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麻醉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12邢欣
邢欣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提高效果和保护心功能。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临床治疗胃癌有效微创手术,可将病灶去除,对于合并冠心病胃癌患者,在治疗中需特别注意心功能保护[1]。本研究分析了七氟醚麻醉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性成员28例,女性成员17例;ASAⅠ级20例,Ⅱ级25例。胃癌病灶直径:1.72~6.11 cm,平均(3.62±0.61)cm;癌灶位于:胃角部10例,胃窦部21例,贲门部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7.10±2.81)岁。对照组男性成员27例,女性成员18例;ASAⅠ级21例,Ⅱ级24例。胃癌病灶直径:1.72~6.13 cm,平均(3.61±0.65)cm;癌灶位于:胃角部10例,胃窦部20例,贲门部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7.21±2.12)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麻醉,3 μg/kg芬太尼和0.1 mg/kg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性吸入七氟醚,到手术结束停止吸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情况;显效:无疼痛,安静且合作,生命体征稳定;有效:轻度疼痛,基本可合作,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无效:术中明显疼痛,出现不良反应。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统计,检验方法是:计数资料x2检验,而计量数据t检验,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2.2 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型术式,其借助高频电治疗,将肿瘤病灶黏膜一次性彻底剥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但对于冠心病胃癌患者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容易加重心肌损伤,甚至引起心梗。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选择心肌保护麻醉药物七氟醚的使用,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3-5]。
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氟醚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喉罩通气全麻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提高效果和保护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赵立群.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2):96.
[2] 王强,郑晖,何志斌,等.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手术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测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03):238-240.
[3] 白玉燕.丙泊酚和七氟醚对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麻醉中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9):69-70.
[4] 刘江梅,刘江平.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胃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97-99.
[5] 趙琰,郭旋,胡晶.七氟醚麻醉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4):631-634.
本文编辑: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