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一菇”背景下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创新发展研究

2018-12-12张俊飚赖晓敏

食药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出口贸易

王 璇 张俊飚 赖晓敏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且中亚、西亚等地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一荤一素一菇”理念,形成了“一带一路一菇”的现实背景,不仅推动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而且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此外,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农产品海外推介力度,而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的新兴产业,加大食用菌出口贸易创新力度,显然对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功能。

1 我国食用菌出口现状

1.1 出口量

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2007年分别为1 682万吨和797亿元;2008年分别为1 827万吨和86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6%和8.5%;2013年分别同比增长12.1%和13.9%;2016年分别同比增长3.4%和9.0%。可见,这十年来,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和总产值增长幅度并不稳定(表1)。

如今,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产品出口126个国家和地区。2007—2016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额在此期间增加了14.67亿美元,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是存在一定的波动(表1)。近三年的同比增长率较 2013年明显下降,表明我国的食用菌出口现状不容乐观,也间接反映我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有减弱的趋势。

2012年,我国四大类食用菌出口总量为45.74万吨(表2),占食用菌出口总量的86.43%,至2016年这一数字为43.66万吨,占食用菌总量的79.98%。其中蘑菇及块菌(用醋或醋酸以外的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蘑菇菌丝、暂时保藏的伞菌属蘑菇和其他干蘑菇及块菌在2012年分别占食用菌出口总量的68.99%、4.16%、6.65%和15.90%;在2016年分别占食用菌出口总量的45.25%、11.05%、9.23%、14.45%。由此可见,这四类食用菌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食用菌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立身的我国食用菌出口加工业,近3年失去了往日的增长速度,保持原地踏步,因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表1 2007—2016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和出口量

表2 2012—2016年我国四大类食用菌的出口量

1.2 出口品种及结构特征

食用菌出口品种,主要分为鲜或冷藏类食用菌、盐水腌制暂时保藏类食用菌、干货类食用菌、罐头类食用菌和其他菌类,其中包括香菇、金针菇、草菇、口菇等大宗品种,真姬菇、白雪菇、白灵菇、杏鲍菇等珍稀品种,以及天麻、茯苓、冬虫夏草等药用菌品种。牛肝菌、羊肚菌、块菌等野生食用菌也被囊括在内。从结构特征来看,大宗品种是主导,珍稀食用菌、野生菌和药用菌仍在发展:一是近十年来,香菇、草菇、金针菇等大宗品种均占全国食用菌出口量的50%以上,而珍稀品种、药用菌及野生食用菌品种虽有长足发展,但其产量规模仍然较小,未形成规模化经营;二是品种以木腐菌为主,草腐菌为辅,如香菇、金针菇等属于木腐菌,是出口品类中的大宗品种,而白灵菇、姬松茸等属于草腐菌,出口量小。

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市场的基本分布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食用菌贸易伙伴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欧洲国家较少,其中越南2016年从我国进口食用菌贸易额为84 510.01万美元,居第一位。从我国进口食用菌的前13个国家中,东南亚国家所占席位比中东国家略多,在我国前10位进口国家中占到7席,而中东国家如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因进口数额较少,排名靠后(表3)。可见,从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区域格局来看,东南亚国家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4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食用菌出口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国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投资办厂。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企业有近500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包括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榕生物)、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兴菌业)、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广中茂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的雪榕生物,计划在未来 3年内进一步完善全国六大生产基地的品种生产布局,并在2018年末将金针菇年产能从10.94万吨扩大到15万吨,形成金针菇、真姬菇、香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白灵菇等多品种齐头并进,大众品种和高端品种互补的优化布局,进一步体现规模效益。同样,众兴菌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食用菌日产能375吨,其中金针菇340吨,双孢蘑菇20吨,真姬菇15吨,金针菇日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这些重点龙头企业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争取海关、商检、进出口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出口之前,确立合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标准,科学配置资源;在同国外企业的贸易摩擦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增强在跨国贸易中应对技术、标准化壁垒的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表3 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食用菌出口量

2 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有利条件

2.1 不断优化的国内政策环境

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为食用菌扩大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年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 14个惠农强农的“一号文件”,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而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必将受到这些利好政策的影响。这些政策不仅推动食用菌出口“量、质”的升级,而且提高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竞争力,为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良好的国际合作外部条件

“一带一路一菇”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友好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我国实行出口结构多元化的战略已经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50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农业或渔业合作工作组,这为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3 较强的比较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我国地跨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为食用菌的多样化、优质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是食用菌产品具有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2.4 我国始终在“干中学”

虽然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优势不明显,但始终在不断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经验,进而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食用菌生产技术,进而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 我国食用菌出口的不利因素

3.1 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劳动力及农资涨价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使得食用菌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

3.2 质量偏低而难显优势

我国食用菌总量虽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质量优势。食用菌龙头企业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而小规模粗放型食用菌生产,制约了我国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和竞争力的提高,最终产品的优质率低。且因食用菌产品出口活动缺乏品牌意识,与国际市场营销的高度还有一定距离,致使贸易优势表现不明显。

3.3 缺乏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较多,而针对食用菌出口的支持措施却不多,且农产品整体出口政策实施有效性欠佳,对食用菌产业来说不容乐观。近年来,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我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与国际市场的开拓投入呈负增长趋势,食用菌产品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

3.4 贸易壁垒约束加大

当前,较高的关税,高准入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门槛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反倾销、检验壁垒等各种农产品贸易壁垒也呈持续增加趋势。同时,不公平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西方高额的农产品贸易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构成巨大威胁,食用菌也不例外。这些贸易壁垒极不利于我国食用菌产品参与公平竞争。

4 加快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创新发展的思路

第一,创新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引进高新设备和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选择生产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采取农户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并重的“企业+高校+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改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优化食用菌物流链,减少迂回运输,降低食用菌产品的流通成本,并培养长期稳定的物流链条。

第二,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质优势。优化产品质量的目的是促使出口食用菌产品的效益增长。一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挖掘食用菌增产、降本的潜力,把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突出食用菌产品的优质、安全、绿色优势。推广普及常规科技成果,依靠科技降低生产成本;高起点建设食用菌产品加工创新基地,力争在产品质量、包装质量、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等方面有新突破。三是调整食用菌产品的加工结构,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质量优势。降低单位食用菌产品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食用菌产品国际竞争力。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国家重点龙头产业为主体,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和食用菌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支持境外产业园区的建设,增强食用菌出口贸易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金融服务,有关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要为食用菌出口贸易提供信贷担保和买方信贷,帮助食用菌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贸易中的资金不足、外汇风险等问题。

第四,创新贸易模式,化解贸易摩擦。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市场,实现“食用菌+互联网+”模式,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食用菌跨境电子商务,促进食用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整合信息资源,确保市场信息价格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强化贸易摩擦预警信息服务,对国外不合规定的贸易壁垒,积极提出抗议,有效化解贸易摩擦。

第五,巩固食用菌贸易伙伴关系,扩大食用菌市场份额。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少数国家,扩大多边贸易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5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出口历史悠久,但近十年来的出口贸易情况并不稳定,分析发现我国食用菌出口存在质量优势未形成,缺乏政策支持,屡遭贸易壁垒约束,压力重重等问题。而不断优化的国内政策环境、良好的国际合作外部条件及较强的比较优势则是我国的优势。我国要加快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贸易模式,化解贸易摩擦,巩固食用菌贸易伙伴关系,促进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