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分层次的考试改革探索
2018-12-11张锡岭
张锡岭
摘要:考试作为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各类课程考试形式、内容较为单一,不利于个性化培养。本文提出一种分类培养,分层次考核的改革方案,根据学生的毕业出口、个人能力差异进行分类,根据培养分类设定考核根据设定相应层次。实现差异化、更全面、更合理的考核,提高学生参与性,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考试;改革;分类;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72-02
考试是高等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和安排能够引导教学双方朝着教学目标前进,反之,则会对教学过程起到负面影响,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模式改革对于教学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现有的教学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发现传统的《EDA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在培养模式的选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已难以适应专业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能满足
就本专业来看,本科毕业生中考研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數大约30—40%左右(含推免生),目前看来这个比例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其余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就业。
(二)考核评价体系标准统一,缺乏层次性,学生个性化潜力挖掘导向不够
传统的课程考核由主要由期末成绩、实验和课程作业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较大,一般超过60%。该考核体系能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日常考核内容单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课程日常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实验两个方面。而作业和实验项目的考核内容大都由老师统一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考核内容的空间不大。
二、考试改革理念及思路
为了解决一刀切的培养和考核模式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矛盾,改变教师主导的日常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本文提出分类培养、分层次考核的考试改革思路。分类培养指的是,结合目前专业学生的现状,为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意愿,将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定位为科研型、就业的学生定位为工程型、基础薄弱的学生定位为基础型三类进行针对性培养。考试改革具体思路如下所示。
1.基于分类培养模式,制定层次化评价体系。基于分类培养的改革理念,是在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最终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所推出的层次化评价体系中,具体考核内容除了由作业、实验、期末考试基础内容外,可增加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分层作业、分层实验以及课外自主学习部分内容,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新平台。详见图1考试改革理念及思路。
2.适应分类培养目标需要,层次化考核内容。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目标需求,层次化考核内容时,“科研型”注重培养科研方面培养创新意识;“工程型”注重从应用的层次引导学生创新;对于“基础型”学生,则从抓基础知识入手,使之不掉队、不流失。确定自主学习部分,层次化内容设置为专题研究和应用设计。作业内容层次化部分,分为理论拓展和理论应用场景,具体以作业思考题和研究型课题的形式出现。实验内容层次化,分为创新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具体以课内实验的形式出现。
3.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具体化层次考核内容,注重增强学生参与度。“分类培养,分层次评价”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开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选择考核类型。其次,自主学习部分的专题研究和应用设计命题来源,也应注重增强学生参与度。因此,命题来源课采用教师提供与学生自命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结合层次化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方法应注重有效性和公平性。基于分类培养、分层次评价的考核内容,整体上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而平时考核内容又由基础作业、基础实验、分层作业、分层实验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等内容构成,其中作业、实验的考核方法主要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和纸质报告及实验的完成情况具体量化考核成绩,与传统考核方式差异不大。
5.着眼于分类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索保障分层次评价体系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结合分类培养学生的实际,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需不断探索保障分层次评价体系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自主学习内容,并为学生指派导师,以方便答疑。选择部分学生参与项目组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科研和工程应用的基本素质。
三、考试改革内容和方案
课程考试内容、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等构成考试改革具体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结合《EDA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对考试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制定改革内容方案如下。
(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核总体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内容由作业和实验基础部分、作业和实验分层部分、自主学习部分三大模块,针对不同类型,具体内容见表1。
其中,分层作业和分层实验均可课内完成或课后花很少时间完成,并未增加学生负担。
(二)考试方式改革
针对上述考试内容,各层考试实现方式具体如表2。
(三)成绩评定构成方案
三种分类总评成绩由作业、实验、期末考试和自主学习部分构成,具体比例如下。
总成绩=自主学习部分10%+作业15%+实验15%+期末考试60%。作业成绩构成=基础作业10%+分层作业5%。实验成绩构成=基础实验10%+分层实验5%。
四、总结
本文所述改革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不同毕业出口、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情况。既能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基础较差、学习效果不佳的同学提供一个适度的学习和考核节奏。当然本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
参考文献:
[1]严灼,高光发,聂士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问题思考[J].科技视界,2014,(28).
[2]宋丽华,普雁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考试改革问题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