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究
2018-12-12吴林肖雪川
吴林 肖雪川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在逐渐地走向成熟。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及时制定和调整了一些相关政策,对外汉语教学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对于以母语为英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母语干扰。英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分支,英语负迁移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对外汉语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汉语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是显著提高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从汉英语法对比出发,深入分析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从而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质量。
二、汉英语法对比
从汉英语法对比角度研究汉语语法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惯用的方法。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在很多方面上存在很大的差异[1]。
(一)语法规则对比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两者语法规则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表达。比如,在对某个事件描述时同位语成分的遗漏。
当用汉语对某一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时,一般使用同位语成分的情况比较多,并且这些同位语成分一般在汉语句子中也不省略。
但在英语语法里,表达类似情景时,与汉语相比,英语则可以在不影响语法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省略一个同位语成分。比如:
The fact that he passed the final exam made us much pleasure.
在这句英语表达中,“that”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只是起语法作用。“that”前的成分是对该事情的一个概括,“that”后的成分则是对该事件的一个具体的表述。英语使用者可以把“that”前的部分省去,只保留具体表述该句子的同位语成分,即“Thathe passed the final exam made us much pleasure.”英语国家留学生如果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参照英语同位语语法特征,采取简化、类推的学习策略,套用到汉语同位语表达中,则可能会产生汉语表达中的遗漏偏误,比如:
不幸的是路途艰辛,(这)使我很惶恐。
例句中的指示代词“这”可能在留学生的汉语句子表达中中经常被遗漏,从而导致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出一个错误的句子。
产生类似语法表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英语国家留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对汉英两种语言语法规则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经常不自觉地将母语的规则套用到汉语中,从而产生表达上的错误。
(二)语法知识细化差异对比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知识的运用上存在很多差异,典型的例子就是语气词的使用。英语和汉语在语气词这一语法点上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语法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语气词的语法作用是附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全句的语气;而英语词类中并没有明确划分这一种词类。正是这个原因,语气词成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英语国家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过程中经常出现语气词误用、遗漏的现象。
如下列表格所示:
汉语 英语陈述语气 的、了 没有句末标志词疑问语气 吗、吧、呢、啊 反义疑问句中有末尾词感叹语气 啊 what how放在句首做引导词祈使语气 吧、啊 Please做引导词,位置可前可后、可有可无
上面的表格很清晰地反映出汉英语言在语气词上的差别。由于两者的差异极大,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英语国家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大量地误用、漏用汉语中十分重要的句末语气词。比如:
“啊”与“吧”混淆:
误:你出门要记得带雨伞吧。
正:你出门要记得带雨伞啊。
汉语里,“吧”能够用于祈使句的句尾,但它主要表示的是一种委婉的商量的语气。而“啊”用在祈使句的句尾则表示一种舒缓的警告或者提醒语气。而在这个例子中,表示的是一种提醒而不是商量的语气,因此,我们应该用“啊”而不用“吧”。
又比如,语气词“吗”的缺漏:
误:你能帮我带个口信?
正:你能帮我带个口信吗?
语气词“吗”一般如果用在是非疑问句的末尾,便会起到加强询问语气的作用。“能……吗”是一个表示请求的问句,此处的语气词“吗”是不能够省略的。否则的话,请求的语气也就消失了。而在英语里便没有这个语气词,它们的询问是用一般疑问句来表达的,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出现语气词“吗”遗漏的现象。
从以上的错误例子中可以看出,英语国家留学生经常不清楚该选用哪个语气词,也把握不准所选语气词的使用范围,因而导致语气词的错误使用。产生这些语言使用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英、汉语语法里具体语法规则之间的差别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
(三)语际关系对比
因为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头脑里早已先入为主地有了英语的语法规律,所以对外国人讲汉语语法,不能只讲汉语本身。通过语际对比来讲解语法知识,更有利于展示汉语语法的独特特点,引起留学生更多关注。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非常稀疏,主要体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一些“啊、呢、吧”等语气词来把主语和谓语隔开来表示停顿。如:
他这个人啊,一直都是别人的负担。
这件事呢,我以前提醒过你的。
另一方面,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主语可以省略。如:
(我)爱你。
(这几个苹果)花了不少钱呢。
而英国属于低语境文化,需要把信息明确地讲出来,所以在英语中都得是完整句。如:
来客人了。A visitor has come here.
晚上十点了。It is ten in the evening.
于是,这就影响到英语国家留学生在说汉语时,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汉语时常选用主谓必备的完整句。[2]如果我们把该语法点作具体的比较,比如说,英语句子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语,汉语中却没有形式主语这一语法点,这种语法现象表明汉语的冗余度小。如:
It is advisable for him to step into the shoes of others and understandthem in daily communication.(对他来说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交流中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并且理解它们。)
Without mutual understanding,it is impossible for classmates to have an enjoyable campus life.(如果没有相互理解,同学们就无法拥有愉快的校园生活。)
受到母语语法的干扰,英语国家留学生就会造出下面的病句:
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做这件事。
他做他的作业在晚上。
很显然这种别扭的完整形式的句子,理解起来在表达上就要比地道的中文表达逊色很多,也使得语言表达啰嗦。英语这种重分析、唯恐描写不周的思维方式,与汉语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若不强调这样的差异,英语国家留学生往往由于母语的影响,在英译汉时也常常倾向于保留英文原文中的某些代词、冠词等,使得译文显得累赘。
三、有效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策略
“语言体系具有民族性。各种语言的结构体系除具有普遍性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3]王德春指出语言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就是语法层面,因为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法通常是指语言中的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所以,在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还应该要熟悉组词成句的语法规则,只有这些结合在一起,留学生才能有效地将词汇运用到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不同于本族语语法教学。为探究有效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结合上文中的汉英语法对比分析,针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我们提出以下三个教学策略:
(一)规范语法规则的使用条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汉语句法结构做出客观的描绘,更要讲清楚它的使用条件。比如,在名词性同位语的教学中,向外国留学生讲解它们的具体使用规则,对于外国学习者,只有在了解了各种语法现象出现的条件时,才能正确地使用汉语语法,才能表达符合汉语本身意义的语句。
怎样才是有条件的语法?以“不”为例:
作动词时:1.表示个人意愿,多表动作者自己主观上不想,不愿意。
昨天是他自己不去,不是我们不让他去。
2.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
他不喜欢打篮球,也不喜欢踢足球。
作形容词时:表示否定某种性质、状态。
这些苹果不红。
熟悉英语和汉语语法上的差异以及汉语语法规范使用的条件,能够帮助英语国家留学生减少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犯错的频率,且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延伸。讲明各种语法现象出现的条件,也有利于英语国家留学生恰当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二)细化语法知识讲解
教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法与教本族人汉语语法侧重点不同。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语法教学,只需要使他们了解一些最常见的规律,比如,语气词的用法等,然后通过长期积累的语感来表意,则表达出来的句意基本上都是正确无误的。而英语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若只掌握汉语中最简单的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赵元任在吕叔湘译本《汉语口语语法》序表述,“把应该对中国人说的话都准确的译了,把不必对中国人说的话跟例子删去了。”[4]即对外汉语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语法知识深化和细化。比如,“被”字句,从语义层面分析,英语国家留学生一般认为“被字句”的主语只是受事,是动作的对象。而事实上,“被”字句中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的语义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在“他被老师批评了”,“绳子被他们捆箱子上了”,“他被大蒜吃得满嘴臭气”等“被”字句中,“被”前的名词性成分分别是动词的受事、工具、施事。中国人在学习这个语法规则过程中不会感觉困难,但是从英语国家留学生思维角度分析就容易产生错误,在英语中,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着,即行为动作的对象。
又比如说,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必须进行更细一步的划分。比如说,“雨”有大雨和小雨之分,小雨可以用“飘着”来表示,大雨就不行。仔细分析,上述例子中的搭配问题其实并不归属于语义范畴,而应该归属于语法知识范畴。这种比较窄的语法规则对本族人是无需讲的,对外国人却不能不讲[5]。因此,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涉及的语法规则,其使用范围与教学必须明确给外国留学生讲解得尽可能的细致与深入。
(三)突出汉语语法独特特点
既然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头脑里早已先入为主地有了英语的语法规律,所以给外国人讲汉语语法,不能只讲汉语本身。从语际对比的角度出发,会更加凸显汉语语法特点的特性。在突出强调汉语语法特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使用,使得英语国家留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汉语语法的最大特色,在于语法规律的特殊性。朱德熙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从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出发,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6]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跟其他语言的语法相比,汉语语法还存在一些具体的特色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动宾关系存在多种多样的语义关系,如吃苹果(受事)、吃食堂(处所)、吃包伙(方式)、吃大碗(工具)、吃父母(依据)、来客人(施事)、养病(原因)、炒鱼香肉丝(结果),等等。这些例子译成英语,绝大多数都是“动词+介词+名词”,但是在汉语中可以省略介词而只是“动词+名词”。这正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即动宾结构可以表示丰富多彩的语义关系。
又比如说,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直接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而无需改变形式,而英语则必须在形式上名词化之后才能在主、宾语位置上出现,这就是汉语和英语的一个显著区别,如:
散步有益健康。
她爱美。
谦虚使人进步。
这一类句子得特别教给学生,当然同时得讲明条件。
所以,对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讲解汉语语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留学生的母语的语法规律,结合汉语独特的语法特点,给学生讲透彻,学生也能够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汉语语法的规律,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
四、结语
根据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工作,语言对比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和双语现象等研究领域。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来加深对语言的认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英汉语言对比,尤其是语法对比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教学工作者们应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从教学过程中挖掘出许多外国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汉族人又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并对其根本原因及其相关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共同促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的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