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2018-12-12王晓华欧阳海燕宁启蒙

城市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江指标体系

王晓华,欧阳海燕,宁启蒙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王晓华1,欧阳海燕2,宁启蒙1

(1. 湖南城市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湖南 益阳 413000)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人地关系矛盾凸显的地方之一。在界定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我们采用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空间差异分析发现:28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着明显差异,生态文明建设波动呈现“U”形变化;三大子城市群之间生态文明呈现出不同的建设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其次是环鄱阳湖城市群,而武汉城市圈位于末尾;各子城市群内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化明显。通过区域协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是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

生态文明;生态经济;长江中游城市群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破坏了人地关系,大幅度减少了人类福祉。因此,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1-3]

目前,政府在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实践拥有丰富的成果,为国内的学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方面,学者们通过省域、[4-5]城市群、[6-7]城市[8-11]等不同的尺度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为量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了更好评价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学者们通过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PSR综合评价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12]这些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能较为合理地得到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本文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构建了符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5年的城市群进行了量化评价,期望能够为城市群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人口12 058.29万人,面积330 435 km2;GDP达到65 000亿元,位于所有城市群中的第五位;2010-2016期间城市化率年由49.2%提升到55.1%,速度快于同等级的城市群。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的2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因武汉城市圈中仙桃、潜江、天门三市属于副地级市,为对比的合理性,去掉了这三个城市,特对其他的28个地级市进行研究)。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1-2016年的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三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2016年部分缺失数据通过各地级市地方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补充。

(二)研究方法

1.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蒋小平、[13]高珊、[14]王贯中[15]等学者在不同研究成果中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为更好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指导,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通过社会、经济等人为活动,并以生态伦理的理念对生态变化进行响应指导,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方法。其中,生态响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社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法和目标。所以,本文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分为生态社会、生态经济和生态响应三个方面,并基于城市群实际情况,构建了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各指标权重由TOPSIS法中的1)-4)步骤计算得到。

表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模型

TOPSIS法是通过最优和最劣的结果,客观计算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相关研究表明,[16-17]该模型适合城市的评价研究。熵权TOPSIS法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1)个被评价城市,个评价指标,构建判断矩阵:

2)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3)计算信息熵:

5)计算加权矩阵: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江指标体系
长江之头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