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学分选课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11王玮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

王玮

摘要: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选课制是通识教育实施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旨在通过通识教育的视角,研究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同时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学分选课制,构建科学完善的选课制度和操作规范,以更好的服务于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分选课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15-02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大学不仅需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全面发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国崛起之路,中国大学作为培养“为中华之崛起”之人才的重要中坚力量,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学分选课制作为通识教育实施的一个必要前提,学分选课制的完善和改进,科学完善的选课制度和操作规范,对于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也翻译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说:“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说,教育是“授予人生所必需之知识及情感的陶冶”,形成独立和“精确明晰之思考力”。通识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所谓“为人之学”。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深刻阐述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他认为,大学应该普及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博雅教育”,以此来培养有智慧、有哲理、有思想、有修养的“绅士。”中国近代大学兴起后,蔡元培受欧洲大学人文观的影响,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乃是一种文化人格的养成,即在于达到“人的自我完成”

二、通识教育涉及的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涉及到生命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心理类、社会生活类、艺术类、创业类和新生研讨课等课程模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分制选课能够实现的基础,以下是这些课程模块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生命科学类课程模块,涉及人类历史上最新的科技研发成果,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各类专业可能会涉及到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对未来科技动态的探讨等。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是一般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人文社科类课程模块,杨叔子院士曾说过:“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人才,这是中华文化能够再次崛起的必要人力基础。人才培养重要标准是“深厚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和人文修养,道德理性和科学理性,造就更多的“出则不失为真儒,入则可以为王佑”的文化建设型人才。因此,人文社科类课程模块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类课程模块,大学生在人生发展的阶段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成长心理学、两性心理学、恋爱心理学、人际交往团体训练、情绪调节等。开设心理类通识课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人格,而人格培养是“造成完全人格”的重要方面。社会生活类课程模块,比如社会上流行的最新趋势和动态,关于大学生在与社会相结合的过程中各种问题,比如两性、法律、经济,未来的职业选择和道路上可能会涉及到的职业素质等。艺术类课程模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总结他在科学上的创造力时指出:“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艺术类课程应该是作为通识人文教育中的核心灵魂部分,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完全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业类课程模块,在产业结构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创业类人群中一个新的崛起点,大学生敢想敢做,为顺应这种社会趋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可开设诸如创业法律、创业管理、创业模式、创业融资、创业團队管理、创业运营仿真、互联网创新与创业等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课程模块,新生甫入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学科的理解尚处于懵懂之中,为使学生明确自己大学将要建构的知识体系,可开设新生研讨类课程,使新生能够对自己即将要进入的专业大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选课,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管、艺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组成最优化的知识结构。

三、通识教育课程学生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识选修课教学资源不足,某些类型的通识选修课程资源缺乏,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核心是选课制,选课制要实现的基础是必须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选修课程和任课教师,但是一方面高校的师资数量缺乏,另一方面高校重科研而轻教学的教学科研体系导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而不是教学,导致教师无心去开设更多的通识课程资源。很多学生选修通识选修课课程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构建自身合理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生基于趋难避易的心理,以是否容易得到学分而盲目选课,对通识选修课程的选择冷热不均,实际上并不了解任课老师和通识课课程信息,导致“凑学分”的现象,影响了通识选修课的实施效果。

四、通识教育视角下完善学分选课制工作方法的思考

1.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从“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教育”角度,全面审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学术发展为本,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推进以探究式、互动式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的原则。一年级学生按宽口径培养,以通识课程教学为主,渗透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二年级开始以专业教育为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深化通识教育,使通识教育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较好结合。学校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加大通识核心课程建设力度,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2.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教务处选课管理部门要与各学院教科办和学工协同配合,指导学生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结合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选修通识选修类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不是为了“凑学分”,也不是为了更容易地通过考试而去选修通识选修课,使学生确实意识到选通识课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更是为了能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而做准备。

3.规范选课流程,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务处选课管理部门根据各专业学院的选课需求设定相应的通识选修课容量,在选课开始之前加大选课宣传力度,通过教务信息门户网页及时发布选课通知,提示选课各阶段选课时间等各类选课相关信息,让学生时刻关注选课系统的具体开放时间,做好选课准备。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规范选课管理,更新教务管理传统理念是促进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制定成熟的选课管理机制,采用科学、完善的选课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了高校通识教育培养的实现,更好地发挥选课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如何更好地完善通识教育视角下学分选课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宣华,郭大勇,顾佩在.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

[2]许松.高校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5).

[3]王浩.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76).

[4]孙娜.试论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7,(02).

[5]赵江川,刘敏,薛文.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探析[J].科技视界,2016,(01).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国文学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