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2018-12-11杨春霞
杨春霞
(保定市徐水区妇幼保健,河北 保定 072550)
本文以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甲氨蝶呤用量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其中,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2±4.5)岁;妊娠类型:初次妊娠患者25例,既往妊娠患者55例;纳入标准:非破裂型异位妊娠、肝肾功能正常、无甲氨蝶呤过敏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具体的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都进行了相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25 mg/次,2次/d,治疗时间为3 d),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具体如下:
A组: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基础上进行标准为0.4 mg/kg的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1次/d,治疗时间为3 d);B组: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基础上进行标准为1 mg/kg的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1次/d,治疗时间为)[1]。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治疗效果:①显效:患者异位妊娠囊消失且血β-HCG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异位妊娠囊缩小到30%且β-HCG逐渐恢复;③无效:患者异位妊娠囊没有消失且β-HCG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住院情况: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的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说明B组的住院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s,d)
A组(n=40) 24.1±3.6 26.2±3.3 B组(n=40) 16.2±5.8 19.8±4.1 t 7.3192 7.6908 P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2/4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0,P=0.0133<0.05)
3 讨 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腹腔宫颈等出现异常妊娠的症状,其发生率在整体妊娠症状中最高,能达到90%左右。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时就会导致妊娠部位破裂,严重者可导致孕妇大量出血严重影响孕妇的生命健康。所以提高异位妊娠治疗效果势在必行,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则能够大大缓解异位妊娠患者的病情,提高异位妊娠治疗效果[1-2]。
数据表明,利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进行保守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好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无需病人承受痛苦的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而且这种方式在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可以与一般的腹腔手术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异位妊娠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血β-HCG,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则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使用甲氨蝶呤时要控制还剂量[2]。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1 mg/(kg·次)甲氨蝶呤治疗的B组患者,其治疗效果、住院情况等均明显优于行0.4 mg/(kg·次)甲氨蝶呤治疗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注射甲氨蝶呤1 mg/(kg·次)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法更具有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