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心理和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2018-12-12王秀芳
王秀芳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65000)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且终身性的疾病[1]。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吃得多、喝得多、尿液多,但体重减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分泌胰岛素不足导致糖代谢障碍,造成血糖升高[2]。本文就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其负性心理和满意度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1.5±2.4)岁,随机分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3.2±2.3)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5.3±2.6)岁(观察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健康教育宣导:向患者派发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通过现场讲述或者视频资料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解除患者心中顾虑及对疾病的恐惧,促使患者乐观接受,积极配合治疗。②用药护理:在护理期间,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使用的方法、剂量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并叮嘱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服药。③运动护理:在接受治疗期间,组织患者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帮助患者血液循环,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④饮食护理:向患者强调应禁食高糖、高脂肪类食物,饮食应尽量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糖、低盐为主,调整饮食习惯,保证膳食平衡,有效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之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在护理期间产生的负性心理数据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反馈患者对于护理过程中满意度进行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17.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比较(以率(%)表示)。
2 结 果
2.1 2组患者血糖指标数据
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各项体征指数对比(,mmol/L)
表1 治疗后各项体征指数对比(,mmol/L)
注: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3) 11.3±0.7 6.5±0.3 15.4±0.5 8.6±0.5对照组(n=32) 10.6±0.5 7.6±0.4 14.7±0.7 10.2±0.6
2.2 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情况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A)评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负性心理对比(分)
2.3 2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相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9%,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8.1%,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后满意度数据对比
3 讨 论
糖尿病主要的常见病因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性老化等因素引起[3]。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加,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来源于其并发症引起的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
人性化护理采用全方面的护理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宣导的方式,使其患者对疾病有个良好的了解,对其患者产生的的不安、恐惧的不良情绪,采取心理护理,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护理,在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影响及其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