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洞结构处理滑坡地段灾害分析★
2018-12-11覃健黄杰
覃 健 黄 杰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1 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因连续强降雨,2016年6月29日发现川黔线某隧道出口明洞外K119+120处左侧高边坡发生局部溜坍上道;工务部门封锁线路后,进一步检查发现,隧顶裁缝岩山体后缘裂缝宽约40 m~50 m,错台约30 m,堑顶缓坡地段出现大量裂缝、错台,滑体仍在蠕动中,严重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
滑坡主轴与线路大里程交角为52°,隧道与K118+890~K118+960下穿滑坡,隧道埋深40 m,初步判定滑面至隧顶约18 m,对隧道洞身结构影响较小。隧道出口段紧邻滑坡侧缘下方,平距约100 m,垂距约80 m,由于滑坡体靠綦江河谷侧滑体边缘开裂、坍塌,坍塌物一旦顺坡倾泻而下,对隧道出口段铁路运营安全影响极大。
针对川黔线6·28水害,抢险对策为对川黔铁路赶水南至岔滩段K119+097.17~K119+600段既有路基增建明洞工程。设计明洞全长503 m,采用单耳墙明洞,其衬砌净空断面按时速80 km/h单线加宽60 cm,加宽后衬砌内净空为677 cm(高)×586 cm(宽),拱部衬砌厚度75 cm,靠山侧直边墙厚度100 cm。明洞外侧墙基以下设置桩基,桩基尺寸为200 cm(高)×75 cm(宽),纵向中心间距500 cm。洞顶回填土厚度为200 cm,回填坡度1∶10,允许塌落体堆积坡度1∶5,明洞一端接隧道出口另一端设置明洞门。
2 测试目的及内容
针对增加的明洞结构,为了解滑坡体对明洞结构受力的影响情况,掌握结构长期受力状况。考虑川黔线已开通运营,开展常规人力监测已不现实(人员安全无法保证、监测实时性无法满足),采用现场埋设测点,远程数据采集的测试方式,实时掌握结构受力情况,同时能为异常特殊状况提供可靠及时的测试技术资料,供决策参考。
测试内容包括明洞结构受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围岩压力等监测项目,测点埋设完成后采用远程传输,实现长期自动监测及预警。
3 测试断面及元器件布置
项目断面根据设计内容,分别在明洞Ⅰ型衬砌段(K119+097~K119+137)、明洞Ⅱ型衬砌段(K119+137~K119+250)、明洞Ⅲ型衬砌段(K119+250~K119+600)布设受力测试断面,同时避开外墙不封闭侧洞、下锚段及涵洞位置,断面布置如表1所示,总计4个断面。
表1 新增明洞结构受力测试断面表
单个测试断面元器件布置如图1,表2所示,结构内力分别布置在拱顶、左右边墙的内外侧,围岩压力布置在靠山侧起拱线、拱顶、墙脚位置,主要测试靠山侧围岩对明洞结构的作用外力。其中K119+110断面靠山侧原来存在挡墙,因此墙脚围岩压力尽量靠下布置,压力盒与岩土接触,不予挡墙接触;K119+320基础围岩较好,墙脚压力盒调整至边墙中部位置;K119+450断面内侧围岩为巨厚层~厚层砂岩,墙脚部位不设置土压力盒。
表2 断面元器件配置表
4 测试结果
截止到2018年6月中旬,除K119+200,K119+320和K119+450断面有部分测点损坏外,其余断面均完好。测点损坏情况如表3所示,共计8个测点,测点损坏率为10.9%。
表3 测点损坏情况汇总表
断面测点损坏情况数量损坏时间K119+110无0—K119+200左墙脚压力测点12017.3K119+320左边墙内、左边墙外及拱顶外钢筋测点,左边墙外混凝土测点,左边墙及左拱脚围岩压力测点62016.8施工期K119+450左边墙内侧钢筋测点12018.4
所有断面测试结果如表4~表6所示。
表4 钢筋应力测试结果 MPa
表5 混凝土应力测试结果 MPa
5 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目前断面测试结果分析可知:
1)截止到2018年6月中旬,结构整体受力很小,钢筋受力最大值为87.88 MPa(见表4),混凝土应力最大值为6.09 MPa(见表5),土压力最大值为26.47 kPa(见表6)。根据设计参数,钢筋设计强度值为360 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值为抗压25.75 MPa,土压力设计值为115 kPa,结构受力远小于设计值,结构安全储备很高。
表6 围岩压力测试结果 kPa
2)另外通过时程分析可知,在明洞结构覆土完成后,结构内力随着施工荷载的减少及土体的固结,结构受力逐步趋于稳定,基本上在9月中旬以后处于稳定状态,其中钢筋受力表现最为稳定,混凝土应力有小幅波动迹象,围岩压力受外部土体、雨季排水以及列车振动等因素影响,波动较为明显,但整体规律不受影响。
3)结构在覆土荷载作用下,两侧边墙钢筋表现为外侧受拉内侧受压,表明结构受到偏压作用,与实际情况相符,混凝土应力因受测试方法的限制(与钢筋绑扎在一块),存在同钢筋的一定协同变形,因此在局部钢筋受拉时,混凝土应力也表现为拉应力,该部位混凝土应力值作为参考。
4)结构的长期安全性,目前来看,结构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且结构受力稳定无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以目前趋势判断结构长期安全性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