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高寒山区野生药用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2018-12-11江华明刘松青李仁全彭万仁张小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根瘤菌药用黄芪

江华明,刘松青,李仁全,彭万仁,张小平

(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730;3.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研究意义】川西高寒山区是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区域内海拔1500 m以上的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该区域气候冷凉、降雨较少,昼夜温差大。其中,甘孜州属青藏高原气候,年均气温在5~10℃之间,年降水量在400~1000 mm之间,具有气温低、冬季长、日照足的特点。阿坝州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川西高寒山区是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分布区。黄芪属植物约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南美洲及非洲。我国278种,2亚种、35变种、2变型,本属植物主要用于牲畜饲料、药用和绿肥[1]。四川约有67种12变种1变型。甘孜州有47种9变种[2]。【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对川西高寒山区黄芪根瘤菌资源研究的不多。李琼芳[3]从四川省甘孜州海拔3650 m的瓦泽乡和海拔4250 m的折多山的黄花黄芪(Astragalus gilviflorus)和梭果黄芪(Astragalus stii)分离得到33株根瘤菌。采用数值分类和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3个菌株均属于 Mesorhizobium。周蜃等[4]对其中一个分支中包含SCAU7,SCAU11,SCAU27的菌株进一步进行共生基因(nodC、nifH)序列分析、DNA同源性分析、细胞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最终确定SCAU7T和SCAU27为新种群,命名为Mesorhizobium sangaii,菌株SCAU7T作为该新种的模式菌株。【本研究切入点】本研究从采集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10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黄芪植物[1](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云南黄芪 A.yunnanensis,长小苞黄芪 A.balfourianus,单蕊黄芪 A.monadelphus,窄翼黄芪 A.degensis,肾行子黄芪 A.skythropos,康定黄芪 A.tatsienensis,厚叶黄芪 A.crassifolius,梭果黄芪 A.ernestil,弯齿黄芪A.camptodontus)的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测定分离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等生理指标,并采用BOXAIR-PCR、16S rDNA PCR-RFLP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该区域野生药用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为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根瘤样本的采集 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炉霍、甘孜、稻城、雅江等6个县10个采样点及四川阿坝州黄龙寺采集到药用黄芪植物根瘤及土壤样品,并记录根瘤的形状及结瘤部位。

表1 药用黄芪根瘤菌供试菌株及参比菌株Table 1 Strains isolated from medicinal plants of Astragalus spp.and reference strains

注:R:Rhizobium,M:Mesorhizobium,Ag:Agrobacterium。

1.1.2 药用黄芪植物根瘤菌的分离和纯化 药用黄芪植物根瘤菌的分离和纯化参照Vincent的方法[5]。用无菌水浸泡清洗根瘤,再用75%酒精和0.1%HgCl2分别对根瘤表面消毒5和3 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在无菌培养皿中磨碎根瘤,取根瘤悬液在YMA平板上划线,置28℃恒温箱中培养7~10 d,挑取表面湿润、光滑、突起、有荚膜多糖产生的单菌落,采用划线法反复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阴性纯菌株接种于YMA斜面,28℃培养3d,4℃短期保藏,30%甘油管中-80℃长期保藏[6]。分离的供试菌株和参比菌株列表1。

1.2 BOXAIR-PCR 指纹分析

总DNA的提取参照 Little[7]的方法。提取的DNA保存于-20℃备用。BOXAIR-PCR指纹分析中,引物为 BOXAIR:5’-CTACGGCAAGGCGACGCTGACG-3’。反应体系(25 μl)为:2 × PCR Mix 12.5 μl;BOXAIR 引物(10 μM)0.5 μl;模板 DNA(50 ng/mL)1.0 μl;双蒸水11 μl;扩增程序:95 ℃变性4 min;95℃变性1 min,54℃复性1 min,65℃延伸8 min,循环35次;65℃最终延伸11 min。4℃保存。扩增产物经2%浓度的琼脂糖凝胶电泳(80 V,2 h)检测,凝胶UV成像系统成像,以JPG形式保存[6]。

1.3 16S rDNA PCR-RFLP指纹图谱分析

以总DNA为模板,选用来源于大肠杆菌16S rDN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的两段引物P1和P6来扩增16SrDNA。正向引物P1:5’-AGAGTTTGATCCTGGCTCAGAACGAACGCT-3’。其序列对应于 E.coli第8-37碱基位置;反向引物P6:5’-TACGGCTACCTTGTTACGACTTCACCCC-3’。其序列对应于E.coli第1479~1506碱基位置。扩增16SrDNA和酶切反应体系反应体系请参见文献[6]。

1.4 供试菌株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扩增全部35株供试菌株的16S rDNA片段(反应体系和程序同1.3),扩增产物(1500 bp)经检测后送北京华大基因有限公司测定序列。

1.5 菌株生理特性分析

对35株根瘤菌分别进行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6]。

1.6 数据分析和处理

采用Nei等[8]的方法计算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GS=2Nij/(Ni+Nj),其中,Ni代表第 i个品种的扩增带纹数目,Nj代表第j个品种的扩增带纹数目,Nij代表第i、j个品种间共有的带纹数目。通过NTSYS2.10e软件中的基于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并转化为树状图谱;利用NTSYS-pc(Version 2.10e)软件进行GS相似性系数分析,并通过EIGEN程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所测供试菌株16S r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取序列号(表1)。采用 Blast search在线分析及DNAMAN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找出各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最近缘种的模式菌株序列,再用MEGA 5.0中的Clustal X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用Neighbor-Joining方法选择Bootstrap为1000个重复构建系统发育学进化树[6]。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用黄芪根瘤菌分离及BOXAIR-PCR指纹分析

从10种药用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云南黄芪 A.yunnanensis,长小苞黄芪 A.balfourianus,单蕊黄芪 A.monadelphus,窄翼黄芪 A.degensis,肾 行 子 黄 芪 A.skythropos,康 定 黄 芪 A.tatsienensis,厚叶黄芪 A.crassifolius,梭果黄芪 A.ernestil,弯齿黄芪A.camptodontus)的根瘤中分离得了35个根瘤菌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另外,选取了属于 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Agrobacterium的参比菌株14个(表1)。对这些菌株开展了系列研究。

以各菌株总DNA为模板,BOXAIR为引物,对35株供试药用黄芪植物根瘤菌进行BOXAIR-PCR,在2%琼脂糖凝胶电泳板上得到BOXAIR-PCR指纹图谱(图1)。

在相似系数84.6%的水平,35个药用黄芪供试菌株和14个参比菌株中,除6个供试菌株单独分开(SCAU 609;SCAU487;SCAU596;SCAU491;SCAU549;SCAU550)外,其余菌株聚成6个遗传群(图2)。

将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转换为协表征矩阵,对协表征矩阵和相似系数矩阵的相关性进行Mantel检验。结果表明,2种矩阵显著相关,相关系数 r=0.853,P=0.005,说明聚类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图1 药用黄芪根瘤菌部分菌株BOXAIR-PCR指纹图谱Fig.1 BOXAIR-PCR figureprints of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medicinal plants of Astragalus sp.

图2 药用黄芪根瘤菌BOXAIR-PCR聚类分析图Fig.2 Dendrogram based on BOXAIR-PCR fingerprints of the strains tested

2.2 16S rDNA PCR-RFLP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

2.2.1 PCR-RFLP聚类分析 由图3可知,以P1和P6为引物对49个菌株(35个供试菌株和14个参比菌株)的16S rDNA进行特异性扩增,分别用Hae III、Msp I、Hinf I和 Taq I对扩增的 1.5 kb 片段进行酶切,2%琼脂糖凝胶(含EB)电泳形成图谱。

对49个菌株的16S rDNA扩增产物的酶切条带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树状图谱。

在相似系数83%的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均与参比菌株完全分开。在供试菌株中,SCAU549、SCAU568、SCAU596单独分开,其余菌株聚成4个遗传群。

图3 药用黄芪根瘤菌16S rDNA PCR-RFLP聚类Fig.3 Dendrogram based on 16S rDNA PCR-RFLP of the tested strains

图4 药用黄芪根瘤菌及参比菌株16S rDNA PCR-RFLP主成分分析三维图Fig.4 3-d PCA for 16S rDNA PCR-RFLP of strains isolated from medicinal plants of Astragalus and reference strains

将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转换为协表征矩阵,对协表征矩阵和相似系数矩阵的相关性进行Mantel检验。结果表明,2种矩阵显著相关,相关系数 r=0.835,P=0.005,说明聚类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35个供试菌株4种酶酶切后共形成27种基因型,通过Simpson指数公式D=1-ΣPi2(Pi为16S rDNA某基因型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即第i个等位基因变异出现的频率)计算出35株药用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指数D=0.916,表明该地区药用黄芪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2.2 主成分分析 应用 NTSYS-pc(Versin 2.10e)软件对49个菌株(斜茎黄芪35个供试菌株和14个参比菌株)16S rDNA-PCR的相似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EIGEN程序作主成分之间的三维关系图(图4),前3个主成分所能解释的相关性分别为28.82%、16.54%和14.45%。主成分分析与16S rDNAPC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26.SCAU568单独分开。群I:6.SCAU480,7.SCAU487,8.SCAU489;14.SCAU533;15.SCAU534;16.SCAU536;17.SCAU540;18.SCAU542;34.SCAU 609;24.SCAU550;25.SCAU551;27.SCAU591;33.SCAU597;群 II:30.SCAU 594;32.SCAU596;31.SCAU595;21.SCAU545;22.CAU546;群IV:1.SCAU470;2.SCAU471;3.SCAU472;4.SCAU473;5.SCAU474;群 V:11.SCAU516;12.SCAU517;13.SCAU519;群 VI:9.SCAU490;10.SCAU491;23.SCAU549。群 VII:19.SCAU543;22.SCAU546;45:R.etli CFN42。而35.SCAU611 与中慢生参比菌株 41:M.temperatum SDW 018T、42:M.tianshanense CCBAU 3306T、47:M.amorphae ACCC 19665T聚成群VIII;29.SCAU593在16SrDNA-RFLP中属于 PhenonII,但在主成分分析中则与 28.SCAU592聚成群III。

图5 药用黄芪供试菌株16S rDNA系统发育树状图Fig.5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16S rDNA sequences of tested strains

2.3 药用黄芪根瘤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根据BOXAIR、16S rDNA-RFLP及PCA分析结果,选取20个代表菌株测定16S rDNA序列(北京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供试菌株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状图(图5)。结果表明,20个代表菌株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分成2个大遗传群:SCAU516、SCAU517、SCAU519、SCAU594、SCAU595、SCAU597、SCAU470、SCAU471 与 Rhizobium 聚群,其中,来自同一宿主的根瘤菌聚成一个小群。

其余供试菌株均聚在Rhizobium-Agrobacterium:SCAU 542、SCAU433、SCAU434、SCAU436、SCAU568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SCAU540、SCAU551、SCAU611、SCAU591、SCAU609、SCAU550 与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ATCC 23308T形成一个小分支,表明这6个菌株与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ATCC 23308T的亲缘关系很近;而SCAU596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2.4 药用黄芪根瘤菌抗逆性分析

对35个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27/35的菌株既能在4℃又能在45℃的恒温条件下生长,8/35的菌株能在1037℃的恒温条件下生长,所有菌株能在60℃(处理10 min后置28℃)条件下生长。表明供试根瘤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对温度的耐受性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28/35的菌株能在pH 4~10的培养基上生长,5/35的菌株能在pH 4~8的培养基上生长,而SCAU533、SCAU536仅能在pH6~8的范围内正常生长。除12/35的菌株不能在1%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外,多数(23/35)菌株能在2% ~8%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其中,SCAU542、SCAU543、SCAU544、SCAU545、SCAU546等5个菌株能在8%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

3 讨论

35个菌株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除SCAU549,SCAU568,SCAU596 单独分开外,其余菌株聚成4个遗传群(相似系数83%);在BOXAIRPCR分析中则聚成6个遗传群(相似系数84.6%)。很多在16S rDNA PCR-RFLP中具有相同遗传类型的菌株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和16SrDNA PCRRFLP结果相比较,BOXAIR-PCR指纹图谱分析揭示的遗传信息更为丰富[9]

采用2种方法对35株药用黄芪根瘤菌菌株和14个参比菌株进行聚类结果较为一致,均显示:除少数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外,其它供试菌株都独自成群,表明大多数供试菌株和参比菌株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药用黄芪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否预示着有潜在的新种,尚需进行功能基因的分析。

16S rDNA序列分析是能较精确地揭示根瘤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10]。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分离自10种黄芪植物根瘤的35株药用黄芪根瘤菌分别属于Rhizobium(20/35株)、Ochrobactrum(3/35株)、Rhizobium-Agrobacterium(12/35株)。

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供试菌株 SCAU 542、SCAU433、SCAU434、SCAU436、SCAU568 聚在 Rhizobium-Agrobacterium: 而 SCAU540、 SCAU551、SCAU611、SCAU591、SCAU609、SCAU550 与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ATCC 23308T形成一个小分支,显示这6个菌株与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ATCC 23308T的亲缘关系很近。这表明根瘤菌属与土壤杆菌属在种的系统发育上互有交叉,这与Kwon SW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

一般认为,根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只有少数苜蓿根瘤菌菌株在42.5℃下生长,极少数根瘤菌4℃条件下生长,根瘤菌在60℃条件下处理5 min即全部被杀死。

对药用黄芪根瘤菌供试菌株生长温度测定结果显示,27/35的菌株既能在4℃又能在45℃的恒温条件下生长,8/35的菌株能在10~37℃的恒温条件下生长,所有菌株能在60℃(处理10 min后置28℃)条件下生长。表明供试根瘤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对温度的耐受性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根瘤菌生长的最适pH 6~7。35个药用黄芪根瘤菌菌株的宿主植物生长的土壤pH 4~7.07之间,均属酸性、中性偏酸环境,所有菌株均能在pH 4或5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28/35的菌株能在pH 4~10的培养基上生长,5/35的菌株能在pH 4~8的培养基上生长,而SCAU533、SCAU536仅能在pH6~8的范围内正常生长。韦革宏等[12]对18株分离自陕甘宁地区5种黄芪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ulus,直立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ubuerrumus,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upterus,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ulicus)根瘤菌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pH 4~5的酸性环境中不能生长,却在pH11的碱性环境中能生长,与其他来源的根瘤菌相比,它们具有较强的耐碱能力。表明根瘤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宿主植物、无机环境因子对菌株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胁迫因素中,盐分被认为是最具危害性的非生物类胁迫因素之一。除少数(12/35)的菌株不能在1%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外,多数(23/35)菌株能在2% ~8%NaCl的YMA 培养基上生长,其中,SCAU542、SCAU543、SCAU544、SCAU545、SCAU546等5个菌株能在8%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

4 结论

川西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生物进行了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生长在该地区的药用黄芪根瘤菌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形成了与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高盐、耐过酸过碱和耐高温低温的类型,因此,研究高寒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能为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提供资源。

猜你喜欢

根瘤菌药用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根瘤菌接种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及结瘤的影响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氮对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鲜食大豆根瘤菌应用研究
葛属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研究进展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黄芪是个宝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