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HCY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2018-12-11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石化医院471012王玉翠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石化医院(471012)王玉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收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的标准,将其作为试验组。男女性患者各100例;患者年龄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63.0±5.0)岁;患病时间8个月~10年之间,平均(3.5±1.5)年;另选取男女各为100例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试验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B超仪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每天早晨,抽取对照组空腹前静脉血液,对于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每个早晨,都进行空腹静脉血的抽取操作,并使用化学发光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成员的BNP和HCY水平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BNP、HCY水平对比 经过检测研究,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NP和HCY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试验组患者BNP、HCY水平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经分析比较试验组患者BNP、HCY变化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且各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神经内分泌机制被认为是损害心肌细胞的元凶[1]。临床中对于精确无误地识别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对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在组织中存在的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在心室负荷过大的情况下,会得到大量的合成并进入血液,其主要分布于肺部、脑部和心脏等,其中在心脏的分布是最多的[2],因此BNP水平的变化可被用来监测心室功能的病变状况。只要能引发HCY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血浆中的HCY浓度会作一定程度的改变。其能够触发相关的炎症反应的发生,能严重地损害心肌细胞。上述研究结果明确说明了HCY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当下具体的引发原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有一种观点认为,HCY能够使NO得到降解,阻止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心肌细胞出现过氧化的状况,损害了心肌细胞[3],从而引发了心力衰竭。研究发现,HCY还能够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得到激活,增大了心率,心肌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的状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细胞中毒现象。总的来说,HCY与炎症反应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着重要关系[4],在心衰症状中发挥恶化作用。我科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BNP和HCY水平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后,观察分析各分级患者的相关情况表明,BNP、HCY变化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且各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BNP、HCY水平对比
附表2 试验组患者BNP、HCY水平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综上所述,监测BNP和HCY水平的变化,有利于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的确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对患者作进一步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其稳定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