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2018-12-12袁琳
袁 琳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江苏科技大学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共享国外高品质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至今为止,已开设中澳、中法、中乌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为我校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在对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已降至零的今天,为了使自己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理工科大学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同时,可适当兼顾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交叉”[1]。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早已有所尝试,积极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商务英语方向”、“船舶英语方向”和“英语翻译方向”。已有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充分利用理工科大学的学科优势,走专业结合的道路,通过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办出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外语专业。
二、江苏科技大学“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基于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的考虑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俄语国家在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俄语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东北三省等传统中俄边境贸易地区,而是越来越多的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发展潜力巨大。以江苏为例,对俄贸易额占全省贸易总量的1.17%,占中俄贸易额总量的7.3%。江苏省已在俄罗斯近十个州和城市拥有研发合作项目,除了大中型企业外,许多中小型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与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同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
由于历史关系,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地域分布不合理,一半以上集中在北方地区,主要是东三省、北京、山东、西北和新疆,而在中俄、中国-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新热点的长三角地区却寥寥无几。江苏省仅南京大学、中国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苏州大学等6所高校,上海市仅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浙江省仅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3所高校。
由此可见,俄语专业人才在全国,尤其是包括长三角地区在内的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严重供不应求。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作为“语言桥梁”的俄语人才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
(二)基于俄语复合人才需求的考虑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都是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和军事院校,其对俄语人才的培养都是以语言文学或教育类为主。从中俄关系全方位持续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对俄语人才需要的角度看,毕业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还应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某领域的行业基本常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俄语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急需“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理工科背景的俄语专才。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形成了“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行业优势明显。学校长期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相互合作交流,具有先天优势和后发潜力。因此,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历史机遇,开展“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的考虑
国家在《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强调,“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2]。“船舶工业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我国及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
江苏科技大学长期以来立足船舶,是省内唯一以船舶类及其相关专业为主要专业设置的高等院校,也是国内船舶类及其相关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等院校之一。2010年成立的中乌(江苏)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已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2年起开设了中乌合作办学,并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开展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我校的俄语国家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
江苏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与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以我校所在地——镇江市为例,2014年、2016年、2018年,先后在镇江举办了中俄高新技术成果洽谈会、首届中俄跨境电商大会、中俄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仅2014年,俄罗斯就带来了77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与新区39家航天航空企业对接。
因此,在江苏科技大学开设“俄语+专业”复合型培养模式符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符合我校以特色兴校战略为核心,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相关优势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办学综合实力。
三、江苏科技大学“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为适应语言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而进行的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关于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俄语专业的改革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但如何在理工科院校中办好俄语专业的经验并不多”[3]。
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较高的口笔译实践能力,又能够胜任外事、经贸、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等领域的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国际型、应用型俄语人才,按照《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江苏科技大学俄语专业本科课程拟围绕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分项要求,设置分为相应的三大模块:语言技能系列课程、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特色课程(船海方向或英语方向)。其中,语言技能系列课程围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为核心,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包括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中级俄语、俄语口笔译、俄语写作等,着重扎实系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包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导读、俄罗斯国情概况、俄罗斯文化、中俄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中国文化等系列课程的开设,以培养能够适应不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交际需求的人才为目标;相关专业知识特色课程将开设科技俄语、经贸俄语、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世界造船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船舶俄语翻译等课程,以突出培养“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特色课程设置具体可详见下表:按照学校188学分的总要求,包含通识教育课程、语言技能系列课程、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特色课程所占比例如下表:
表一: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特色课程设置
表二:各类课程教学要求统计表
四、结语
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必须改革现有特色不明、优势不显的人才培养方案,摒弃单一式“外语+文学”的办学思路,开辟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道路。因此,制定具有江苏科技大学特色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不我待,但同时,这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于新的视角提高江苏科技大学俄语系师资队伍的建设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