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沅县积极探索脱贫摘帽路径

2018-12-12张传斌,尤磊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攻坚农村

县、乡(镇)、村干部共商脱贫工作

基层干部了解挂钩农户情况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沅县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一个统领,强化三个落实,凝聚五大合力,推动七项创新,实施九大工程,探索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以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主线、以压实干部责任为保障的脱贫摘帽新路子。

“一个统领”厘清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认真研究确定“12357”脱贫行动计划和“一决定两办法一清单”主要政策措施,明确9个重点项目建设和8项民生政策落实,推动和引导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三个落实”把准方向。一是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下派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一般职工驻镇驻村帮扶,压实责任。二是坚持目标标准,以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细化落实“五个一批”政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清单制、包保制、督查制、奖惩制”狠抓落实。

“五大合力”强化保障。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管理,强化党政主导力;协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工作,搭建人才、产业、市场等交流平台,凝聚扶贫协作力;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利用“10·17”国家扶贫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社会攻坚力;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扶贫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贷款支持,整合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等项目支持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凝聚金融支持保障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七项创新”攻克难点。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在贫困户家挂“明白板”,在非贫困户但需要关注保障的农户家挂“激励板”,在发展较好的农户家挂“小康板”。用“记录板”记录帮扶过程和成效。对在扶贫信息系统关闭期间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纳入“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实现分类管理。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产业扶持政策,设立农户产业发展资金和企业扶持奖励资金。走“1361”产业发展路子,即: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农户”1种模式;做到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带动3个100%覆盖;走好“烤烟+”“畜禽+”“蔬菜+”“林业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6条路子;做好劳动力素质提升这1项工程,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对农村贫困群众进行“文化+技能+生活+信心”集中培训;建立就业推荐机制,帮助学员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四是创新检验工作模式。在全省“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和成效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困难群体清和后续支撑清”,开展县、乡、村、组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样样清”行动,促进主要部门和乡镇、村对表对标、盘点工作、查缺补漏,提高工作质量。五是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干部回家”“践行两学一做·决战脱贫攻坚”“宣讲十九大精神、遍访贫困户、为民办实事”等主题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回到自己出生地、挂钩乡(镇)、挂钩村,讲政策、办好事,号召家乡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致富。六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送文化、送医疗、送科技、送法律”活动,实施村村通“小喇叭”耳音工程,开展脱贫攻坚巡回演出150余场次,组建11支科技服务分队,进村入户进行科技培训,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七是创新抓党建促脱贫模式。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开设“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大课堂”。党员带领群众履行村规民约,加强群众自治管理。

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学员实作

发展产业

群众住新房

良好的生态环境

“九大工程”夯实根基。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全县共有25612户农户与村集体、企业(合作社)签订了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合作协议。全县蔬菜、茶叶等产业有效支撑了农户收入,每户贫困户均有2项以上稳定可持续产业覆盖。二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实施职业教育“雨露计划”,发放生源地贷款,出台贫困学生助学政策、贫困优秀大学生奖励政策和县职业中学兜底招生政策。三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互为补助的保障机制,将农村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一并纳入保障范围,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90%。给予非建档立卡农村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每人30元补助。对患9类15种大病的人员进行专项救治。四是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宣传,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养老保险。五是实施生态补偿工程。精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10多项生态项目。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岗位,优先选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村庄保洁员、河道保洁、生态护林员。六是实施住房保障工程。2016年以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061户,政府兜底建房160户,人居环境改造提升14252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2976户10988人,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七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4年以来,实施县乡道路修复提升216.3公里,乡村道路硬化740.7公里,村组、村庄道路硬化1738公里,村组砂石路建设2500公里,串户路硬化1391公里。开工建设水库2件,建成烟水工程20件,人饮工程351件、提升改造155件。实施以亮化、硬化、净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161个。八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成立深度人口培训中心、开办“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课堂”等。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群众参加引导性培训3.9万人次、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政策学习2万余人次。九是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县1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其中99个村超过5万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县脱贫9639户34542人,贫困村出列74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17.7%降至1.22%。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5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4元,增长10.7%,居普洱市第一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

电力有保障

教育有保障

医疗有保障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攻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