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7例临床观察

2018-12-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步行健脾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各种心脏的终末阶段,其主要因功能性或结构性心脏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继而使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使用利尿剂、扩张血管剂、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虽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较昂贵,应用广泛度不高[2]。有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故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98±8.47)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16±1.24)年。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57±8.56)岁;病程2~12岁,平均病程(7.03±1.1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均出现左心室增大,乏力、水肿等不适症状;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气虚血瘀辨证分型,主症:胸痛、心悸、下肢浮肿、气短等;次症:面色晦暗、神疲咳喘、唇甲青紫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心功能分级为II-III级;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④精神障碍者不具认知能力者;⑤药敏试验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如下:口服缬沙坦(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19)80 mg/次,1次/d;地高辛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8)0.125 mg/次,1次/d;美托洛尔片(珠海同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90)47.5 mg/次,1次/d;巧塞米片(吉林省德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882)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活血方治疗。药用:黄芪30 g,丹参30 g,葶苈子20 g,泽泻15 g,桂枝10 g,人参10 g,玉竹10 g,白术10 g。上药水煎服,1剂/d,分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心肌重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运动功能。采用6 min步行距离测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保持让患者能够在50 m距离通道内往返。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II以上或恢复至I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但未达到II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均未有改善,反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比对照组低,LV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 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43/47),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主要因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而导致心肌功能减退、心肌细胞死亡、心室壁纤维化或变薄,最终加重心肌负荷,使心肌出现持续性死亡,导致心室功能恶化,增加室壁厚度,因此心室重构是治疗的基本机制。LVEF可充分反映心脏泵血功能,是目前临床中测定心功能情况的有效指标,而LVEF与LVESD、LVEDD具有重要相关性[7]。因此LVEF、LVESD、LVEDD可作为评价心肌重构的重要指标。

中医学中将慢性心力衰竭归属于“心悸”“心痹”等范畴,认为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心气虚则为病之根本,气虚则致运血无力,而血行不畅则致心络瘀阻,损伤心肌。因此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比对照组低,LVEF及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功能。健脾活血方中黄芪具有益气补肾、利水活血之功效;葶苈子具有利水消肿、泻肺平喘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泽泻、白术、茯苓具有健脾化痰、利水消肿之功效。诸药联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通经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血管及心肌血管扩张,从而具有改善LVEF的作用[9]。丹参提取液中的丹参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循环,促进心肌供血及心肌功能恢复;此外,还具有保护内皮血管的作用[10]。缬沙坦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压类药物,可通过促进血管紧张素II受体封闭,提高血管紧张素II水平,继而刺激血管紧张素II受体,增加未封闭受体活性,从而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压作用[11]。美托洛尔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可利于减少心力衰竭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运动耐量[12]。巧塞米可有效治疗因慢性心衰引起的水肿,具有强效利尿作用[13]。因此,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加快,增强运动能力。

综上,健脾活血方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步行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从步行到奔跑
更 正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