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18-12-11赵海霞吴春梅吴丽娜
赵海霞 吴春梅 吴丽娜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思维训练和价值认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师生、生生的交流形成思想碰撞,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化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0-0001-03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而当下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使得翻转课堂、
MOOCS、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提供了时代的契机。其中翻转课堂以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姿态,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化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注入一股清
泉,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思维训练和价值认同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个性化学习,本质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具有教学主体多元、动态、协商;教学资源集成、全面、共享;教学载体创新、高效、立体;教学过程自主、灵活、可控的特征。因此,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课堂实施效果切实有效。
(一)紧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1]。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所选择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学习方式、课堂互动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非均衡性,并在课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制作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课件,探究协作任务等学习资源[2]。课中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设计课堂讨论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各阶段的总结反思,开展多元化评价,使学生逐渐完善内化知识。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注重协作探究
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还需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传统教学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监督和协调的作用,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协作探究。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活动,细节安排要比较详尽,通过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自传入中国以来,在许多高校开始了摸索与实践。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为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该内容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掌握这部分内容能为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传播及
五四运动等内容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客观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鉴别、理解和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一)课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课前教师需要为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准备教学微视频(音频)、课件和教案、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等类型的素材,提前三周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方便学生们在线学习或下载观看。其中,微视频的制作是资源准备中的核心内容。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为学习者准备 1—3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只介绍一两个知识点或案例。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设计相关讨论区问题,上传至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讨论区,供学生讨论交流。如在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中,教师会设置:1.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并不是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旧礼教,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打孔家店”还是“打倒孔家店”?3.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等问题供学生在线讨论。在线学习完成后,填写课前学习单。学习单一般包括五方面问题的设计,即让学生回答“我知道什么?”“我想学什么?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是如何学会的?”教师需密切关注线上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学生在线上的讨论给予及时的回复和正确的引导,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拖延上线预习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对其进行督促,以保證其按时完成学前知识预习。学生线上自学完毕后,统计学生学习单上反馈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而对学生而言,要充分了解教师安排的任务,根据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参与讨论区发布的问题讨论。有能力的学生亦可浏览其他学习扩展资源,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练习,并根据完成情况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平台向教师反馈问题。最后,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回答教师在学习单中提出的五方面问题,并反馈给教师。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资源和自定学习时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在微课的辅助下,翻转课堂的课下学习活动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活动应该是对学生与环境交互过程的完全关注,而不仅仅关注“为了完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实现对课外阶段知识的高效内化,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动态化的完善。
1.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首先,教师在上课前两个星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选择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小组规模不能太大,控制在6人以内,共10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对小组中成员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小组任务、相互支持和配合并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价。各小组成员可围绕网络平台上提供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主题的选定、分组,在选题过程中,遇到困惑在课下可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听取教师建议。小组长对各组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小组成员分别承担查阅资料、制作PPT及上台汇报演示等任务。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集锦。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自主探究和成果汇报。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辩论赛、PPT作品展示等。展示和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和助教分别组织。最后由小组长加以总结,教师、助教点评。
2.教师基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中提出和反馈总
结的重点、难点问题给以专门解答。为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堂上将学生在进行协作学习、自主探究或成果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重点、难点问题,给予个别的指导梳理。
3.综合评价和反饋。学生把课内探究中的学习心得与问题以学习单的形式向教师反馈,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小组的学习成效进行自评与他评。教师对学生记忆理解阶段以及应用分析阶段成果给予评价,要突出强调评价形式多元化和评价目标发展性的特点[3]。最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可以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实现了自我掌握学习进度,使教师从课堂上大量讲授基础知识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展示。学生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体验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凸显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遵循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它的主要任务不是简单地传授相关历史的基本知识或专业知识,而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进一步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客观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鉴别、理解和分析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而对于某一个历史时间的发生、发展中所蕴含的内在原因、规律却不得而知。因此,在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中,教师不能停留在单纯历史知识的讲解或一般历史过程的叙述上,而应注重将科学历史观与方法论的传授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在线上通过设置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分组总结汇报,这样不仅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技术的融入丰富了课堂活动,提升了“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层次和境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主线,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基于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而产生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达到思想的引领,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到达的一个层次和境界。所以,翻转课堂在最初是被思政课教师质疑的。然而,随着微课、微助教、微信等技术因素的融入,教师利用微课将一些重要且难懂的知识点在课前解决成为可能,使课上的时间解放出来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课堂活动更丰富、充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
(三)实现了时间利用率最大化,可作为现行教学
方式的补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1840年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具有时间跨度长、知识内容庞杂、课时少的特点。以前在传统课堂上基础知识的讲授就要占到整个授课时间的绝大部分,想要在课堂上将每一个重点讲到、点到、讲透是很难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课前微视频、PPT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提前将很多的基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有线上学习做前提,因此课堂可利用的时间变长、空间变大。到了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讲解,实现时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可作为现行教学方式的补充。
翻转课堂作为当下许多高校不断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师生、生生的交流形成思想碰撞,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化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在课前学习过程中,虽然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响应,但仍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参与到学习中。而课中的讨论和交流展示中,也有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一些学生的交流展示也不够充分。以期在以后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
[2][美]乔纳森·伯格曼等;王允丽,译.翻转学习—如何更好 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117.
[3]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