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018-12-11仇恒波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回转式预器预热器

韩 婷,仇恒波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600)

0 引言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蒸汽参数及容量越来越大,现代电站大型锅炉普遍采用了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具有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体积小、金属耗量较少、烟气腐蚀轻、运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但由于回转式空预器自身的结构特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空预器漏风问题,大部分空预器漏风率约为10%。空预器漏风也使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的电耗增加,锅炉的排烟温度上升,从而降低了机组的经济性。以公司1000 MW机组空预器漏风自动控制装置为例,分析空预器漏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概述

1.1 主要构件

公司单台1000 MW机组配置2台型号为2-34VI(T)-2300 SMRC的回转式空预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热交换器,分烟气入口、一次风入口和二次风入口。是由上下连接板、刚性环、转子、蓄热元件、红外线监测系统、三向密封、主辅电机、外壳、轴承润滑油系统、上下轴承、主副支座、传动装置、吹灰、清洗装置等组成。

1.2 预热器工作原理

空预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空预器转子缓慢地载着蓄热元件旋转,经过流入预热器的热烟气和冷一、二次风,而完成热交换的。传热元件首先从炉膛的高温烟气侧吸取热量,然后通过传热元件的转动,把高温的传热元件旋转至二次风、一次风侧,不断地将热量传递给二次风、一次风,从而完成热交换。

2 回转式空预器漏风原因及分析

2.1 预热器漏风

(1)直接漏风。空预器是一种转动机械,为防止动静之间产生摩擦,转子与空预器之间存在间隙,由于空预器内的一次风、二次风区域呈现的是正压,而热的烟气仓为负压,空气仓和烟气仓之间存在压差,导致一部分一、二次风漏入到烟气中去,这种漏风称为直接漏风。通过减小引起漏风的径向间隙、降低空气区和烟气区的压差,是降低预热器漏风的主要途径。

(2)携带漏风,是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所固有的漏风,是因旋转的转子经过一、二次风侧,再转到烟气侧时,转子的空腔携带空气而造成的,这部分漏风是不可避免的。空预器的转速越快,携带漏风量就越大。

为满足加热空气温度的需要,提高换热器的效率,有效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空预器的设计转速大都较低,约为1 r/min,因此携带漏风量在总漏风量中占比很小。所以回转式空预器的漏风以直接漏风为主。

2.2 空预器直接漏风的影响因素

根据空预器漏风特点,主要研究如何有效降低空预器的直接漏风。直接漏风与密封装置间隙成正比,与烟气和一二次风压差的平方根成正比。空预器中各分仓之间的压差与空预器本身结构有一定关系,但当空预器的直径确定后,就不会通过空预器设计本身去减小空预器中各分仓气流之间的差压。因此,降低空预器直接漏风的唯一途径,是在保证转动部件不摩擦的前提下,将空预器密封间隙控制在最小限值。

2.3 空预器直接漏风的原因分析

空预器转子在热态时,热烟气端温度高,转子的径向膨胀较大,冷一二次风端温度低,膨胀小,并且由于中心轴向上膨胀,中心部上移多,外缘上移小,形成“蘑菇状”变形(图1),导致出现扇形密封板与转子、静子端面的密封间隙,形成三角状的漏风区,从而使空预器漏风量增大。

3 漏风控制系统原理与运行分析

3.1 自动漏风控制系统(LCS)设计原理

图1 空预器的蘑菇状形变

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LCS(Leakage Control System,自动漏风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是,空预器扇形板与受热变形的转子紧密吻合,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保持一定间隙,使漏风面积在各种过渡工况和MCR (Maxi-mum Continue Rate,最大连续工况)运行时期都保持最小状态。当自动漏风系统运行时,空预器扇形板定时自动向下跟踪转子的热变形,并产生蘑菇状变形,使扇形板与转子的径向间隙始终在最佳间隙,从而减少空预器的直接漏风。为防止扇形板与空预器转子的摩擦,漏风装置上安装了位置传感器,当扇形板下行到最低位时,位置传感器动作,使扇形板上行到设定距离后停止,既保证扇形板与转子的最小间隙,又能保证扇形板不与空预器转子摩擦。

3.2 漏风控制系统的动作过程及控制面板

(1)漏风自动控制装置投入运行时,扇形板按照1.6 mm/min的速率先进行下行,当达到位置底限时,触发位置传感器动作,扇形板停止下行,并进行上行,上行预设定值后停止,此时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为正常间隙,自动漏风装置完成一次跟踪。当扇形板停止后,漏风装置开始计时,达到预设定值(2 h)后,扇形板将再次自动跟踪一次,重新达到正常间隙。图2是漏风装置的控制面板。

(2)为防止扇形板同时下行导致的空预器电流突升,工厂增加了A,B侧总控开关。当投入总控开关后,A、B侧空预器的3块扇形板间隔15 min下行,并2 h跟踪一次,从而避免了3块扇形板同时下降导致的空预器电流突升的现象。

3.3 漏风控制装置的运行

为防止由于空预器受热不均导致的扇形板与转子摩擦,在启停机或空预器隔离时,应将扇形板提升到完全回复位置;在启机24 h后,空预器受热膨胀结束,投入漏风自动控制装置。在投入该装置后,应加强监视空预器电流和空预器运行情况,发现电流增大和空预器内部有明显摩擦声时,及时退出漏风装置,并将扇形板提升到完全回复位。由于扇形板的摩擦及位置传感器探头磨损,会导致运行间隙变大,使空预器漏风量变大,所以应每3个月进行1次间隙调整,保证扇形板与空预器装置在最小运行间隙,从而减小空预器的漏风率。

图2 漏风装置的控制面板

4 结语

通过对漏风装置投入前后对比,空预器的漏风率由10%下降至约6%,说明漏风控制装置降低空预器直接漏风有效,而且装置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漏风装置自投运以来空预器漏风量明显减少,用电率大幅下降,减少了空预器烟侧出口烟温的虚假下降,真实反映了锅炉的排烟温度,为运行人员燃烧调整提供了真实依据。自动漏风控制装置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空预器漏风率,锅炉热效率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发电煤耗。

猜你喜欢

回转式预器预热器
2A空预器主变频器跳闸故障案例研究及防范措施
空气预热器配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一种回转式空预器进水卡涩跳闸快速恢复方法
锅炉卧式空气预热器磨损原因分析及改进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探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堵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偏差分析
节能型玻璃板式空气预热器技术研究
带轴向预热器的高效蒸汽发生器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