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2018-12-11孙丽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培育理念

孙丽琴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音乐素养”已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关于什么是“音乐素养”,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奧特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而音乐素养(总是包括聆听素养)是多维的有效理解(或实践),后者在本质上是处于情境中的。也可这样来表述,艺术性的音乐制作和专业的音乐聆听涉及一种多维的、相关的、连贯的、生产的、开放的和可教育的认识,这就是音乐素养。”那么,如何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教师确立培育理念

教育的一切理念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落实,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起着知识传授者、人生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所以,音乐教师本人所具有的音乐素养以及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教师的音乐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着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深谙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熟练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通过多种途径去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强化学生音乐实践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亲身实践、体验、联想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认知音乐。这种突出实践性的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的音乐探究、知识掌握、音乐审美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音乐的正确方式得以建立,聆听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音乐核心素养就会全面提高。此外,我们强调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并非将音乐核心素养的获得过程简化为“音乐训练”,那种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的音乐教学,都是背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获取规律的。所以说,教师能否准确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将直接影响到其音乐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成效。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以情感人、以美动人的学科。艺术不容过多说教,审美不能单凭灌输。所以,在音乐课上跟学生“硬”讲道理和强行灌输思想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像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其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而说出来的语言却非常少。但有些老师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自己不讲学生就会搞不懂,而在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却做得不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曲谱,并细加揣摩,以抓住音乐的魂。同样,在课堂上,应多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并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美感,教师再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度讲解,以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

强力渗透音乐文化

音乐具有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塑造人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我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独特功能。音乐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而对于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通过对音乐旋律、音乐形象、音乐情感与音乐文化的层层感悟,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人生修养。

教师在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音乐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形式,而是一项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更是一门具有严谨课程结构的科学。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将这种艺术化的、科学化的音乐课堂转化为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活动,才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孝感市教科院)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实践性培育理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