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新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8-12-12郭兆枢
郭兆枢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兴化 225700)
兴化市地处江苏里下河腹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约8万hm2,2015—2017年,兴化市小麦连续3年发生中等偏重以上白粉病,此病在该市进入一个重发周期,已成为制约该市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1],会造成小麦叶片早枯,成穗数降低,千粒质量下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2],发病后引起的减产幅度随着严重度的增加相应增加,严重的田块甚至减产40%~60%[3]。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白粉病暴发危害最主要的措施。为此,笔者选择了3种新型杀菌剂,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以明确这3种新型杀菌剂对白粉病的防效及大面积推进使用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5%氯啶菌酯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5%吡唑醚菌酯SC(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提供)、40%粉唑·嘧菌酯SC(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供试品种为宁麦14,高感白粉病,2017年12月10日播种。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中试基地(19°53′07″E、32°58′49″N),土壤类型为黏土,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0 m左右。2018年4月26日施药,施药时各处理区白粉病零星查见,病情一致,均处于发病初期。采取2次稀释法,对水30 L/667 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中国市下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喷孔直径1.3 mm。
1.2.2 试验设计。按照药剂推荐使用剂量,进行大区试验,共7个处理。处理1,15%氯啶菌酯EC 30 mL/667 m2;处理 2,15%氯啶菌酯 EC 60 mL/667 m2;处理 3,25%吡唑醚菌酯SC 40 mL/667 m2;处理4,25%吡唑醚菌酯 SC 60 mL/667 m2;处理 5,40%粉唑·嘧菌酯SC 30 mL/667 m2;处理 6,40%粉唑·嘧菌酯SC35 mL/667 m2;处理7,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00 m2,不设重复。
1.2.3 调查方法。安全性调查采用目测调查法,目测调查各处理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矮化、褪绿、畸形等),记录药害的类型和为害程度。
药后15 d进行防效调查,主要调查各处理3叶病叶数及严重度。每个处理调查5点,随机取样,每点0.11 m2,记录病叶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6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1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6%~25%;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26%~50%;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1%以上。相关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3、7 d目测调查发现各处理小麦正常生长,与空白对照无异,对小麦安全。
2.2 防效
从表1可知,3种杀菌剂中病叶率最低的处理是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病叶率只有7.45%;其次是15%氯啶菌酯EC 60 mL/667 m2,病叶率为8.36%;再次是25%吡唑醚菌酯SC40mL/667m2,病叶率为13.50%;其他3个处理病叶率均要高于30%。病指防效中,25%吡唑醚菌酯SC对小麦白粉病整体效果最好,用量为40、60 mL/667 m2时,对小麦白粉病病指防效分别达91.46%、96.49%。15%氯啶菌酯EC 2个剂量防效差别较大,用量60 mL/667 m2时,病指防效达93.42%,而用量30 mL/667m2时,病指防效只有77.06%。40%粉唑·嘧菌酯SC用量30、35 m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均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62.67%、71.47%。
表1 不同药剂不同剂量对小麦白粉病防效
3 结论
本研究选用3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EC、25%吡唑醚菌酯SC、40%粉唑·嘧菌酯SC 3种药剂对处理区小麦正常生长无影响,对小麦均安全。其中,25%吡唑醚菌酯SC作为广谱性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持效期长。25%吡唑醚菌酯SC 40、60 mL/667 m2时,病指防效分别为91.46%、96.49%,对小麦白粉病防效理想。15%氯啶菌酯EC 60 mL/667 m2,病指防效达93.42%,防效理想,而其使用剂量40 mL/667 m2,防效只有77.06%。40%粉唑·嘧菌酯SC 30、35 m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均不理想,需提高剂量进一步试验。
综上所述,25%吡唑醚菌酯SC可以成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推药剂,可在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而15%氯啶菌酯EC在大面积推广时需注意使用剂量。
吡唑醚菌酯、氟啶菌酯、嘧菌酯均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在小麦扬花期使用会刺激毒素产生,从而影响小麦品质,在使用时需将时间前移。如果小麦白粉病发病时间较晚,应慎用此类杀菌剂。
目前大面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醚菌酯也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的频繁使用会促进抗性的产生。因此,在使用中要严格执行抗性治理策略,合理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