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8-12-12甘昕艳高翔
甘昕艳 高翔
摘要:在中医药院校,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制约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达到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创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101-02
对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空有一腔热血和想法,却很难把这些理想化为实现,抑或他们的创新点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而中医药的发展更需要他们利用“互联网+”医疗,推广宣传。作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和信息技术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的过程,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通过“以能力为本,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建立,提升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内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推进中医药发展和提升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造成医药院校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我校为例,所有医药学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定位不够科学合理,大多依附于理论课。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大部分专业只有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安排一些实践教学。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在后3学年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实践很少,到毕业时,信息技能已基本忘记,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对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过程缺乏全面控制和反馈的机制。虽然我校有对理论教学进行教学质量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教师业绩挂钩的制度,但是对实践教学却没什么好的监控制度。目前课程设计或专业实验实习还缺乏细致的评估评判指标,仅只能由指导教师自定,更有成为交份报告完事。
3.实践教学人才缺失,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医药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增加,医药院校学生参与“互联网+”活动比赛近年内获奖比例增大,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所做的工作。但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老师进修学习时间少,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组织和培养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校内专业实验环境差,不少同学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却没能很好地把创新点子落到实处,专业学生现阶段很难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校企合作,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新模式
1.创新创业课程建设。(1)明确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结构组成,以及医学院校信息类专业选择合适的从事行业作为服务对象的原则。对信息类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其他各医药类专业班级的公共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和调整。把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分成几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在医药类专业班级开展计算机II课程的学习。(2)明确将“方案预设的专业能力”转换成“学生习得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构筑合理的、有针对方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学校对全校大一新生增加了《创新技术》、《创业教育》等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学业生涯。(3)“实践—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建立。在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实践课程进行改革,要求专业课程中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1∶1到1∶1.5,有不少的课程可以单独设置实践教学成绩,使其独立成一门课程。以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专业课程的设置讲课与实验基本达到1∶1的分配,并且在最后一年的课程中专门设置综合实训,综合前面几个学期所学的实践知识,做成一个大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出一个小成品。不少课程聘请了企业导师对同学的作品做评价和打分。通过这样的训练,打造“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过程,在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实践学习的同时跟社会需求接轨,也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2.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中医药院校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迫切需要具有医药背景、信息技能操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双师”型的教师是中医药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上紧缺的人才,探索校与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信息技术科学的师资队伍是短缺的,特别是实践教学上面,现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科研,依托学校建设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等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战人才培养基地,发挥科研创新平台、示范基地在汇聚优秀人才、培育学术梯队、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培养一批医院与企业的科研人员与合格的实验教师与企业导师。服务实战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旨在重新整合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引智、转型、院局院企合作等渠道,可以建立起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服务实战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或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笔者所在的学校现已与多家企业合作成功申报了多项省部级与校级科研项目,并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组建了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包括学校信息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科研团队,不断开展新的科研项目,从而达到学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具有更强的专业师资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加强了科研技术能力的效果,为中医药院校搭建一个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型精神的学生的师资平台。2018年本校已有15名校内导师和15名校外企业导师被收入自治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同时与学校进行签约的企业不仅有上市企业、大型医药企业,还有不少三甲医院,共同推进了高校的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3.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通过成立由学校计算机专业老师与企业实战导师一起组成的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比赛和全国各种信息技术类大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思维,与社会接轨。学校连续举办了7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2012年我校申报的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部获得立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8项,创业训练项目2项。学校连续举办了4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了12个团队参加全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比赛,在参赛项目数达26767个项目团队中,我校的“抑菌杀虫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绿色农药的推广”、“便携式经络检测仪”、“云点滴APP平台输液流量控制器”3个项目荣获银奖;“医食吾优食疗健康配送平台”和“广西壮瑶本草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2个项目荣获铜奖。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和竞赛,不但让学生在训练和竞赛中得到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
4.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为了落实保障创新创业的精神,使精神得以不断提升、不断发展,学校先后出台了创新创业奖励机制,成立了成果轉化中心,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校外导师聘请规范条例》等文件,通过协同管理成果转让,落实导师聘用制度等,把创意落地,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规范了与企业的合作,解决了学校实践人才紧缺的不足,促进和保证学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利益和知识水平提升。
通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不断的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证明,“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学校的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成果转化成社会产品,从而达到推进中医药的发展的目的,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就业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高祥.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
[2]刘蔚,金立生,唐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