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8-12-11魏明
魏明
摘 要: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总结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信息网络时代学生的特征,给出了掌握学生特点的几种方法,提出了专业课程的改革方案和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措施。经过实际教学试验,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0-0076-02
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够利用现有技术原理开发出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或者提高人们生活的产品,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按照其在生产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创新程度,可以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2]。培养这类人才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因为实验教学对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但在这一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师不了解学情或了解不深,教学过程的激励措施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2.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化”,即教师按步骤连线,学生同步跟踪效仿,最后记录实验结果;3.基础性实验设备陈旧,具体实验电路并非“实物化”,缺乏感性认识;4.由于实验箱电路参数相对固定,导致“一人会做,全班会做”现象,评定的成绩很难体现能力水平;5.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量化绩点,存在折扣(相对理论教学),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6.“互联网+ 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4],这些都影响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通过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有效地加强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一、学情分析与掌控
教学应做到“有的放矢”,即先做好学情分析后,才能教好一门课程。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促使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思维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所以,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应随之改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只有掌握学情,才能逐步将“教师的被动教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求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了解班级成绩分布,掌握中下层学生性格特点,把握好中层学生,规划好优等学生。
第二,首讲课,以基础知识为前提,必须做好有一定风趣的教学互动,严格纪律。
第三,通过激将、鼓励、加分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在学习氛围和自觉性差的班级,必须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对个别学生先扣分惩罚,课后以朋友身份给予交流和关怀,后续课堂再加分鼓励。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专业基础课的改革
改革的宗旨是: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结构上:将课程实验調整为独立的实训,即通过验证性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再运用理论知识完成设计性内容。以“电路分析”为例,将18学时实验扩充为30学时的实训,将“模电实验”和“数电实验”合并为“模电数电实训”(60学时),两门课程已作为学院“特色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上侧重应用设计:第一阶段(前9学时),选取典型验证型内容作为“实践入门”(如积分电路、加减法电路);第二阶段(中间9学时),属于“自助实验”,能自行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各项内容;第三阶段(3学时),属于“原理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点实现特定功能(利用积分电路实现方波转三角波,加法电路实现波形叠加);第四阶段(9学时),属于“应用设计”:将若干个单一功能组合成相应的系统(如波形发生器制作)。
(二)设计与应用型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开放:分参考项目和自选项目。以“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为例,除教师给定的参考项目外,鼓励学生自拟项目(结合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等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去萌发创意、激发创新能力。项目采取分阶段完成:1.方案设计:详细讲述系统方案及工作原理,给出相应的计算结果,必须与后续仿真一致;2.仿真与优化:利用软件仿真逐步优化系统电路;3.电路布线、焊接、调试、测试,进一步改进和确定电路;4.报告撰写:详细说明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列出计算公式,能够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5.过程化评分:在各阶段,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任务汇报、项目答辩综合给定成绩。两门课程的区别是,前者注重性价比;后者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情况,知识点广且有深度。也可将优秀项目与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连成一条线[5],即优秀的教师应能够根据学情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部分理论教学
调整部分课堂讲授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验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6]。比如在实验室授课,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先通过软件仿真,然后在实训平台进行操作验证,既有理论学习,也有感性认识,弥补了“教室式”理论教学的枯燥感,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课程的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二)专业基础课过程化训练
如“电路基础实训”“数电模电实训”两门课程:要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通过互动方式明确实验原理。互动方式是:学生“主动”起立回答问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答对不加分,答错扣分。在实验过程中,第一,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分析操作内容和任务要求,将理论内容向实践步骤进行转化。第二,让学生完成操作过程:通过先内容分析、后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技能的操作练习,不采用“教师操作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的教学方式;在安全操作前提下,放手实践,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即“自助式实验”。第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各学生操作状态与结果,主动询问学生对当前结果或现象的分析及理解,把实践的结果引到理论上来。第四,问题讨论: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学生进行实验总结,给出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五,教师汇总各小组情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每位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实践经验。在各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主动询问、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先思考后实验的能力,体现“教”与“学”的互动。
(三)综合设计类课程项目式训练
以上述两门设计课程为例,其教学方法以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电路系统;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问题,教会细化“设计指标”,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具体的设计性内容上,引导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然后进行模块化设计和验证;在综合应用设计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各项功能有哪些实现方法,每一种方法又可以通过哪些原理和器件组合实现;教学手段上,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微课、翻转课堂、蓝墨手机教学)、虚拟实验室、口袋实验室等多种措施有效互补,给予学生更多的预习和复习平台,学生甚至可以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7],另外,针对优秀的设计项目小组,可开放设计时间。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项目化和教学方法的任务化、过程化,使得学习“步步为营”,既提高了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总体上如同“自助餐式”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有效学习模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四、实践能力培养的辅助措施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加入兴趣小组,形成技术梯队,从“小制作”“小玩意”到“大系统”“大项目”,逐层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鼓励“做中学”,有利于加强学习积极性;高年级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应鼓励“学中做”,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学生科创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等大赛项目。另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室开放[8],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研究、仿真、制作、调试等内容;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创新等综合素质培养有较大的益处。
五、结语
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在学校层面,一方面要实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动态,应加强师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对专业体系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师层面,应切实掌握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训练。
参考文献:
[1]马小南,韩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2016,(Z1).
[2]栾立明,张存贵.基于人才分类培养的转型高校课程改革 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7,(5).
[3]焦琳娟,郭会时.新建构主义下基于微课的高校化工类实 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
[4]余胜泉,汪晓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J].开放教育研究,2017,(1).
[5]江学焕,梁玉红,黄海波,等.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 学科竞赛与教師科研结合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4).
[6]刘旭东,范青武,王卓峥,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7]张进良,郭绍青,贺相春.个性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3.0) 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 研究之五[J].电化教育研究,2017,(7).
[8]陶辉锦,尹健,周珊,等.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 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