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2018-12-12王庆宴
王庆宴
【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对于冠心病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30%>83.33%)、HDL-C水平[(1.28±0.49)mmol/L>(1.15±0.33)mmol/L]相对更高(P<0.05),而TC水平[(4.15±0.38)mmol/L<(4.82±0.44)mmol/L]、TG水平[(1.65±0.39)mmol/L<(1.74±0.46)mmol/L]以及LDL-C水平[(2.09±0.54)mmol/L<(3.05±0.62)mmol/L]相对更低(P<0.05)。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从何整体上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在臨床治疗过程中,在稳定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进行抗血栓、调脂治疗,进而从根本上治疗疾病[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纤溶药物均得到有效的应用。在冠心病的在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54例)和常规治疗(54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7~78岁,平均年龄(63.8±4.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62.2±3.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950)5~1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50118)50~100 mg+硝苯地平(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367)10~20 mg/次,均口服用药,2次/d。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天津中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71)25~50 mg,口服用药,1次/d。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80)10 mg,口服用药,1次/d。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在冠心病的发生、进展的过程中,其血脂水平发生着改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为了更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血管内的血栓,改善血流,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调脂,使TC、TG、HDL-C以及LDL-C等血脂水平恢复正常,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维持血脂水平的稳定,对于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他汀类药物是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其对于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有着良好的阻滞作用,降低TC、TG、LDL-C水平。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还能刺激LDL受体活性,有效清除LDL-C,达到降脂的效果,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进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效果[2]。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应用,利用其调脂作用,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琼琼.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98-199.
[2] 李五.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05):680-681.
本文编辑: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