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2018-12-11马向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马向东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2018年3月8日,原中国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进一步放宽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新疆这7个省市自治区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这标志着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开启,商业车险市场化进程又一次加速。
一、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实施,扩大了上述7个省市自治区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权。四川的商业车险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和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在第二次费改后均为0.75~1.15,此次费改均调整为0.65~1.15;福建、厦门的上述两项系数调整范围均从0.75~1.15调整为0.70~1.15;山西、山东的商业车险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从0.85~1.15调整为 0.70~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从0.75~1.15调整为 0.70~1.15;河南的商业车险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从0.80~1.15调整为 0.70~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从0.75~1.15调整为 0.70~1.15;新疆的商业车险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从0.85~1.15调整为 0.75~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仍为0.75~1.15。
此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为下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化车险改革探索积累经验,加快推进商业车险的市场化。此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仍采取渐进方式,以小步快跑的办法推进改革进度,为财险公司的车险改革进程赢得更多的时间,也为车险市场创造快速、稳健、有序的改革环境。此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通过大幅扩大自主系数浮动范围,将进一步压缩财险公司的费用空间,有利于控制手续费,遏制“价格战”,回归理性经营,让消费者享有更多的改革红利。此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将推进财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并将加大车险市场的规范和整治力度,促进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另外,此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在前两次调整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调整,将为以后试点全面放开车险定价权创造条件。
二、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进程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自2015年6月正式启动,首先在黑龙江等6个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再于2016年1月将改革试点扩展到安徽等12个地区,之后又于2016年6月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该次车险费率改革,从条款方面,建立起一个以行业示范条款为主、创新型条款为辅的条款形成机制;从费率方面,建立起行业车险纯风险保费、NCD费率调整系数等费率基准,并赋予及不断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车险费率改革前的车险保费折扣最低为七折,费改后“七折令”取消,低风险车主最低折扣可达4.3折左右);从监管方面,建立起偿付能力监管、产品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并行的商业车险监管体系。
第二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始于2017年6月9日,进一步扩大了财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下调了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运用市场化手段使商业车险费率水平进一步降低,使消费者的保费负担得以减轻(大部分优质车主最低折扣可下降到3.8折左右)。同时,把商业车险费用率纳入到监管指标,强力管控财险公司渠道费用竞争,遏制费用率上涨趋势。该年费用率监管初见成效,例如,太保车险费用率为37.3%,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平安车险费用率为41.2%,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
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进一步下调了费率浮动系数的下限,使险企获得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着力抑制中介渠道无序竞争乱象,抑制通过投入大量费用换取市场份额的行为,并将带动同等保额的车险保费继续下降,让消费者受惠更大。
三、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推进了行业建设
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渐次推进,车险发展带动了财险市场不断向好趋势。2017年,全国财产保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834.66亿元,同比增长12.72%,增速上升3.60个百分点。其中,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521.07亿元,同比增长10.04%。该年财险行业提供的风险保额增速为保费增速的9.87倍。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提供风险保额为169.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1%。2018年上半年,财险行业提供的风险保额为3307.57万亿元,增长176.16%;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额为96.40万亿元,同比增长26.38%;较高的风险保障增速,进一步凸显了保险保障功能。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不断深化与“偿二代”实践不断深入,促进了财险公司经营能力的提高。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前的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全行业车险承保亏损。改革启动后,全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稳中有降,2015年为99.4%,2016年为99.1%,2017年为99.0%,车险承保扭亏为盈势头持续。与此同时,实现承保盈利的财险公司数量有显著增长。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推进,使财险公司的市场策略更为积极,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的不断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科技应用加速等。例如,众安保险于2017年9月获批在全国开展车险业务,到2017年12月其车险保费收入月环比增速超过30%,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其积极拓展汽车生态业务,加大与汽车新零售平台和汽车主机厂合作等多种方面。再例如,人保财险加强车险营销渠道建设和融合,强化销售定价能力建设,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增量业务获取能力;并增强对存量业务的掌控力,推动车险承保数量同比上升,有效弥补车均保费下降的影响,实现车险业务快速发展。还有平安产险首推的“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服务,92.9%的车险现场案件实现10分钟内极速处理;“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突破4400万人。服务水平和科技能力的提升,又对车险业务的良好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车险市场费用竞争持续加剧
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车险市场竞争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为车险承保费用快速增长。各财险公司为了继续扩大车险业务规模,提升车险业务质量,加大了车险渠道的投入力度,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致使手续费增速远超保费增速。例如,2017年,平安产险的保险业务手续费支出同比增长53.4%,手续费支出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达18%;其中,车险手续费为345.96亿元,同比上升64.6%(该年其车险保费收入同比上涨14.8%),比其整体手续费涨幅高出11.2个百分点。由于车险费用竞争需求的拉动,人保财险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达597.54亿元,同比上升28.3%;太保产险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达190亿元,同比增长35.5%。大型财险公司如此,中小财险公司车险手续费增长的压力更大。大型财险公司依靠自身的规模效应,可以摊薄手续费成本,改善经营利润,因而有明显的费用竞争优势,并通过竞争使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小财险公司规模上不去,就难以摊薄各方面成本,要上规模,在服务网点等实力上又比不了大型财险公司,只能拼费用。车险市场手续费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中小财险公司处境艰难。受车险手续费支出大幅增长影响,2018年上半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达41%,车险综合费用率在50%以上的公司有30家,其中在60%以上的有17家。部分财险公司将车险赔付率下降带来的改革红利用作前端费用,致使费用率持续走高。尤其中小财险公司为了竞争车险市场份额,更倾向于在渠道费用上高投入,导致费用率不断提升,干扰了车险市场的竞争秩序。一些财险公司也因此造成承保亏损,有的财险公司深陷亏损困境。
(二)市场集中度提升
规模效应是财险业的一大属性,大型财险公司依托已形成的巨大规模、众多的网点布局、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成本摊薄和风险定价能力、品牌和服务优势,掌握着市场竞争主动权,能够继续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空间的进一步放宽,更让大型财险公司的竞争优势凸显,会促进以车险业务为主的财险市场份额向大型财险公司集中,提高市场集中度。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共占有市场份额63.07%。2017年,此3家大型财险公司共占有市场份额63.50%(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占比为33.14%,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平安产险市场份额占比为20.49%,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市场份额占比为9.87%,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这3家财险巨头合计市场份额占比为63.75%(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占比为33.99%,平安产险市场份额占比为19.73%,太保产险市场份额占比为10.03%),而在80多家财险公司中,排名后50位的中小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5.14%(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开始),一路下滑。整体来看,财险市场集中度持续走高,愈加呈现寡头垄断局面。
(三)中小财险公司车险承保利润压力加大
车险市场费用竞争加剧,使得不少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承保盈利情况进一步承压,导致车险行业整体利润进一步下滑。2017年,在50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财险公司中,只有8家车险承保盈利,其中,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87.48亿元,平安产险实现承保利润40.32亿元,太保产险实现承保利润10.14亿元,这财险行业“三巨头”的车险承保利润合计137.94亿元,显示车险利润绝大部分集中于大型财险公司。而保费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41家财险公司中,除了都邦财险、利宝互助的车险实现承保盈利,其余39家呈现承保亏损。2018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实现净利润120.91亿元,平安产险实现净利润59.24亿元,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15.87亿元。非上市财险企业中,除未披露信息的天安财险、安邦财险和久隆财险外,其余78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42家净利润亏损。这主要是由于财险公司70%以上业务来自车险,车险利润的变化对财险利润有着很大影响。
再有,车险行业取得承保利润的关键,除成本管理外,必须有较好的保费充足度。车险费率改革持续推进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财险公司的保费充足度下降,致承保利润压力加大。从保费充足度看,大型财险公司明显好于中小财险公司。例如,2018年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业务实现保费1224亿元,同比增长4%;平安产险车险业务实现保费847亿元,同比增长6%;太保产险车险业务实现保费438亿元,同比增长11%。正因为大型财险公司有很好的保费充足度,在盈利情况上,净利润依然向大型财险公司集中。车险利润持续向大型财险公司集中,必然进一步挤压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市场盈利空间。大量中小财险公司由于规模偏小,人才、资金、技术、营销渠道、承保等业务能力都有不足,车险产品同质化程度又较高,服务及创新上目前并不突出,在激烈的车险市场竞争中难以抗衡大型财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明显缺乏,要获得较好的保费充足度困难不小。第三次车险费率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抑制以费用换市场的行为,这会使中小财险公司承压更重,其车险发展空间愈发狭窄。
(四)有的外资财险公司撤离车险市场
车险业务是财险的重头,不做或做不好车险业务,就难以做大财险,这是中国财险市场的现实写照。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的车险经营亏损现象明显,公布了年报的21家外资财险公司中,有10家公布了车险承保利润,数据显示车险业务全部亏损。外资财险公司的安盛天平、中航安盟、利宝保险、三星财险、中意财险等,其车险是第一大保费来源,均出现车险承保亏损。例如,安盛天平2017年车险保费收入73.33亿元,在总保费收入占比达到90.21%,当年车险承保亏损4.73亿元;利宝保险2017年车险保费收入9.82亿元,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64.06%,当年车险承保亏损1.48亿元。2018年上半年,外资财险公司市场占有率为1.79%,较2017年同期稍有下降。而车险保费降幅超过30%的外资财险公司有安联财险(同比-74.94%)、国泰产险(同比-42.60%)、安盛天平(同比-32.48%),车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给外资财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外资财险公司在经营车险业务上水土不服,减弱了其对车险业务的兴趣,加之总体上车险业务在外资财险公司的总保费中占比并不太高(这不同于中资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在总保费中占比超过70%),外资股东对车险连续亏损的容忍度也低,致使近年来接连发生外资财险公司停止车险业务、撤离车险市场现象。例如,美亚保险因受车险亏损影响,在2015年9月停止车险业务,专注境外旅游和其他跨境业务等;史带财险在2015年12月全面停止车险业务,着力扩大意康险、企财险等非车险业务规模。
五、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未来趋势
(一)车险市场竞争还将愈演愈烈
不断深化的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使市场竞争更充分,可以促进分工深化、技术进步及专业知识积累。竞争越激烈,市场效能越明显,对经济增长、消费者越有利,也有利于产品供给的丰富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深入推进,车险市场竞争程度将持续升高,市场发展空间的争夺将更为严峻。这会进一步考验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能力,将使财险公司更加注重综合考虑车险业务各环节因素,强化对综合成本率的控制,突出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竞争力提升。
(二)个性化发展将是车险市场的一大主题
个性化发展将是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下的车险市场一大主题。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效应将助推中小财险公司加快形成个性化趋势,寻求与大型财险公司不同的市场站位,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做好专业化经营文章,获取差异化发展优势,以科技驱动业务和服务的创新,打造个性突出的车险业务新模式。而外资保险公司更追求专业和效益,必将成为车险市场个性化发展这一主题的一大热门。
(三)可能改变各营销渠道间的竞争态势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不断推进,可能带来各营销渠道间的竞争变化,尤其线上、线下保费净价格差别趋于消除,以及促销手段的严格管理,会影响一些返利高的渠道的竞争力,网销等渠道的竞争力或将提升。从数据上看,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该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93.49亿元,同比负增长1.75%,在互联网保险保费总收入中占比为26.29%,较2016年占比17.17%有所回升。其中,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307.19亿元,同比负增长23.00%,占比62.25%。虽然互联网车险业务在网销整体中的比重下滑,但仍在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互联网车险业务潜力巨大,改革带给车险市场的积极因素也将促进互联网渠道发展,未来车险的线上成交量会有更可观的增长。
(四)显现去中介化趋势
中介渠道作为保险产业链的分销渠道,是保险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但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继续深入,车险价格越来越透明,保险中介难以再利用信息不对称情况获取利益,这将严峻挑战保险中介经营的车险业务范围,将极大冲击一些以个人和中小企业客户为依赖对象的保险中介的车险市场份额。而第三方平台强大的流量优势,以及各大型财险公司都在搭建自家的交易平台,或将改变原有营销渠道格局。这些因素的叠加,显现出去中介化趋势。
(五)将促进财险公司提升车险定价能力
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在定价上不再严格限制,大幅扩大了自主系数浮动范围。但考验财险公司车险定价能力的是,如何为每张保单精准定价。这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需要极强的分析能力,因为车主信息、交通记录、行驶里程、出险次数、车辆的零整比等情况对保费的高低都会有影响,对财险公司定价能力的要求更高。深化费改,将对财险公司在车险自动定价系统、自动核保系统及风险定价模型等建设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在定价的规划及策略上应对风险,让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价格确定及费用方案上,进而使车险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定价能力大幅提升。
(六)将力推车险产品创新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与车联网数据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力,将大大推进车险产品的创新,从以车型确定保额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确定保额。基于客户行为的车险产品,是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数据化,依据其风险程度进行产品精细化设计和精准化定价。这可以让驾驶行为优良的驾驶员享受优越的车险价格及服务,让行为差的驾驶员付出更高的成本。而数据模型的应用,使保险公司能够对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各关键因素做出准确判断,以此形成最佳的保险费用方案,这将催生更多的车险创新产品。
(七)车险将应用更多的保险科技
更多的保险科技应用于车险,是车险改革的一个必然效应。保险科技对车险业务的渗透,将改造车险业务的各个环节,并使车险的整个服务链和价值链重塑,进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技术驱动,将成为车险管理的新模式,能更好地对车险进行动态管理,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例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优质客户的鉴别、人工智能对定损和理赔的风险控制、AI语音识别技术使客户电销需求充分满足)。车险的发展方向,必将是高度科技化。
(八)回归服务是车险行业的重心
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会进一步使车险保费下降,因而更摊薄了车险利润,这将逐渐抑制费用竞争,市场竞争趋势将转变为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更受关注的是服务。以往一些保险公司重价格竞争、轻服务竞争,对服务投入不足,致使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降低了客户黏性和优质车主的留存率,也使车险业务发展受到影响。车险费改的深化,将促进服务回归为行业重心,推动车险服务模式创新,催生更具特色的车险服务,提升车险服务价值;进而提升客户体验,提升获客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提升服务效益。服务能力是车险最大的竞争力,因为车险是服务型产品,车险业务发展靠服务推进才是正道。尤其中小险企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是突破车险市场格局的重要路径。
(九)车险市场将逐渐完善制度建设
我国车险市场需要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来支持,需要逐渐完善制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支持车险市场制度的高效率运行,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并落地具体的执法行动。其次是垄断的破除,资源过度集中现象必须抑制,市场制度安排能力体现在竞争的公平性和充分性上。再次是车险市场秩序的维护需要监管层的强制力。车险市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将更好地保障市场正常运行,让险企的经营环境更佳,为服务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提供优越条件,保证车险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十)车险监管措施趋严
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显现了监管层深化改革的决心,监管层将继续释放车险行业积极信号,引导和推动车险改革深入进行。以改革提振车险市场整体情绪,促进市场运行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导入先进经营理念,改变财险公司粗放式经营模式;提升行业人员素质和专业化程度,增强业务能力;推进保险科技应用,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行业保费增速,增强行业长期发展动力,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同时,车险监管措施已然趋严,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会不断加大对车险市场的规范、整治力度,保持治乱打非的高压态势,促进财险公司依法合规良性竞争,严格处罚违规的机构和人员,以确保市场竞争不失序、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另外,车险改革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增加的复杂因素使监管面临更多改革压力,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努力完善监管环境。这也会大大促进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促进科技和监管的结合,让监管不缺位、不错位,强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防控风险,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十一)可能试点彻底放开自主系数浮动范围
2018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预计还会在更多地区逐步推出深化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方案,为下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化改革探索积累经验。第三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或将在个别地区试点彻底放开自主系数浮动范围,对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权全面放开;同时,可能会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全面型车险。此外,车险行业将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进行新一轮行业车险纯风险保费测算,优化车型系数和NCD费率浮动规则,推动车险价格与风险更好地匹配。
(十二)市场条件有利于车险改革的推进
2017年全球汽车销售量约为9421万辆,我国汽车的新车销售量增至2887.89万辆,约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三分之一。在我国政府以纯电动汽车为核心的增长战略推动下,2017年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较2016年增长53.3%;这一战略计划到2020年销售新能源汽车200万辆,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长的汽车市场,必然带来日益扩大的车主群体规模,使车险市场的前景极为可观,市场条件有利于车险改革的深入推进。
(十三)车险市场将更加国际化
我国保险业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具体时间表,已在2018年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保险业对外开放加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保险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车险市场走向国际化。使车险市场竞争的透明度、资源的配置、产品开发、服务效率等向国际标准发展,这将提升对外资保险机构的吸引力,促进国内险企与外资公司的合作,增强行业的服务能力,助推车险业务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