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27例临床观察
2018-12-12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功能性便秘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通过对多地大样本调查表明,我国功能性便秘者平均发病率约为6%左右,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而且地域性偏差较大[1]。医院里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可能更高,如何高效地预防和治疗功能性便秘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性便秘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到心理健康,笔者拟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对功能性便秘患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受试者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24~60岁,平均(41.62±8.1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7.88±4.57)个月。观察组男11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51±8.63)岁;病程2~23个月,平均(7.51±4.4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标准[2]的功能性便秘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之间;③受试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④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一星期内受试者未接受其他治疗措施。
排除标准:①由器质性病变或药物所致功能性便秘者;②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读写者;③肿瘤患者或外科手术患者;④脐周有皮肤病或破损出血及感染者;⑤不愿意配合治疗方案者;⑥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乳果糖(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57,10 mL:5 g)口服10 mL/每次,每天3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穴位贴敷,取大黄、芒硝各30 g,厚朴、枳实各20 g,皂角、冰片各10 g;辨证加减:脾虚气弱证加黄芪30 g;阴虚肠燥证加知母、麦冬、蜂蜜各20 g;脾肾阳虚证加附子10 g,细辛10 g;肠道气滞证加木香、槟榔各20 g;肠道实热证加黄连、栀子各20 g。将上述药材打磨成粉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成糊状均匀地敷布于敷料上贴于患者神阙穴,8 h后取下,以上方法每天进行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2周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受试者在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根据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3]对受试者进行评分,对其排便次数、困难程度、腹痛感、排空感、排便时长、排便协助类型、排便不畅次数及功能性便秘病程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
1.5 疗效判定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4]中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便秘改善明显,便质及排便间隔时间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在3 d以内,且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24 h,或便质干结好转,其他症状均有改善。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好转。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Cleveland功能性便秘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leveland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最主要的病机归结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它是人体肺、肝、肾、脾、胃等众多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的某一个局部表现[5]。五脏六腑功能出现问题均可致功能性便秘,所以辨证施护显得尤为重要。《大宝论》曰:“生由脐带,脐结丹田……先天之命门者,由此而受;后天之命门,由此而栽……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以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这说明神阙穴具有调节人体元气和神气的作用,而人体元气和神气乃生命之根,五脏六腑之本。所以,调理神阙穴就能调节脏腑功能[6]。笔者认为穴位贴敷方中大黄可泻热通便;芒硝可助大黄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皂角、冰片行气开窍,穿透力强,可引药至病位。知母、麦冬、蜂蜜可滋阴润肠通便;附子、细辛温里散寒;黄芪、当归补气温阳,养血通便;木香、槟榔可行气导滞;黄连、栀子可清中焦热;故可以达到荡涤肠胃、通行大便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其临床发病机制可能和结直肠、盆底功能障碍及多种胃肠道神经肌肉病变等因素有关[7]。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众多,其中糖类渗透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因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而作为临床上治疗便秘的常用药。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它在肠道内不被吸收,仅在结肠内被正常菌群降解为乙酸和乳酸等使得结肠内渗透压升高,可使结肠内保留更多水分,起到通便的作用,乳酸和乙酸还可以降低肠道内PH值,起到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而且乳果糖还是一种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8-9]。穴位贴敷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通过选取适当的药物贴敷于相应的穴位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10]。本研究中穴位贴敷选择神阙穴,即人体脐部。由于人体脐部皮薄,脐下有丰富的静脉网和皮下动脉分支,皮下药物渗透性好,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11]。除此以外,药物分子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于血中,可使药物不受消化酶的干扰,极少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故可减少药量,降低毒副作用,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消除效应,而且见效快,是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之一[12]。本研究显示穴位贴敷组疗程结束后疗效及评分均优于乳果糖组,说明穴位贴敷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各种症状。
综上所述,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穴位贴敷,不但可减少患者口服药物、灌肠、手术等痛苦,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且穴位贴敷制作简便、操作容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