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视野下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队伍调查
2018-12-11林娜
林 娜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福建省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资料(2016—2017学年)》显示:福建省共有7 791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5 466所,占总数的70.2%。可见,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一席。专任教师7.9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教师5.59万人,占总数的70.4%。可见,民办幼儿教师是幼儿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坚持公益普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因此,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幼儿园就离不开民办幼儿园的参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面向大众、收费较低、质量有保证的民办幼儿园〔1〕。
目前中国知网关于“普惠民办幼儿园”的相关文献176篇,关于“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相关文献8篇,可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于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其中,师资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目前这些幼儿园的教师水平怎样?队伍建设如何?如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得而知。这就成了笔者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福建省南部、中部、北部地理位置的分布,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泉州的晋江(南部沿海地区)、莆田的秀屿(中部地区)及三明的泰宁(北部山区地区)3个县区。而后,每个地区简单随机抽样3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9所园(每所园的幼儿人数在100人以上)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制问卷《教育均衡视野下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调查》,主要了解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的性别、年龄、地区、教龄、职称、学历、专业、类别、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身份、幼儿园性质等基本情况及师资数量、地位待遇、培训情况、业务能力、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研究者与当地幼教专干进行沟通,了解3个县区9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及其幼儿教师的情况,说明了研究目的,请当地教研员利用县区教研时间用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并对老师说明研究目的及要求,以及问卷填写中的注意事项。测试结束后,由老师们当场提交回收问卷,共回收141份问卷,对问卷进行筛选后,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为95.7%。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师资队伍结构
1.年龄及教龄结构
3个地区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25~35岁(46.7%)、25岁以下(28.9%)、36~45岁(17.8%)、45岁以上(6.6%)。教龄结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1~5年(51.1%)、6~10年(26.7%)、11~20年(15.6%)、31年以上(6.6%)。可见,这些地区的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以25~35岁的青年为主,教龄为1~5年的新教师为主。
2.学历结构
第一学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专或高中(61.5%)、大专(28.9%)、本科(5.9%)、初中及以下(3.7%)。目前学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专(43.7%)、中专或高中(40.0%)、本科(13.3%)、初中及以下(3.0%)。可见,这些教师第一学历较低,以中专或高中为主。
3.持教师资格证情况
教师资格证的持有率占52.6%。其中拥有中学教师资格证占比最多(48.9%),其次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证(46.7%),再次是小学教师资格证(4.4%)。教师资格证的持证率占一半,也就意味着将近一半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且持证的教师中,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居多,占53.3%。
4.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未评职称(83.7%)、一级职称(5.9%)、二级职称(5.3%)、三级职称(4.4%)、高级职称(0.7%)。可见,未评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
(二)幼儿教师的数量结果与分析
将班级幼儿数分为20人及以下、21~30人、31~40人、40人以上,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0%、35.4%、60.4%、4.2%,中部地区分别为14.3%、59.5%、26.2%、0%,山区地区分别为4.4%、22.2%、42.2%、31.2%,综合3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9%、38.5%、43.7%、11.9%。可见,班级人数在31~40人的比例居多,且部分地区还出现40人以上的情况,说明班级的配比大。
对不同地区的班级幼儿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班级幼儿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沿海、山区的班级配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可见,沿海及山区地区的班级配比比中部地区大。
表2 不同地区在班级幼儿数上的多重比较
将师资配备分为三教一保、两教一保、一教一保、两教零保、一教零保,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2.1%、91.6%、4.2%、0%、2.1%,中部地区分别为0%、66.7%、23.8%、9.5%、0%,山区地区分别为0%、46.7%、31.1%、4.4%、17.8%,综合3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0.7%、68.9%、19.3%、4.4%、6.7%。可见,3个地区的师资配备以“两教一保”为主,“一教一保”“两教零保”“一教零保”的现象也有少许存在。
对不同地区的师资配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师资配备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沿海的师资配备显著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师资培训显著优于山区地区。
表3 不同地区在师资配备上的多重比较
(三)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
将教师身份分为合同制(签订劳动合同)和临时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95.8%、4.2%,中部地区分别为100%、0%,山区地区分别为64.4%、35.6%,综合3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86.7%、13.3%。可见,3个地区中,合同制的教师居多。
“五险一金”的办理情况有未办理、部分办理、全部办理,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0.0%、41.7%、8.3%,中部地区分别为35.7%、54.8%、9.5%,山区地区分别为46.7%、46.7%、6.6%,综合3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4.4%、47.5%、8.1%。可见,未办理及部分办理“五险一金”的情况占多数。
月工资分别在1 000元以下、1 001~2 000元、2 001~3 000元、3 001~4 000元、4 000元以上,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0%、2.1%、72.9%、20.8%、4.2%,中部地区分别为0%、16.6%、50.0%、31.0%、2.4%,山区地区分别为2.2%、62.2%、28.9%、4.5%、2.2%,综合3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0.7%、26.7%、51.1%、18.5%、3.0%。可见,沿海和中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居于2 001~3 000元水平上较多,山区地区的工资水平主要居于1 001~2 000元。
对不同地区的月工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月工资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当,但两地的月工资显著高于山区地区。
表4 不同地区在月工资上的多重比较
(四)幼儿教师的培训情况
幼儿园培训的专项经费分为有、无两种情况,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68.8%、31.2%,中部地区分别为38.1%、61.9%,山区地区分别为44.4%、55.6%。可见,沿海部分幼儿园、中部和山区地区的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项培训经费保障。
对不同地区的培训经费承担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培训经费承担者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表5可知,沿海和山区地区的培训经费主要由学校承担,而中部地区的主要由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
表5 培训经费承担者描述统计情况∕%
培训级别分为省级、地市级、县级、校级、无,沿海地区参加的比例分别为14.6%、18.8%、16.7%、31.3%、18.8%,中部地区分别为9.5%、9.5%、21.4%、42.9%、16.7%,山区地区分别为15.6%、20.0%、31.1%、11.1%、22.2%。可见,沿海和中部地区参加培训最多的培训级别是校级,山区地区的是县级。培训的层次相对较低。
(五)幼儿教师的教研情况
对不同地区的教研频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教研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6可以看出,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教研频率显著高于山区。
表6 不同地区在教研频率上的多重比较
教研形式分为高校专家来园教研、教研员或一线专家来园教研、教研组长组织全园教研、各学科自主教研,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2%、6.3%、68.8%、20.7%,中部地区分别为2.4%、9.5%、73.8%、14.3%,山区地区分别为0%、17.8%、44.4%、37.8%。可见,3个地区的教研形式主要以园内自主教研为主。
(六)幼儿教师的管理
对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地区在激励教师的有效手段上差异不显著。
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分为提高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科学管理、严格准入和淘汰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其他,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6.3%、14.5%、6.3%、10.4%、12.5%,中部地区分别为78.6%、2.4%、2.4%、9.5%、7.1%,山区地区分别为80.0%、11.1%、0%、8.9%、0%。可见,3个地区的教师认为激励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主要是提高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
幼儿园管理的评价分为很人性化、比较人性化、一般、很不人性化,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5.8%、31.3%、22.9%、0%,中部地区分别为16.7%、71.4%、11.9%、0%,山区地区分别为22.2%、31.1%、33.3%、13.4%。可见,沿海地区的评价集中在“很人性化”,中部地区的评价主要是“比较人性化”,山区地区的评价集中在“比较人性化”和“一般”。对不同地区的幼儿园管理评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幼儿园管理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7可以看出,沿海和中部地区的评价显著高于山区地区。对不同地区的幼儿园管理领导关系评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幼儿园领导关系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以检验其差异。从表8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对幼儿园领导的评价显著优于中部和山区地区。
表7 不同地区在幼儿园管理评价上的多重比较
表8 不同地区在幼儿园领导关系评价上的多重比较
四、讨论
(一)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师资队伍结构
1.青年教师居多,且以新手教师为主
数据显示,25~35岁的青年教师占46.7%,教龄为1~5年的新手教师占51.1%。可见,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新鲜血液”较多,也可间接地看出这些园所的流动性大,留不住骨干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办幼儿园的薪资主要是以幼儿园自筹为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较低。这样,教师的薪资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薪资水平不高是流动性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地理位置不及城市,很多教师愿意选择地理位置更好的城市去发展。所以,就会出现教师队伍年纪轻,教龄短的现象。
2.学历水平低
61.5%的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或高中,较公办幼儿园大专学历的要求,特别是2018年3个地区的幼儿教师招考的要求来看,晋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秀屿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泰宁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其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的缺口较大,且流动性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其准入标准不明确,甚至出现只要“愿意来工作就行”的现象,造成准入要求相对较低。久而久之,对学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低了。
3.持教师资格证率低,且不对口
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教师没有持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条例》指出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该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具有资格证是国家对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2〕。说明,一半的教师尚未达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次调研发现,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中,有53.3%的教师持有的是中小学的教师资格证书。在目前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中,中学考核的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小学考核的是《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幼儿园考核的是《综合素质》(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说明不同的教师资格证考核的内容不同,进一步说明这些地区的民办普惠性幼儿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不对口。
4.未评职称的教师居多
数据显示,83.7%的民办幼儿教师未评职称。职称是教师学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职称代表着幼儿园教师在学术序列中的位置和地位〔3〕。出现大多数民办幼儿教师未评职称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幼儿园与小学的职称系列一致,其职称比例的划分存在差异;公办园和民办园的职称比例划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民办幼儿教师要达到晋升职称所具备条件存在一定困难;其自我追求、自我成长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弱。
(二)不同地区的师幼比大,师资配备存在显著差异
数据显示,3个地区的班级幼儿数以“31~40人”的数额居多。《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可见,3个地区的幼儿园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划分班级人数,且班级人数偏多,这可体现民办幼儿园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利益的一个特点。同时,3个地区的教师配备存在显著差异。沿海地区显著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显著优于山区地区。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中指出: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沿海地区的“两教一保”占91.7%,甚至有2.1%的“三教一保”。而中部和山区地区的“两教一保”占66.7%和46.7%。可见,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吸引幼儿教师就业的一大条件,所以沿海地区的师资配备比较完整。
(三)“五险一金”保障未落实,月工资水平低,且存在显著差异
数据显示,3个地区“五险一金”全部办理占8.1%,部分办理占47.5%,未办理占44.4%,可见,将近一半的教师没有“五险一金”。“五险一金”是指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换句话说将近一半的老师拥有“五险”的法律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同时,3个地区的月工资差异显著,沿海和中部地区月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山区地区。福建省月最低工资标准设五个档(截至2017年7月1日),分别为1 700元、1 650元、1 500元、1 380元、1 280元。山区地区的月工资标准属于福建省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培训经费无法保障,培训级别低
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项的培训经费予以保障。没有经费的保障,培训活动将难以有效开展。少部分有培训经费保障的地方,培训经费大部分是由学校承担,或者由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这样无疑增加了幼儿园和教师个人的负担。正是由于培训经费无法保障,教师培训的机会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培训的级别也会比较低,因为低级别的培训费用较低或者是免费参与其中。久而久之,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不同地区的教研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形式主要为园内教研
数据显示,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教研频率明显高于山区,且教研形式主要是以园内教研为主。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过程,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教研质量的活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教研理念比山区深入。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民办幼儿园数量较多,竞争激烈,需要通过教研来提升幼儿园的质量。但是教研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园内教研为主。园内教研的局限性在于井底之蛙看世界,只限于自己的这片天空,直接解决表面现象,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所以要鼓励“请进来”的教研与之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不同地区的激励手段差异不显著,管理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在激励幼儿教师成长手段上差异不显著,主要集中在提高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说明普惠性民办教师渴望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并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上述的分析可知,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水平低,且“五险一金”保障不能得到完全落实,造成教师们期望提高工资待遇。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民办教师的地位不如公办教师的地位,往往觉得民办教师低人一等,所以,在地位上民办教师希望得到提升。由于地域的差异,在幼儿园管理评价及与领导的关系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接触到的人、事、物更为广泛,所以管理模式也更为开放。山区地区较为闭塞,接触到的事物有限,因此,管理的方式更为保守。这是造成评价差异的重要原因。
五、建议
(一)对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的建议
1.完善资格准入政策,提高持证率及对口率
1993年《教师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标准,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学历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4〕。教师资格的准入标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审核中应该对园所教师的持证情况有所要求,将原有50%的持证率上升到80%,甚至100%,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当然,面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现实问题,在短时间内要解决,困难重重。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审核通过的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5年为期限,在这个规定的期限内鼓励幼儿教师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落实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薪资是一种激励因素,使人们能够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让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了使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获得满足感,应落实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的最低水平,同时鼓励幼儿园根据幼儿教师的教龄给予月津贴,如教龄在3年以上的教师给予每月300元的津贴,5年以上的给予每月500元的津贴,10年及以上的给予每月1 000元的津贴,有利于留住骨干教师。同时,《劳动法》提出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要将民办园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纳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考核中,使农村的民办幼儿教师获得安全感,以稳定教师队伍。
3.健全职称评聘和培训制度,给予均等机会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十条新政中指出,民办幼儿园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的地位。目前,民办园特别是农村园在职称评聘和师资培训方面的机会很少,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职称评聘和培训方面的制度。在职称评聘方面,公办园和民办园应享受同样的评聘条件,同时政策向农村倾斜,在评聘条件上可以降低一些要求。在培训方面,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特别是相关的乡村项目培训在名额分配上,公、民办幼儿园应该均等。同时,为了提升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可以核拨相关的培训经费,专门针对其开展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培训班,以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4.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承担的责任重大,但是底子较弱。所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通过派驻公办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派公办骨干教师入驻,帮助其提升。公办骨干教师以“支教”的形式进行入驻这些幼儿园,免费为幼儿园提供业务上的支持和引导。②配备数量充足的幼教专干和教研员,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教研指导与督导评估。③采用“引进来”的方法,邀请相关专家入园,帮助幼儿园进行长远规划,并对教师予以点拨和指导。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帮扶,建立起长效的帮扶机制,促进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议
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本身来说,应该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成长。
1.人本关怀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所以只有教师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高级的需求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先满足老师们生理和安全需要。民办幼儿园的老师以新老师为主,可以给老师们提供物质上的需要,如提供集体宿舍,帮助老师们解决住宿问题;提供三餐,解决老师的基本温饱;同时,关注老师们的精神生活,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丰富老师们的生活等。通过这些措施,关心老师们的生活,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老师们就会安心工作。
2.期望激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借鉴此效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幼儿园的老师,要看到老师们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让其在鼓励的暗示中工作,激发老师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