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2018-12-12覃美霓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康复训练

覃美霓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9-10%,一经诊断,则难于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提升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让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一直是肺科人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呼吸康复训练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效果,为改善临床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愈后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3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COPD。(2)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严重意识障碍者。(2)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自主呼吸微弱、昏迷者。按患者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康复1组和康复2组,单日为康复1组(n=28),双日为康复2组(n=25)。康复1组男17例,女8例,年龄64.23 10.47)岁;康复2组男16例,女9例,年龄(64.31 10.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康复1组:常规给予平喘消炎化痰处理,给予吸入剂。(1)随后采用中心输氧1~3 L/min,每天坚持≥15h。(2)呼吸训练方法如下:采取“吹笛状”呼气法,嘱患者嘴唇缩成笛状,最终将气体以缩窄口型逐渐缓缓呼出,一只手置于患者腹部位置,在患者呼吸运动同时手部会随着腹部逐渐出现下陷情况,并加以轻轻按压,能够使患者膈肌收缩提高。将腹式呼吸与全身运动相应结合在一起。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步行速度60~90步/min,10~15 min/次,2次/d。其他包括脚踏车、哑铃上举、皮筋拉伸扩胸、呼吸体操等方式,每天2-3次,每次30min,循序渐进,并最终起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自身体力的作用。训练强度以呼吸和心率增快为限,停止训练10 min,恢复至平静状态示强度适宜。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护理人员的管理下完成。

1.2.2 康复2组 常规给予平喘消炎化痰处理,给予吸入剂。随后单纯使用长期氧疗治疗,方式与康复1组一致。

1.2.3 观察指标 研究时间为期1个月,分别于康复训炼前后采用日本捷斯特CHEST简易肺功能仪HI-101进行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定,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常用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

1.2.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康复1组FEV1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康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3.1 呼吸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

一方面,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大呼气力、增加呼气时间,提高气体交换频率;增大肺容积、最终改善机体低氧状态[2]。另一方面,临床上对稳定期COPD患者通常采用长期氧疗,但随着疾病进展,单纯被动吸氧的疗效并不理想。

3.2 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稳定期COPD患者常有疲乏、消瘦、焦虑等症状出现,而呼吸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另一方面,床上适当运动可以愉悦患者心情,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3.3 呼吸康复训练不仅能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还能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增加肺泡换气,从而提升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呼吸康复训练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康复训练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