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生成,巧抓德育

2018-12-11胡晓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同学课堂教学

胡晓琴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小学英语课堂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课堂,在这瞬息万变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常會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打破精心预设的课堂,给老师一个“意外”。英语教师应巧妙应对这些意外,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动态生成德育之花,让课堂绽放异彩。

巧变“偶发”为“自然”

教授句型“How old are you ?”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有多少岁了,课堂气氛很活跃。正在这时我眼前蹦出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平时课堂上最活跃的王奇一言不发,小嘴巴还噘得老长。难道他又和他的同桌闹矛盾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于是我点了王奇的名,想转移他的注意力,便问:“Wang Qi,how old are you ?”他紧闭着嘴巴,没有回答问题的意思。我压着怒火,心平气和地又问了他一遍,他还是一言不发。有学生在底下小声提醒:“王奇,快回答问题呀。”这时,王奇终于开口了,他说:“我妈妈说了问别人年龄是不礼貌的,年龄是我们的秘密。”他的答案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接过王奇的话说:“是的,西方人对此话题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他们忌讳老(old),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希望青春永驻。所以当问别人‘How old are you?他们都会说 ‘Ah, its a secret!然而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及年龄、婚姻、收入,以表示关心。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见同学们都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了,于是趁机又问王奇:“How old are you?”这时王奇心悦诚服地告诉我“I am eight”。

面对干扰正常教学进程的偶发事件,教师需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恰当运用,将偶发事件化解成教育契机,变“偶发”为“自然”。

巧变“错误”为“契机”

在教学“Birthday”话题时,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Boys and girl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小手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地举了起来,“My birthday is in….” 从孩子们的答语中可体会到他们过生日时的种种甜蜜与幸福。然后我话锋一转,“When is your fathers/ mothers birthday ?”询问孩子们父母的生日。而此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举手示意要回答,大多数同学则不好意思地笑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极个别学生表示:“不知道也没什么”,于是我顺势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渗透:“Our birthday is the mothers suffering day. We should remember their birthdays, too. Today, please ask your parents birthdays and remember them.”学生都欣然地点了点头。

错误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教师要让错误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为课堂教学再添活力。

巧变“意外”为“教机”

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含教机的事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选择好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教学“job”这个内容,我请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开火车”说说家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到了,同学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My father is a doctor.”“My mother is a teacher.”“My uncle is a boss.”气氛挺活跃的。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扭捏地说:“My mother is a cleaner.”这位学生的妈妈是一位街道清扫工。其他学生听了偷偷地笑,而他则低着头,脸红红的,好像做了什么错事……我对学生说:“是的,你们家人的职业各不相同,但只要是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值得我们尊敬。”孩子们听了之后,深受教育。“教机”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子,我们就会开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

只有将德育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中,用教育机智巧妙地应对“意外”, 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课堂上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作者单位:宜昌市五峰县渔洋关镇小学)

责任编辑 尹培文

猜你喜欢

德育同学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