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思以思助写

2018-12-11付蓉郑倩怡范紫瑶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题组选材课题

付蓉 郑倩怡 范紫瑶

调研发现,学生在思维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训练,致使在写作中存在无材可写、选材老旧、提笔记事动辄“送伞”“让座”“喂药”的问题。为此,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作文课堂为主阵地,围绕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思助写,以写促思,最终达成了“思”与“写”的同步提升。

理论学习晓内涵,问卷调查知学情

整个研究阶段,我们除了通过多个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外,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情,还在学生中做了关于写作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8%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第一感觉是觉得没什么可写;42.6%的学生觉得不知从何写起;31.5%的学生觉得有话说不出,表达困难;8.1%的学生觉得作文题是“老一套”,没意思。另一项调查显示,48.9%的学生存在“没有素材,写时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思维打不开”的问题,24.4%的学生“写作文老想编造情节”,19.3%的学生“收集了一些素材,但不会运用”。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写作中存在的素材匮乏、组材困难等问题,究其根源是思维的局限和狭隘所致。因此,我们确定了在写作教学中以思维训练为切入点,结合研究目标和内容组织骨干研究人员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分工协作完成实验任务的研究思路。

课例研究习方法,实践活动炼思维

开展专题课例研究。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每学期每位教师执教一节作文公开课。课题组全员观摩,围绕该课例展开议课、评课活动,以拓宽研究思路,夯实研究过程。

马蒂燕老师执教《拓宽选材渠道,丰富写作内容》时,第一次以解决素材来源和选材为目的,既讲材料从何处来,又讲选材标准,问题设计相对复杂,思维训练的点也不集中。课题组经过探讨,建议她聚焦一个点、一类题材去训练学生的思维,但结果又出现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拓展的问题。大家通过研讨,又对这节课做出了第三次调整,即围绕作文话题,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调整后,教学效果很好。

范紫瑶老师执教《于细微处见真章》时从细节入手深挖内涵,着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堂上,范老师以游戏导入,用范文引路,通过删减语素、改写经典、扩写基本句等训练形式,让学生学会观察细节、捕捉细节、运用细节和描写细节,以深刻的眼光认识事物,用深刻的思维体察事物。

王超老师的《缺憾也是一种美丽》则通过绘本导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及人物个性的丰富性,让学生意识到作文并不一定都要歌颂真善美,以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写作对象,也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

举办多元实践活动。课题组将写作训练渗透到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課内衔接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形式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活动。

以“赛”促“写”,展示高水平习作。从校级到国家级,各大赛事都有二十五中学生的身影;从微信到网站,不同平台都有二十五中学生的佳作。这些作文内容丰富、选材独到、布局新颖,体现了多元思维。

以“写”助“思”,开展多元活动。写作不是机械的训练,而应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载体。课题研究中,我们由写作延伸开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读书会、诗朗诵、辩论赛、超级演说家、微电影拍摄、社会实践等。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学生开阔了思路,结出了硕果。在学习《庄子游于濠梁之上》时,902班组织了以“濠梁之辩”为主题的辩论赛,正反方唇枪舌剑,论点鲜明。805班结合语文教材的演讲单元开展了“超级演说家”活动,选手们慷慨陈词,各抒己见,用极富感染力的演讲展示自我。此外,我们还走出校园,在石牌要塞缅怀先烈,在屈原故里追思先贤,在漳河水库寻幽访胜,在鸣凤山登高望远,在三峡大坝感受壮美,在长江之滨体会灵秀。这些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对自身使命的思考。围绕这些活动写出的作文思路不再平庸、老套,而是以多元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以“思”提“质”,享受高品质人生。无论是写作水平的提升,还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教育中养成一种受益终身的习惯,获得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从而成为有品质的人。基于课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提升了学生创作的水平,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创作自觉。热衷文学创作的学生出版了诗文集,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写作达人”;还有的学生自发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汉语言文化知识竞赛、美文美篇赏读、“同题共写”等活动,在相互切磋交流中共同提升。在“思”与“写”的交互碰撞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专项交流理经验,主题研讨促反思

在研究后期,我们力求在条分缕析、回顾反思的基础上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完善和修正实践经验。比如,课题组多次邀请专家针对课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指导。此外,课题组还就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积极与各地同仁展开交流。

在研究的各个阶段,我们对各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展开实时跟踪测评,并及时召开全员研讨会或小组交流会。每次研讨会确定一名主讲人,围绕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观点,供大家讨论。近几年周玉蓉、王超、杨巍、范紫瑶、徐芙蓉等分别结合研讨中发现的问题,主讲了《从“形式多元”到“内容多元”》《浅谈“写人”作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多元化思维培养的几点思考》《多元思维,拓宽作文创新空间》《学生写作实践中多元文体的探索》《浅谈“作文评改多元化”》等讲座。它们对于反思阶段性工作实效、调整研究思路、改进研究方法、细化研究过程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付蓉,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倩怡、范紫瑶,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课题组选材课题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