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论文题目的专业度分析
2018-12-12庞继贤
陈 珺 庞继贤
(1.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学术期刊论文题目是论文给期刊编辑、评审专家和潜在读者的第一印象[1],是论文正文的“缩影”,既体现了研究主题的独立性和专业度,又与论文正文相得益彰,寥寥数语却起着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成功“推销”论文的前提和保证。从话语实践和专业实践的角度看,无论何种形式的论文题目都是专业概念、知识、思想的认知反映[2-3],也是研究成果吸引读者注意力这一稀缺资源的“前沿阵地”,其适切性中体现的专业度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作者在拟题过程中既要遵循特定话语社团的学术规范,又要把握好题目所包含的专业度和作者的交际意图,必须自圆其说、醒人耳目,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张力。
本研究从语类的视角展开对期刊论文题目的分析。语类是一种抽象的、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语言运用方式,语类分析则是对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特定交际目的的言语行为规约特性的探究。语类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语类在语篇特征、结构和信息配置上是固化、静态的,事实上,语类的专业化特征往往伴随隐性或显性的语类混杂[4]。这些现象反映了变化的、复杂动态的社会文化和学科专业文化,也反映了语篇作者的个人交际目的。由此,从语类理论[5]来看,论文题目是期刊论文语类中的一种次语类[6],虽没有固定的语步,却受制于论文正文,具有典型语篇应具备的七项篇章特征,如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等[7]。此外,众所周知,一篇学术期刊论文的诞生无不经历了参阅前人成果、反复协商和数次修改的社会建构过程,如作者、编辑、审稿人之间的协商,以满足特定话语社团的利益和价值观,符合特定读者群体的意识形态[8]。因此,论文题目的专业度分析可以从互文性和互话性两个角度展开,互文性与语篇内因素相关,而互话性则与语篇外因素相关。互文性分析可以揭示作者如何在题目中展示研究成果,如何移植或借用论文的语篇内资源,使题目的专业度具有学科专业的特性;论文题目的拟定还受制于特定的机构文化、学科文化与学术规范,互话性分析则可以揭示作者如何利用语篇外资源,努力使自己的新研究成果得到学科话语社团的接受,使新成果和知识创造得以社会化,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因此,论文题目分析必须同时结合语篇内资源和语篇外资源[4,9],将新成果的展现和推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分析,强调语篇、话语、语境的关系,包括语篇/文本、社会文化、学科专业文化、学术前沿的动向与趋势、专业实践和话语实践等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语类理论的框架下,以应用语言学类的国际期刊英语论文题目为语料,本研究试图从概念密度(conceptual density)和语类混合(genre mixing)两个维度,以互文性和互话性为切入点,分析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专业度,探究这一社会协商和建构的过程。
一、期刊论文题目专业度的研究现状
衡量论文题目专业度的主要标准是题目中所含专业词汇和术语等专业概念的多寡程度,这不仅与所属领域的新研究动态息息相关,而且也反映了社会因素(如读者意识、社团规约等)的影响。从专业概念密度出发,Whittaker开展了期刊论文题目的共词(co-word)分析,考察某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10]。这一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认为题目中专业术语的历时变化反映了专业术语与特定学科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这一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3,11-12]。关于专业度的重要性,Milojevic'等通过分析图书情报学类期刊论文题目中专业术语在20年时间跨度里的变迁后认为,专业术语的历时变化和共现概况体现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如网站(website)、健康(health)、合作(collaboration)等词语频繁出现在论文题目中,这就反映出这些词成了这一领域某个时期的中心话语和热点问题[12]。Soler分析了题目中的词汇密度,即去掉功能词后剩下的实义词与题长之比,他认为,词汇密度反映了题目包含的有效信息量,体现了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创新性和吸引力。一般来说,词汇密度越高,信息含量就越大。词汇密度涵盖专业概念术语,但由于也包含了非专业术语的实义词,只能间接体现专业概念密度的概况[13]。针对题目中所含的专业概念密度,Guo等从计量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发表于 1890—2012年间的经济学类期刊论文题目(共计338866条),研究以10年为一个时间段,比较题目的概念密度和题目内部的社会网络关系。他们发现:经济学类的概念密度呈上升趋势,题目内部的社会网络关系主要围绕核心概念展开,而核心概念涵盖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运算;题长和题目中的多音节复杂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19世纪50—60年代有所回落,这可能与当时经济思潮中的新古典综合运动占据主导地位有关,很多新的经济概念和专业术语可用更简短明了的方式来表达[3]。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期刊论文题目中的专业概念密度反映了论文作者的拟题策略与社会大话语变化的关系[14]。
题目专业度的另一体现方式是论文题目中的语类混合现象。语类混合指同一语类语篇中呈现多个语类成分,某一语类的交际目的激发了其他语类特征[15]。张德禄提出,语类混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对等型,如戏剧中的唱段和对话结合;主次型,叙述是主要特征,描写是次要特征,如小说中叙述和描写的结合;内包型,如演讲时引用唐诗宋词。学术语类中的语类混合现象大多为主次型,论文题目常在学术话语占主体的前提下夹杂其他话语,如对话[16]。表面上,论文题目中的语类混杂有悖于学术语类的学术性和严谨性,甚至还引发了“学术写作是不是越来越不正式”的质疑[17-18],但实际上作者的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继续深入关注和阅读论文全文,论文题目是作者宣传和推销新研究成果的手段。
综上所述,论文题目的专业度研究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视角涵盖了题目中专业概念与特定学科关注焦点的关系,专业术语的运用与社会大话语的联系,以及语类混合现象与题目所体现的学科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拓展了以往针对学术论文题目语法结构和话语功能[19-21]的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并将此延伸到对学术论文题目体现学术权威性和亲和力的拟题策略分析。这类研究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题目中的专业概念密度和语类混合现象的适切性、读者对专业术语和非学术语言可能有的阅读体验;专业概念密度、题长和发文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潜在关系。对这些问题开展基于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将更具有说服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术期刊论文题目的适切性原则和作者采用的拟题策略,也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学术期刊论文题目对推销新研究成果所发挥的作用。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是多少?概念密度与期刊论文题目的平均题长、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二,语类混合现象的出现频率是多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以上这些特征体现的话语功能是什么?在推销论文研究成果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了SSCI收录的五种应用语言学类国际期刊,分别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AL)、《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现代语言杂志》(Modern Language Journal,MLJ)、《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LL)和《二语写作杂志》(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SLW)①根据Web of Science 2017年的数据,《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现代语言杂志》《语言学习》和《二语写作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是 3.225、1.362、2.789、1.655 和 3.324。,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种期刊上选取发表于2005—2013年间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论文各50篇,共250条题目(共3274词次),建成应用语言学类国际期刊论文英文题目语料库(简称:IJAET)。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包括题长和标点符号。在统计题长时,除通常意义的单词外,缩写词、无连字符复合词和数字视作一个单词,对于带连字符复合词,则根据词的语义判断是否看作一个单词。如,例句(1)中的“corpus-informed”语义可以分割,视作两个单词;例句(2)中的“co-emergence”语义共存,视作一个单词。
(1)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corpus-informed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at the register level(019A)②019A表示该题目选自Applied Linguistics语料的第19篇英语论文题目。同理,其他例子题目后的数字代表题目编号,与编号共现的字母E代表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字母W代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字母L代表Language Learning,字母M代表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Language creativity and co-emergence of form and meaning in creative writing tasks(071A)第二,提取英语题目中的专业词汇或术语,计算专业概念密度。利用Python2.7.11编程,对照应用语言学专业术语提取IJAET语料库中出现的专业词汇或术语,形成列表,并统计出现频率。专业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参照Guo等的研究[3],公式如下:
本研究共提取专业词汇或术语4781个,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利用Python2.7.11编写程序直接从已经出版的应用语言学专业词汇或术语词典和书籍中提取,包括《应用语言学核心术语》《语用学核心术语》《话语分析核心术语》《功能语言学核心术语》《二语习得核心术语》和《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形成可参考的专业术语列表,并依此提取本语料中的专业术语,共4757个;二是人工识别并提取语料中夹杂的相关术语变体,共 24个,如提取例句(3)中的“inclusive and exclusive pronouns”、例句(4)中的“interactional”和例句(5)中的“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但专业词汇和术语表中只有“inclusive pronoun”“exclusive pronoun”“interaction”和“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
(3)“We do not seem to have a theory...the theory I present here attempts to fill this gap”:Inclusive and exclusive pronouns in academic writing(010A)
(4)Interactional dynamics in on-line and face-to-face peer-tutoring(010W)
(5)The effects of task involvement load on L2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A meta-analytic study(079M)
第三,解析语类混合现象,提取英语题目中含有单/双引号的表示引用原文的部分,如“a class for students like me”。这一分析主要从语用的视角出发,探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可能引起的读者共鸣,并以此探讨论文题目的拟题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解读作为推销话语的论文题目所具有的互动性。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来保证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对题长和标点符号的统计,运用Microsoft-word 2010中的字数统计功能;对题目中的专业概念词汇的提取,通过Python2.7.11编写程序实现;对语类混合现象的提取以双引号或单引号为提取标志,再进行人工语义识别。所有过程都辅以人工核对,以确保数据准确。
三、期刊论文题目的基本结构特征
为了深入研究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专业度,首先关注其基本结构特征。论文题目的结构特征有很多维度,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关注题目的题长和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IJAET语料库中论文题目的题长,发现最长题长为29词,最短题长为4词。该语料库的描述性数据见表1,五种期刊各自的描述性数据见表2。
表1 IJAET语料库中题目题长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IJAET语料库中五种期刊各自题长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和表2显示了五种期刊论文题目的各自平均题长与总平均题长之间的关系,其中《语言学习》的平均题长最短,《专门用途英语》的平均题长最长。期刊平均题长的差异间接体现了作为学术“守门人”的期刊主编或审稿专家的不同学术偏好对论文题目的拟定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也间接展示了论文作者针对读者群体的特定话语惯习和文化认可所选择的拟题策略。自然,这些难以超越和消除的社会因素也使得论文的题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题目所能涵盖的专业词汇或术语数量。
关于论文题目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冒号的使用[22-24]。本研究将分析焦点扩展至冒号、问号、单/双引号和破折号,其中冒号或破折号的使用是论文题目复合结构的重要标志。从以下例句(6)—(10)可以看出,这几种标点符号时而单独使用,时而混杂使用,这主要取决于题目所要突出的研究要点以及所侧重的话语功能。例如:
(6)An examination of LI and L2 gesture use:What role does proficiency play?(032M)
(7)Contrastive rhetoric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A case study(005E)
(8)Contesting “language”as “heritage”:Negotiation of identities in late modernity(040A)
(9)“A class for students like me”:Reconsidering relationships among identity labels,residency status,and students'preferences for mainstream or multilingual composition(023W)
(10)Proficiency level—A fuzzy variable in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084A)从表3可知,期刊论文作者似乎更青睐冒号,也认可问号、破折号和单/双引号的使用。
表3 IJAET语料库中论文题目标点使用概况
论文题目中不同的标点符号发挥不同的语法和语用作用。对比这五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冒号和破折号的使用使论文题目复合结构两部分的不同侧重点一目了然,有助于题目展现更多的信息,包括专业术语等。单/双引号的使用主要承担两种话语功能:一是强调关键词或词组,凸显作者认为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或内容,以引起潜在读者的注意[25],如例句(8)中的“language”和“heritage”;二是通过引用原文的方式来强调研究的切入点,这些被引用的语句往往属于其他非学术语类的专业话语,如例句(9)中的“A class for students like me”。使用问号主要是为了引导读者关注题目的要点[26],题目中的修辞性提问实质上是作者对论文正文阐述的自问自答,引导读者思考或认可作者的观点[20],这也说明当研究问题或内容相对复杂、无法简单陈述时,使用问句是一种吸引读者的有效策略[27]。由此可见,每种标点的使用都体现了标点符号的语用价值,是作者对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宣传和推销新研究成果的一种思考,标点符号的语用价值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题目中的专业术语数量。
四、期刊论文题目的专业度分析
(一)概念密度
IJAET语料库中论文题目的平均概念密度为0.3644,比经济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平均概念密度0.0067高得多[3]。这可能是学科的差异性所导致的:经济学主要是探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关注价值如何创造、转化及实现,从而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8];应用语言学是以社会现实语言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驱动的学科,试图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语言相关的问题,是鉴定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实验场[29]。此外,这与不同学科的专业实践惯例也密不可分。首先,两者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同,应用语言学关注语言运用问题,经济学的研究焦点是社会经济活动运作规律,主攻与财富相关的问题。其次,两者虽然都关注人们的生活,但相比之下,经济学的发展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稳定或动荡的局势,对与人们基本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敏感;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局限在语言运用层面的问题上。由此,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学科专业实践的不同侧重点和对社会问题的不同敏感度逐渐促成了不同学科的学术写作特点:经济学类期刊论文作者在拟题策略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使用人们熟悉的日常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则选择通过更多的专业术语来呈现学科专业性。可见,当我们把特定学科知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时,论文题目中所含有的专业术语数量不仅反映了特定学科的社会属性,也体现了学科实践惯例。
再审视语料中具体的单个论文题目,发现密度差异较大,最高概念密度为 1,共 2条,见例句(11)和(12);最低密度是0,共5条,见例句(13)—(17):
(11)Interlanguage transfer of function words(007L)
(12)Contextual dynam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071L)
(13)Making humour work:Creativity on the job(029A)
(14)Writing titles in science:An exploratory study(027E)
(15)Wikis and academic writing:Changing the writer-reader relationship(073E)
(16)Shaping Chinese novice scientists'manuscripts for publication(024W)
(17)English or Chinese?The trade-off betwee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among Chinese academic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042W)
IJAET语料库中五种期刊各自的论文题目概念密度的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IJAET语料库中五种期刊各自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对比
从图1可见,《语言学习》(LL)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最大,《专门用途英语》(ESP)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最小。再分别对比这五种期刊论文的平均题长和各自词次发现:论文题目的平均题长越短,词次越少,概念密度越大,含有的专业信息量就越大,相应的专业化程度自然就越高。《语言学习》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权威期刊,处于该领域SSCI收录的一区,期刊的宗旨是致力于深入理解广义语言学习过程,涉及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系统科学、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刊发的论文理论性和专业性强;而《专门用途英语》(ESP)主要发表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具体内容涉及学术、职场等机构性话语研究,论文的理论性和专业性相对较低。可见,期刊的性质和所面对的不同读者群对论文题目专业度很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不同期刊的偏好和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也会对拟题产生影响。从互文性的角度看,作者总是努力将论文语篇内的重要信息提取后展现在论文题目中,若试图拟定较短的论文题目以符合学术写作的经济性原则,势必会努力浓缩语言表达形式,而增加专业词汇或术语就是一种提升题目概念密度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互话性的角度看,期刊论文题目绝不是对纯粹知识的客观描述,而是作者和潜在读者、学术社团之间为建构新知识而进行的首轮磋商和对话,这是一个科学知识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在强化题目表达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作者大都会努力考虑论文题目与语篇外资源(如特定学术社团的写作和文化规约)的“合作共赢”关系,进而不自觉地凸显作者的学术权威性。当然,浓缩的论文题目也很有可能增加读者尤其是非这个研究领域读者对题中要义的理解难度。
除了不同期刊之间的概念密度差异,进一步分别统计每种期刊论文题目的历年概念密度和期刊的历年影响因子,结果分别见图2和图3①图2中《现代语言杂志》(MLJ)2005年的概念密度缺失是由于本研究从600篇期刊论文语料中随机抽样所得的数据缺失,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和统一,此处保留空缺。因此,图3中的统计也相应不包括该期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
图2 IJAET语料库中五种期刊论文题目的历年概念密度对比
图3 IJAET语料库中五种期刊论文的历年影响因子对比
结合图1、图 2、图 3和表 2,我们发现:《应用语言学》(AL)影响因子除了 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其他年份都是最高的,它的概念密度(0.3593)和平均题长(12.4)均处于中间值,既不是最高/长的,也不是最低/短的;《语言学习》(LL)论文题目概念密度最高(0.4549)、平均题长最短(12),《特殊用途英语》(ESP)论文题目概念密度最低(0.2817)、平均题长最长(13.46),这两本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五位。这些数据说明:期刊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和题长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联系。毋庸置疑,题目中的概念成分往往是学科类别的甄别标志,也预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相应的专业概念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潜在读者的可接受度。那么,题目的历年概念密度、题长与期刊的影响因子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话语社团规约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在这一关联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更为直观的数据论证和批评语类视角下的审辨。
我们采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后发现,期刊论文题目的历年概念密度和期刊的历年影响因子显著相关,r=0.321,p<0.05。也就是说,题目的概念密度是影响期刊影响因子高低的众多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能较好地反映期刊论文被关注和使用的客观情况,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越大,在特定学科中的学术权威性就越高。从图3可知,影响因子居高的《应用语言学》(AL)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居中,可见,题目概念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从学术话语的互文性和互话性角度看,题目能否“引人入胜”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它不仅体现作者洞悉读者期待,将学科专业性和表达通俗化相结合的学术能力,而且也说明论文题目概念密度的适切性要兼顾学术的权威性和作者的亲和力。因此,我们认为,期刊论文题目的概念密度是作者对正文语篇中精华内容的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作者新成果的理解,进而影响读者决定是否进一步深入阅读正文,给论文作者正式展示新成果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读者无法理解论文的题目,读者就可能丧失阅读兴趣,不再继续研读全文,使论文作者失去了新成果被认可、被引用的机会,从而间接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
从学科话语社团规范和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当下期刊论文的发表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多功利纠葛:科研机构、高校或学科的评估与排名、学者个人的职称提升、课题经费或者奖励的获取无一不与科研成果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挂钩。在这一背景下,论文题目的拟定作为成功发表的“第一块敲门砖”,其意义和作用重大,与论文正文的受关注度也成正比。同时,这也间接反映了语篇/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作者通过语篇/文本的话语实践与学术社团成员开展平等的对话,与此同时又建构和维护了自己在特定学术社团中的学术身份,这实质上是专业学科话语的社会实践特性。这一过程必定使学术语篇包括论文题目的生成、理解、传播和接受“不自主”地受到学术社团规约,也使文化和利益等因素对知识建构和实践产生“干预”。从社会大话语的角度看,这一话语实践是科学知识宣传或推销的社会化过程,作者应像消费社会中推销产品时设计广告话语一样拟定好论文题目,以推销自己的新成果。鉴于论文题目有被特定学科话语社团所认可的身份,即特定的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具有自含性和整体性,适切的论文题目必须把握好学术语类中语篇、话语、语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使用适切的专业词汇或术语,以及专业词汇或术语的使用频率,在囊括正文要点的同时,既不能使题目显得过于深高莫测,以致失去论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使作者和读者丧失开展充分互动的机会,也不能使题目过于世俗化和平庸化,失去学术语类应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无法激发读者的兴趣。在这一点,历年影响因子一直位居前茅的《应用语言学》(AL)中论文题目的语言特征特别具有借鉴意义。可见,具有较强的读者意识,充分考虑特定学科中话语社团规约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些都是在拟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把握题目概念密度的适切度所必须考虑的,也是提高论文发表概率、成果的被关注度和被引用率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二)语类混合现象
表3显示,语料库中出现含有单/双引号的句子或短语的英语题目条数共15条,呈现文学、对话类的话语特征,主要以主次型的方式出现。将以下例句(18)—(21)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四个例句都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兴趣,但前两个例句中单引号内的词或短语是作者为了凸显研究结果或切入点而添加单引号,属于学术语类,而后两个例句中双引号内的句子或短语都来源于研究语料或访谈内容,并非学术语类,出现了语类混合现象。本研究删除前一类的英语题目6句,保留后一类目标英语题目9条,这9条英语题目占总语料库英语题目数的3.6%。
(18)‘Foreignizing’or ‘domesticating’the ideology of parental control in translating stories for children:Insights from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074A)
(19)Beyond ‘write-talk-revise-(repeat)’:Using narrative to understand one multilingual student's interactions around writing(083W)
(20)“I'd love to put someone in jail for this”:An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in the 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BPO)industry(030E)
(21)“I had a stereotype that American were fat”:Becoming a speaker of culture in a second language(043M)
根据单样本平均数t检验,这 9条英语题目的概念密度(0.2429±0.1149457,M±SD)和IJAET语料库英语题目的总概念密度(0.3644)存在显著差异,t(9)=-3.172,p<0.05。由此可见,这种个性化的英文题目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专业度,体现了语类混合、移植和内嵌的特性。同时,这也体现了学术语类的结构潜势,即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交互、平衡,分别承载着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30]:向心力是语类的常规化特征,较为稳定,具有特定的典型意义;离心力则是与其他语类的交错,使情境架构特别明显,往往受所处语境和社会文化变化的影响[16]。从提取的目标语料可知,混合语类英语题目属于复合结构,属于非必要成分的引用话语都位于主标题位置,发挥离心力的作用,承担表明研究视角的话语功能;副标题往往属于必要成分,是对引用话语的进一步解读,承担表明研究问题、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的话语功能,发挥向心力的作用。例如,在例句(20)和例句(21)中,读者通常会对“put someone in jail”“this”的指代、“stereotype”和“American were fat”产生好奇,从而引发“什么情况和为什么”之类的疑问,这些答案在正文中被充分解析,与正文内容产生显著的互文性,副标题的解说则限定了引用话语产生的背景和研究问题等,进一步彰显了研究性质,其中包含的专业词汇提升了题目的专业度,成为与学术话语社团沟通的桥梁,体现论文题目的互话性特征。这样,论文题目似乎被“消费”得更彻底,推销新研究成果事半功倍。
综合以上分析,从互文性的角度看,作者的用心之处在于精心选取能激发潜在读者共鸣和阅读兴趣的引用话语,这些引用话语是作者借用其他语类话语[9,31]而形成的学术语类变体,体现了语类动态和静态交融的特质,具有亲和力、灵活性和创新性;从互话性的角度看,这是作者对“学术市场”精准调研的产物,即在严守学科话语社团所认可的规约、维护研究的权威性和体现研究的学术价值的同时,如同推销商品那样间接或直接地推销作者的新研究成果,从而促使题目中的学术语类话语与非学术语类的引用话语共同构建有效的互动空间。在语类混合型的题目中,语类的界限虽被模糊化了,题目的专业度也有所降低,但题目中属于非学术语类的引用话语往往源于研究语料,因而较好地反映了研究的核心问题,显示了作者的学术洞察力和敏感性,达到了感召读者、激发读者从正文中深入探寻新研究成果的目的,强化了正文和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与读者互动以及推销新研究成果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实现论文题目语类的交际目的,这正是语类混合现象中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协同效果,也体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建构的过程。
五、结 语
论文的撰写是一个跨越时空,平衡过去、现在、未来三重关系的意义构建过程,作者需要批评前人成果,推销自己的新成果,更需要预测潜在读者尤其是资深专家型读者对新成果的反应,而论文题目正是这种反应的首要应对语篇。因此,期刊论文题目所体现的专业度是作者推销新研究成果“先声夺人”的话语策略之一,体现了特定学术话语社团的社会文化和学科专业文化、学术价值和交际意图。本研究显示,期刊论文题目中专业概念术语的多寡和语类混合现象直接反映了学术语类程序化特征、个性化风格和多样化趋势的交融,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且也关系到新研究成果是否能成功推销,从而间接影响发文期刊的影响因子。
从学术语类互文性和互话性的角度看,期刊论文题目的语言特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英语书面表达水平,更反映了作者的论文语类意识、读者意识、特定学科专业文化意识,包括对学术前沿新动向和趋势的认知与把握。提升这些意识有助于展示和宣传新研究成果,并形成“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话语空间,与论文正文中所表达的核心信息开展有效互动。总之,宏观上,论文题目旨在充分体现论文所报告的新研究成果的张力和认知内容的共享,具有明确的专业属性;微观上,论文题目的基本语言特征、概念密度和语类混合现象是学术语类整体特征的集中体现,题目的专业度反映了论文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观,对潜在读者期待的预测和认知,以及对学科知识社会化实质的理解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