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术语规范化的黄帝内经教学设想※

2018-12-12杨茗茜王彩霞崔家鹏李可大袁东超李思琦陈彦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内经黄帝内经素问

杨茗茜 王彩霞 崔家鹏 李可大 袁东超 倪 菲 李思琦 陈彦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00847)

《黄帝内经》是以生命为主体的“百科全书”,是中医奠基之作,亦是每位中医大夫的必修之课。在多学科交叉、现代科技引领的情况下,《黄帝内经》的理论研究与学术继承一直是业内研究者的重点内容。寻求科学的传承之法是《黄帝内经》研究的必经之路。仅以此文试探中医术语标准化应用于《黄帝内经》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中医经典传承提供新思路。

1 黄帝内经教学现状

作为开山之作,立医之本的《黄帝内经》,是每位中医学子必踏过的荆棘之路。非一时之作、一人之作,形成了其知识理论庞杂、涉及内容广泛、语言晦涩的情况,增加了中医经典古籍的学习难度。

诸多从事于《内经》教学的学者们在教学方面,依据现代教学方法,已经做出众多教学改革。例如PBL教学[1-2]、案例式[2]、讨论式[2]、引导式[2]、形成性评价、自由思考法、系统思维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3]、关联其它课程深化内容[4]、增加课堂互动[5]、引入多种形式组织教学[5]等方面,目的是要提高教师指导性、组织性地位,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在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的情况下,亦有效改善了《内经》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学生学习方面,在教师-学生教学主体转换的教学改革下,把更多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积极性、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但在学生学习时,亦体现出中医经典学习盲点,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暂时性统一性的意会共识,是每个初期学习中医理论学者的共性问题,表面上虽然表现出理解,但是对深层含义却不能够牢靠把握,导致了概念混淆、术语内涵不清,张冠李戴——现代医学帽子扣古代经典头之类的情况。而对于其深层内涵的理解仍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升华理解的知识内容。

2 黄帝内经中术语研究现状

《内经》理论研究的基础,归根结底是对术语内涵的研究,现存关于《内经》术语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脏象理论体系术语研究、疾病类术语研究、解剖部位术语研究、哲学文化术语研究、词义结构及翻译研究等几个方面。

理论体系以脾、肺、肝、肾脏象理论术语研究为主,包括对脾脏象理论关键性术语文化要素及逻辑思维进行了剖析[6];通过肺、肝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明晰对肺、肝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理解[7-8];分类总结和归纳整理肾藏象的理论内容,并纠正常见错误观点[9]。

疾病类术语研究主要包括归正含义不清、界定不明的病证名称[10];揭示古现代对比下五脏病证名称命名方法[11];归类整理脏象体系疾病名称理论源流及演变规律,并明确了其疾病病名的原生含义[12-14]、命名要素及分类原则[15-17];探究了脏象体系疾病相关概念表述及其所蕴含理论实质,明确了其疾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8]。

解剖部位类术语研究以五官科术语为主,包括对耳[19]、鼻[20]、喉[21]、咽[22]、眼[23]、口[24]类的形态结构及部位名称术语含义的研究。同时也涉及对解剖学姿势和方位类术语的整理研究[25]。

哲学文化类术语的研究以五行类术语以及单一术语内涵与外延研究为主,包括对《内经》中的“木、火、土、金、水”五个术语与先秦两汉时期术语含义进行比对探讨,研究其在《内经》中的创新意义[26];单从一个“火”字术语着手,梳理《内经》“火”的概念,并简要辨析了《内经》“火”的几种涵义[27];深层挖掘先秦诸子与《内经》“神气”及其相关术语的内涵[28]。

从语言学以及英语翻译角度的研究以词语类术语进行词性、词义、翻译为主,包括《内经》名词术语词义[29]、隐喻语言类型及功能[30]的研究,以及通过词义、词性分类研究进行语境差异化英译研究[31]等内容。

3 术语规范化在黄帝内经教学中的应用

3.1 黄帝内经中术语规范化 《黄帝内经》中存在的大量中医名词术语,以脾脏象理论术语为例,选取了《素问》中饮食相关的症状类术语,参考《内经词典》[32]、《内经》[33]、《黄帝内经素问译释》[34]、《黄帝内经集解》[35]、《黄帝内经》[36]、《全注全译黄帝内经》[37]、《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38]等著作,对《素问》原文中“饮食”相关症状术语内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术语进行初步规范化。

参考《内经词典》释义。“食”含义4个:①饮食物,②吃,③消耗,④饲养供养。“食饮”含义2个:①饮食物,②吃饭喝水。“饮食”含义3个:①食物饮料,②吃饭喝水,③之人的食欲嗜好等饮食情况。根据列举术语在原文中的实际内涵,进行初步规范化。“不欲食”在《素问》中是对饮食情况的描述,指的是不想吃东西的症状。“不嗜食”中“食”及“不欲食饮”中“食饮”均指“吃”的意思,“食”“食饮”2个术语都指“饮食物”之意,将其统一为“食”,故“不嗜食”“不欲食饮”规范为“不欲食”。“烦不能食”其中“不能食”实指“不欲食”,术语属于一个复合症状,故规范为“烦不欲食”。“食不化”在《素问》中是对排泄物的一种描述,指的是完谷不化之意。“食不下”在《素问》中是“不欲食”基础上更重的表现,指的是饮食物不能下咽。“饮食不入”“食饮不下”“不能食”中“饮食”“食饮”“食”均指“饮食物”的意思,将其统一为“食”,故根据其内涵规范为“食不下”。“食少”在《素问》中是对饮食量的一种相对性描述,指的是饮食量的减少。“衰饮食”中“衰”为减少之意,故根据其内涵规范为“食少”。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饮食相关症状类术语规范化

3.2 黄帝内经教学术语规范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术语内涵的理解是《内经》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有助于理论内涵的梳理及演变规律的挖掘。中医术语规范化是社会趋势,可以发现的是有关《内经》术语研究越来越多,将术语规范化作为新切入点对中医经典古籍进行挖掘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内经》语言繁杂晦涩,为中医学子带来很多学习困扰。对《内经》术语进行规范化,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进一步增加教师的教学深度以及提高对内涵的挖掘程度,有利于归类理解经典医籍。对于学生而言,有效规避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错误的意会共识,培养学生去伪求真的规范化思维,同时为学生学习《内经》提供新的角度。在教学中引入术语规范化内容将会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内经》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同时明确中医经典术语内涵,可以为科学继承经典提新途径。

猜你喜欢

内经黄帝内经素问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