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险何以助力乡村振兴

2018-12-11周爱玲

人民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补贴农业农村

周爱玲

【摘要】尽管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供需失衡、补贴方式单一、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从加快农业保险市场化进程、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使用新技术等角度探索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农业保险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在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上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可见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保险已成为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政策工具。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逐步构建起来,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支持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007年出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2013年以《农业保险条例》为代表的农业保险立法,2018年的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以及“保险+期货”的创新试点,农业保险由无到有,由建立到创新,不断提升其在现代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成为重要的政策工具。

农业保险已经成为重要的农村金融工具。目前,虽然我国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农村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各类金融机构尚未形成统一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且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业保险自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发展加速、作用突出,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17年农业保险已为2.13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支付赔款334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2.4倍、5.2倍。农业保险创新了农村融资模式,改变了原有农村信贷的单一金融模式,使农民在受灾后能获得及时有效的补偿与保障,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收入上发挥较大作用。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但是却面临着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分散与自然灾

害频发且严重的矛盾。据统计,每年全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亿亩,涉及农村人口2亿人以上。与此同时,国内外农业市场的变化以及农产品贸易的波动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导致农民收入下滑,甚至可能返贫。农业保险可以分散与化解导致农民收入下滑的风险,以保险、补贴等形式保障农业生产与农民收益,降低农民因气候或市场因素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农业保险的创新助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农村生态、乡村风气等方面的建设,这就需要我国的农业生产由增产提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对农村面貌、农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的农业保险创新,通过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面覆盖,通过“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实现了新技术与创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创新了农业生产保障方式与现代科技的应用,对乡村整体生态建设、农民文化素质提高探索了新路径,助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当前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不足

农业保险供求失衡,惠农效应受限。由于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集中于广大农村,加之承保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与经济风险,这使得部分保险机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布局不足,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主体供给不足,保险服务人员不愿入村入户,保险机构不愿开展农业保险相关业务等,导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作用的范围与能力有限。同时,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品种单一,难以满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与理念,以及部分农业保险的流程复杂,在承保、定损、赔付各环节程序较多,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的供需失衡,无法完全满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

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单一,服务乡村振兴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层层财政补贴来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以区别其他商业性保险,不仅可以降低农民实际缴纳的保费,而且也可以保证针对农业保费的赔付。但是,这种补贴方式容易形成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对地方财政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受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收入有限,从而会影响农业保险补贴的扶持力度与程度。同时,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产业因素不同导致的致贫原因不同,又使得单一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難以精准实施扶贫措施,这种粗放型的农业保险实施方式使得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明确。

农业保险运作机制不规范,助农绩效亟待提高。由于农村市场竞争环境与人才技术方面的弱势,相比城市,农业保险在产品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相对不足,特别是对互联网、新技术等的运用。由此,导致农业保险在资源利用上受限,保险人员多为临时招聘业务员,缺乏专业队伍,过度注重业绩,而缺少对农户在农业保险具体需求上的精细化分析与对接。另外,我国2013年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法规,在保险品种、大灾分散机制、道德风险、定损赔付等方面愈来愈难以满足近几年来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越来越面临运作机制相对不规范、助农绩效亟待提高的问题。

推动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加决农业保险市场化进程与政府支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供需不平衡、覆盖面低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进程,鼓励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农户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农作物、经营模式的研发力度,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保险品种扩大到对农业经营、生产资料、运输等环节上;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省市县多层次的财政保障体系,对深入农户的保险机构与人员,提供政策激励制度。

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方位发展与创新,地方政府以及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尤其是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促进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在服务模式上,以农业保险为切入点,保险公司可以积极投入到农业灾害预防、风险管理的建设上,把单一保险赔付职能转化为风险预警、管理功能,解决农保在承保、理赔的粗放式管理问题,实现农业保险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并带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技术化层次推进。

强化多部门联动,完善农业保险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财政部门要与银行、保险等部门形成多级联动机制,拓展农业保险的补贴方式,规范农业保险运作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要与银行、保险积极合作,探讨多层次、精准化的补贴机制、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合作机制。针对农村市场的不规范、零散化,政府应多方统筹建立优质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促进保险的助农绩效提升。

加大新技术运用创新,探索智慧乡村的建设新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下,相关机构要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保险上的应用,注重农业保险大数据与智能化承保机制的建设,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在灾害预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此来实现对贫困地区、农户的精准扶贫,并推动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带动智慧乡村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补贴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图表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3 000万元支持海口灾后种植业 补种橡胶1亩补贴600元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