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活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2018-12-12宋桂英
宋桂英
(吉林省四平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通过对照试验分析,了解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活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年龄44~58岁,平均年龄(47.48±5.3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61±0.35)年。观察组年龄45~57岁,平均年龄(47.67±5.2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75±0.53)年。排除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疑似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片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药2次,连续服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月经第一天开始口服倍美力治疗,每天服药一片,雌激素含量0.625mg,连服2周后加服地屈孕酮片,每天服用一片,每片含孕激素10mg,2周后同时停服,28天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服药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使用围绝经期症状评分方法,评价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使用抑郁评价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情绪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激素指标
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激素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改善后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激素指标变化情况统计
2.2 症状改善、情绪状况
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评分和HAMD评分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改善后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2。
表2 症状改善评分和HAMD评分
3 讨 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功能衰退会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到的机体代谢功能,造成应激功能减弱,从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雌激素替代疗法主要是通过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补充激素,从而达到改善相关临床症状的目的[2]。而且,本次对照试验也证实,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激素指标、症状改善评分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