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需要儿童视角

2018-12-11曾化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童心育人儿童

曾化辉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是否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计和实施教学。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教育学生呢?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生因为年龄小,接触的事情少,对待事情的看法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别,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当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往往会批评学生,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怎样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呢?一是教师要多学习。学习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通过学习掌握儿童心理的一般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知道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学生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我们的心灵朋友,在学校正是他们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如果我们不保持童心,身为教师怎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怎样正确地引导他们发展呢?同时,保持一颗童心对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何乐而不为呢?三是多与学生相处。学生在学校,教师不仅要在教室里多与学生接触,在课外也要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以儿童的需求来施教

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教材、教参及班上学生的学情来安排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中往往只注重教学设计的实施,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符合课前预设的就给予肯定,不符合课前预设的,教师往往不假思索,要么否定,要么不置可否,不考虑课堂中学生生成的知识,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殊不知打击了多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常这样,会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课中出现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多加思考,并从它的合理性或者从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去分析,找出学生思考的路径,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有效的肯定。

开展符合儿童特点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锻炼身体,协调平衡,掌握各种活動技能。但是,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学校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活动是不同的。年龄越小,活动的强度越小,活动的趣味性越强,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直接的快乐因素越多。

学校活动的开展,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所设计的活动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降低了学生的认知标准,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活动只有适合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学校活动的开展,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活动的设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在注重共性的同时要关注个性,形成愉悦的心理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校活动的开展,要把握育人的整体目标。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整体目标,分步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影响,不管是在时间、地点、空间的三个维度,还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维空间内,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教育,设计教学,开展活动,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尹培文

猜你喜欢

童心育人儿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留守儿童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