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2018-12-11杨冬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物体长度

杨冬菊

“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借助图形直观与具体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增进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在直观体验活动中获得对量的准确感受呢?下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亲历产生必要性体验,合理构建测量知识体系

量感的培养要从感量开始。本节课通过一则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形象直观地体验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到“直尺”就是人类为了统一长度测量标准而发明的工具,“厘米”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一个标准单位。在学生认识米、分米、毫米、千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之后,教师还应将这几个长度单位进行规整,帮助学生完成对测量长度这一类量的认识。

二、借助熟悉参照物体验,建立一个标准单位量感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计量单位的教学应在现实的情境中,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认识与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生活中的那么多秤。现在请拿出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你觉得1千克有什么感觉?

生1:1千克有2斤,我觉得有点重。

生2:我觉得不怎么重。

师:每个同学对1千克都有不同的感受,现在请你记住这个感觉,再掂一掂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约是1千克。 (每个小组找出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并用电子秤或盘秤进行验证)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苹果,如果每个苹果都是这么大,那你估一估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呢?

生3:3个。

生4:4个。

(用盘秤验证得大约要4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师:这里有另一个苹果,你觉得1千克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苹果呢?

生5:比刚才的苹果小多了,我猜有7个。

(用盘秤验证得大约要6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师:同样都是1千克的苹果,大的苹果数量就少,小的苹果数量就多。

以上教学过程老师将学生熟悉的苹果作为学生体验“1个单位”量的标准,组织学生在“掂一掂”“估一估”“量一量”等一系列测量与观察活动中反复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心中的“1千克”的模型。

量(liàng)源于量(liáng)。在度量知识学习中,需要让学生有充分地自主动手测量操作活动,通过具体的测量体验活动,积累对计量单位的丰富感知,将计量单位与熟悉的物体一一对应,建立计量单位的参照物体和直观模型,然后通过相应的参照物体去类比和估测,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建立相应的量感。

总之,量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笛卡尔说:“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他知识工具的源泉,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进行螺旋式地深入和巩固,它对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拓展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积累丰富的“量”的活动经验,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并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物体长度
1米的长度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
不同长度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