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管理专业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的探索

2018-12-11练乃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9期
关键词:艺术管理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练乃瑜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艺术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进行了探索,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97-02

当今世界,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优秀的经典艺术作品也不断涌入我国,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管理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作为近年来国内新兴的热门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是横跨艺术与管理两大领域的交叉性新兴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艺术素养和现代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现代管理理念和理论,并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有效管理,重视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20世纪90年代最早创办于山东艺术学院,此后,艺术管理专业逐渐在我国开始发展起来。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现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艺术管理人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当前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尤其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专业,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均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故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应是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目前国内已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列为必修课的院校并不多,因此,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进行研究成为必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重要价值。《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及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原理和具体要求,而且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要求,例如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人事晋升和调派等具体工作的能力。

但开设在艺术管理专业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理念普遍较落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十分模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没有针对性。当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上几乎一致,没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专业的要求以及不同就业选择的需求,教学毫无特色。轻视实踐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只关注学生的理论水平。

其次,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当前,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受到教学方法、现实条件、教师水平等影响,实践教学开展不理想,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材,与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组织机构等结合不紧,尤其是和文化艺术企业相关的课程教材,没有体现我国文化艺术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覆盖面窄,主要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机关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的介绍较少,同时对社会保障体系等也缺乏相应的介绍。内容陈旧,教材中选用的理论、教学案例等在时间较早,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较新的政策、理论等无法及时被选用到教材之中,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现实需求脱节。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没有针对性。

作为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艺术管理专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无法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普遍不足,学生接触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机会少,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同时还存在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大多学校依然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对教学成效进行考核,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平时的表现不够重视。考试内容设计不合理,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等能力缺乏考核或流于形式。试卷题型设计死板,题库小,过分考核学生的记忆力。

所以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综合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特点、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根据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为文化艺术机构培养和管理人才为目的,提高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团队管理和建设的水平。同时,要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变化,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普遍具有滞后性,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内容较新的教材,再根据各类文化艺术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不断补充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新兴理论,选择文化艺术产业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选择知识点,根据知识点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小组合作提供理论、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走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学习要与实践教学并重,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艺术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文化艺术产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文艺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求职者意愿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和指导;与相关文化艺术单位合作,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視“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中也应该运用该思路有所创新,结合艺术管理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加大平时实践成绩在最终考核中的比重。一是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实践课程的成绩等加入最终成绩。二是最终考核形式为学生自主策划举办一场人才推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及举办该活动,通过学习过程中对文化机构用人需求,以及艺术专业求职者的调研后了解到的具体情况,邀请有职位招聘需求的文化企业,和有就业需求的艺术管理人才共同参与。除了可以考核学生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锻炼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活动策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要坚持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楠,秦龙.基于APTS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论》课程设计[J].人力资源管理,2011,(11).

[2]刘贝妮.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高教探索,2015,(08).

猜你喜欢

艺术管理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