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花语,持果香

2018-12-12叶子

闽南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花语漳州海峡两岸

叶子

每年11月,是漳州人特有的节日,漳州人此时都会呼朋唤友:“走,到马口看花博会!”此时花博会入口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汽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忙碌的志愿者不停地引导着人流进入展区。沁人心脾的一股股花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造型独特的花柱、摇曳生姿的蝴蝶兰花、争芳吐艳的胡姬花、还有好多不知名的名贵花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现代农业展示馆里上过太空的西瓜、南瓜令人惊奇,活泼的热带金鱼在生态渔业馆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一切是那样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站在花的海洋里,听花语三千,静静感受花开心间,是一件人生快事。五彩缤纷的花海、如火如荼的商会、络绎不绝的客流、节前幕后的趣景……一张张照片定格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漳州人的生活因花博会而更加美好。

鲜花的后面是辛勤的汗水。我走访了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办公室主任周宽哲,他的花博会情缘持续了近二十年,从第一届花博会筹办他就参与了。周主任瘦高的个儿,言谈举止很有亲和力。我对周主任说:“以前知道洛阳有牡丹花会和文化节,没想到从1999年开始漳州也有了自己的花博会,而且越办越好声名远播,成了漳州的品牌和窗口,老百姓很感谢你们!”周主任笑着说:“有时朋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在忙着布置花博会。朋友很惊诧,花博会不是 11月开始吗,现在才6月!其实,每次农博会·花博会一结束,也就意味着下一届农博会·花博会筹备的开始。开始新一轮的招商,新一轮的会谈,新一轮的设计,新一轮的思路。”对于老百姓来说,花博会是赏花游园轻松休闲,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这是奋战的日子。周主任主要负责展务工作,展览内容以现代农业为核心,涵盖种养植、精深加工的农林牧副渔业产品,种子种苗,农业机械机具,农产品检测、动植物防疫,花卉园艺,农业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以及相关产品。第一届花博会伊始,从招商方案的确定到具体的会场布置他都亲力亲为。上半年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同时召开务虚会,解放思想提倡新思路,下半年开始紧张布置,从各方面添加、改进、完善。慢慢地越办越有经验,布展时各部门工作有条不紊展开,农办的任务由农办领去,林业的任务由林业局领去,渔业馆的任务由海洋渔业局领去,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一年365天,展览5天,但他们要准备360天!

第一、二、三届花博会筹备工作比较辛苦,因为具体的布展任务还没有承包给公司,也还没移交给东南花都,凡事需要亲力亲为。当时的马口还比较荒凉,每天工作完,徒步走回2公里外的宿舍休息,由于宿舍紧张,分配给他们的是空荡荡的房间,连床铺都没有,只能席地而眠。蚊虫飞舞,有时公路上的大货车从宿舍边呼啸而过,整个宿舍都会颤抖。布展时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比如物理隔离,比如企业用电偶尔跳闸,就需要及时解决。展览大部分是标摊,但有些需要加高,周主任他们负责督查布展合不合理。有些特装造型在图纸上美轮美奂,但到了具体施工,有时候顶到了天花板,有时候挡住了消防栓,都需要临时整改,或改低或加高,或者调整与图纸有差异的颜色。例如2017年用玉米拼成的“双龙戏珠”的景观让人驻足流连,粗看以为这景观简单易造,其实它是由8万多粒白豆、4万多粒红豆和4万多颗玉米粒精心搭置而成。有时单个特装造型很美,但与周边不对称,也只得忍痛割爱。特别是林业和农业二者之间的公共部分如何衔接也是一个需要艺术处理的问题。明天就要开展了,晚上开始铺红地毯,因为如果提前铺会踩脏,只能连夜进行,加班到天亮。谁知道整洁靓丽的红地毯上夹杂着工作人员的无眠!周主任笑着说:“我们的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36小时,通常从前天晚上开始加班连轴转到第二天一整天,持续工作一天半是常态。”是的,奋斗的姿态最美丽,这是一群竭尽全力走在路上的开拓者!

犹记得当年第一届花博会时,从台湾进口的蝴蝶兰遭遇检验检疫,担心花卉带有细菌。眼看时间紧迫开展在即,实验区办公室工作人员跑断了腿,先是请市政府出具了相关的函,又到海关协调,这批漂洋过海的蝴蝶兰才及时在花博会上亮相,赢得了一片喝彩。2005、2006年的农博会,参会的农产品是免税的,但是展览完就需要交税了,运回台湾要交税,留在本地也要交税,供应商往往很头痛,因此有些农产品需要就地销毁,这些具体的细枝末节都需要实验区办公室具体协助开展工作,为客户排忧解难。

展览期间,周主任带着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督导管理,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当人流到达高峰满员时,就需要限制只出不进,注意维持好秩序。他们还准备了紧急预案以防万一。有时遇到个别小贩占道违法经营,需要他们清场。花博会场地太大了,游客往往找不着北找不到展馆,他们热心引导着游客,像蝴蝶一样在各展馆之间来回穿梭。有时游客找不到自己的同伴,需要他们帮助寻人;或者游客丢了东西,他们要帮助寻找丢失的物品;甚至连找厕所也会问到他们,工作人员均微笑着一一解答。他们就是现成的咨询台,负责协调解决各种突发状况。由于现场人山人海,工作人员往往会牙龈上火,嘴唇起泡,因为环境嘈杂,人声鼎沸。这是忙碌的五天,奋战的五天,就像家里来了客人的主人一样忙得脚不沾地,但这个东道主忙得开心,忙得快乐!

花开两岸,合作双赢。农博会·花博会带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漳州的知名度。以前,外地游客听到漳州二字茫然不知,现在一提到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就想起了漳州。每逢农博会·花博会,东南花都就变成了花城,而像周主任这样的工作人员则解花语,持果香,采得百花酿蜜甜。“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深化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每年展会举办期间,都有数十批台湾团组前来参观考察、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漳州人都有花博会情结。老百姓有时会抱怨:“怎么今年的展览和往年的展览差不多?没什么新花样。”就像年年对春节联欢晚会抱着很大的期望,看完后又觉得有些失望。其实,在布展方面有时会受到财力物力的限制,而且游客往往只看到外在的展厅布置,看不到相关的专业交流和项目洽谈。在专业交流方面,已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论坛、ECFA生效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等涉农研讨会、对接会、联谊会,为两岸业界搭建起信息交流、学术研讨的桥梁。产业合作方面,已举办了海峡两岸资本市场与现代农业对接会、闽台现代农业装备对接洽谈会等活动,为参展参会客商搭建起产业对接、技术对接、专题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农博会·花博会日见成效,每年的漳州农产品出口,都是几十万几十万地增长,近年来更是达到了6千万美金。以前的农产品交流只有普通的芭乐、枇杷、莲雾等品种,现在品种越来越多,口感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例如百香果,以前是紫色的,带着酸味,需要加蜂蜜才好喝,现在的黄金百香果直接食用味道鲜美无比。

总结花博会历年变化,周主任脱口而出:“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影响范围更广了。前几届,展会场所很小,跟拍几分钟就‘走透透,而且展馆也仅是临时简易搭建的铁皮屋,不像现在园区,逛一圈至少要4个小时以上,放眼望去是一排排色彩瑰丽、造型优美的展馆,赏心悦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走来一路看,这场“以花为媒,情牵两岸”的盛会,办得一届更比一届好,当初市领导亲自率团到台湾招商引资,现在更加辐射到马来西亚等相关国家,拓展到一带一路主题,不仅成为漳州“聚人心、树形象、引项目、促发展”的经贸盛会,更深深烙刻进漳州人民的生活中。

期待我們年年相约花都,共话花语,共同见证漳州的发展与腾飞!

猜你喜欢

花语漳州海峡两岸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花语宝贝
花语宝贝
花语宝贝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