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邓小平点将
2018-12-12许陈静石文忠
许陈静 石文忠
万里
谷牧
习仲勋
方毅
“歷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予2018年的定语。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40年大江大河,40年换了人间!
在个人叙事中,时间的寻味、回忆的滤镜,可以轻易给往事打上柔光。但1978年,是亿万个人叙事汇成滔滔浪潮,成为一场交织着矛盾与激辩、痛苦与选择、勇气与决断的国家叙事。恰是其难,使其成为民族史上的高光时刻。
40年前的许多困难和困惑,早已由40年的实践做出释义。而穿过那些惊涛骇浪的人的智慧,无疑是改革开放再出发时最值得思索的。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1976年至1978年的“两年徘徊”中,邓小平一直在思索中国的出路和改革的班底。他派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发现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让对外开放成为高层的共识。在国内,由于“一大二公”、工农业剪刀差,农村是损失十分严重的地方。万里在安徽带领农民实现了突破,习仲勋则带领干部群众在东南沿海取得突破,建立经济特区。这种氛围下,科教领域从“文革”的重灾区变成改革的前沿阵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主抓的就是科教,他把接力棒交给了方毅……涟漪一旦泛起,束缚纷纷打破,改革开放迎来了春天。
我们用历史的镜头为这些改革先锋再作一次特写,会发现他们身上相似的品格——
其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改革先锋那一代人,年轻时都曾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他们从战火中走来,尽管经过“文革”的耽搁,但心中复兴民族的抱负始终未曾褪去。习仲勋失去人身自由长达16年,仍坚信有“守得月开见月明”的一天,始终坚持锻炼身体,不让自己垮掉。当劫波度尽、重返北京见到叶剑英时,叶帅惊叹:你备受磨难,身体竟还能这么好。他和其他改革先锋人物一样,以对党、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念,书就了自身的辉煌,也成就了改革开放的伟业。
其二,鲜明的为民情怀。改革先锋那一代人,不仅从战火中走来,也从人民中走来,他们对人民有着真切的感情。万里在安徽看到有的老红军和一些红军家属生活凄凉的情境时,流下了眼泪;看到有的全家几口只有一条裤子,十七八岁的姑娘也衣不遮体时,深深感到对不起农民。正是怀着这样深厚的为民情怀,他在安徽敢闯敢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
其三,深沉的忧患意识。历经十年动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一度缩小后又被拉大了。那时的中国该向何处走,该如何才能赶上时代,是萦绕在那一代改革先锋心头的重大问题。协助邓小平主抓科技和教育的方毅殚精竭虑,他深感如果中国再不抓住历史机遇发展科教,就很可能被世界彻底抛弃。他拖着病体,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甘作科学家的“后勤部长”。
其四,强烈的责任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特区工作组成立时,谷牧跟组员一见面就说:“你们谁要有顾虑,及时提出,可以另行分配。我不勉强你们哪一个。不论出什么问题,板子也不会打到你们身上,只算我一个人的账。”这种时不我待、我辈必争朝夕的强烈使命感,在那一代改革先锋身上随时可见。
历史是今天的教科书。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仍行走在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的延长线,将把中国引向民族的伟大复兴。40年再出发,是改革开放的再出发,更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再出发。40年再出发,离不开伟大统帅的英明领导,也离不开大将冲锋陷阵,还离不开勤劳智慧的最广大人民的不懈奋斗。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对时代的回答,身处这样的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信念坚定的改革者;人民比过去更渴望知民忧、共民情的改革者。这是时代的召唤。
40年大潮起东方,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正如习近平所言,4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