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高职生广西民族音乐素质的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12-11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职生民族音乐民歌

杨 柳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各民族风格的民族文化,其中以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极为广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民族音乐的地位如今提升到国际的范畴,高职学生要具备广西民族音乐的素质是必须的,教师研究培养素质模式更是必要的。

一、广西民族音乐的概况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壮族人口数量为1520万,占总人口的34%。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在这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勤劳、美丽、勇敢、智慧、的壮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共同和谐生活着。

民族音乐与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口居多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会较为突显,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国最多,所以广西壮族音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音乐,家喻户晓的壮族民歌《刘三姐》,壮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有“天琴”等。壮族的舞蹈有“绣球舞”、“采茶舞”、“铜鼓舞”。还有壮剧、壮欢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构成。其中瑶族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代表音乐勉瑶《盘王大歌》、布努瑶的《酒歌》,乐器有芦笙等;仫佬族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代表音乐二声部山歌和衣饭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民歌三种体裁“比”、“欢”、“排”;毛南剧等。广西是中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民歌的代表是小调为主,主要乐器是独弦琴和吉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广西的音乐家把自己扎根于本民族音乐土壤里,为民族音乐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当代高职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却非常薄弱,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传统戏曲更不屑一听。传唱和学习民族音乐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区每一位高职生的责任培养高职生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提升高职生的学习本土民族音乐的兴趣下功夫。研究出合适培养高职生学习广西民族音乐的教学模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民族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目标

民族音乐传承的传统方式有口口相传、师傅带徒弟、家族传承等。这些传承的方式约束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社会的影响力,“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音乐更需要全民化,在教育中广泛开展民族音乐传承,为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的音乐家在本土民族音乐研究和实践中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音乐艺术院校培养民族音乐的专业的传承人,开设相关的课程例如《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欣赏》《广西民歌与乐器》《采茶戏歌舞表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具有民族音乐艺术素养是必要的,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不是专业的传承人,培养的目标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定好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更好达到如期的目标。

在知识认知方面:重点放在经典的作品中,制定好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内容的深浅程度,让高职学生学习广西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掌握某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的基本概念,理解音乐的内容,聆听和观看本土民族的音乐、舞蹈,民族乐器音乐等正确的认识它们。

在能力技能方面,通过学习提升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认知能力---感知概念和音乐形象的关系;感受能力—感知音乐带来的内容和情感,情感能力的升华表达;审美能力——内在美能力的深度提炼,掌握经典民族音乐的演唱、哼唱模仿唱的能力。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初步分析音乐内容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进行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少数民族,热爱传唱家乡的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以他们的文化创造而自豪。

三、“一带一路”模式高职生民族音乐素质的培养模式

在高职职业教育中,对高职生具有本土民族音乐艺术素养培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培养模式的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知识认知、能力技能、情感培养的三个目标,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教学活动,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感受、发展的教学过程。同时能把“民族音乐的发展史”“民族音乐的地域特征”“民族音乐与民族风情”“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音乐中使用的乐器”“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等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承载在民歌的海洋里学习。

(一)教学时我们明确学习的对象是高职学生,不是音乐院校的学生。因此分析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从“专管模”的调查数据分析高职生,这是各班的音乐人才资料的汇总中的抽样。

表1

从表1可以看到,高职人才是有音乐特长的人才,但对于整个班级来说音乐特长生还是较少的。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个别、集体表演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创设表演的环境→个别演唱或舞蹈→同学们观看→激发兴趣→排练→集体表演。教师选定一个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的学习埋下伏笔,文艺尖子事先准备好的演唱或舞蹈,通过大家认识的威望高的文艺尖子表演,使学生进入学习民族音乐的空间,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加深学生多民族音乐的印象。

2.模式特点。让个别好的带领集体的“提高”,很好地把个别和集体融合在一起,音乐素质稍好的同学在民歌的音乐中展现了他的魅力,使音乐素质稍差的同学得到辅助的力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于高职学生学习的音乐兴趣,态度。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随机选取98名同学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出以下相关数据。

表2 高职学生音乐兴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是有学习音乐的渴望和兴趣的,民族音乐也在音乐的范畴,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教学。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兴趣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1.模式程序。教师创设情境→点拨引导→多媒体→学生兴趣探索→提要反馈→知识构建。学生为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环境,让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民族音乐空间,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有关视频音乐、音乐知识,利用学生的兴趣选取广西各地代表性民歌进行聆听,这个过程中教师从歌词、音乐特点、地域特点等分析音乐,通过听、唱、观看、分析、思考对民族音乐进行“兴趣探索”,学生有兴趣主动探索,实现快速认识民族音乐知识。

2.模式特点。“兴趣探索式”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兴趣诱导步步为营,使学生能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是一个即现代又开放式的教学,围绕“广西民歌”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探索,开动脑筋发现音乐的规律和音乐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形成知识信息的立体网络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创设了师生间的和谐和互动。

(三)“三月三”民歌节成为广西固定的节日,全广西浸泡在“歌”的海洋中,广西各地都有民歌表演,唱山歌活动,可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去采风收集这些民歌,学生在节日中获得快乐,感受民族音乐,快乐中学习民族音乐,也能亲身感受各种民族风情。因此根据这一优势,我们设计“采风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1.模式程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采风收集音乐→多媒体展示→点拨引导→知识构建。广西的民歌多姿多彩,各个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他们的共性。演唱的形式有单声部、二声部、多声部;歌唱中衬词丰富如:“尼的呀”、“阿喂”等;乐器中壮族和瑶族都使用铜鼓乐器;侗族和瑶族、侗族使用芦笙乐器。老师向各小组提出要求,同学们可在各地聆听民族音乐,采访艺人收集资料,愉悦中获得收获,教师收集整合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点拨引导、知识构建同时分享收获的喜悦。

2.模式特点。以群众为基础,利用社会有效的资源和条件,学生离开学校的教育环境,自然的渗透到民歌的海洋里,吮吸当中的养分,毫不含糊的告诉了同学们,广西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弘扬、继承、发展是青少年一代历史使命。

四、结语

让每个学生具备有广西民族音乐素养,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广西民族音乐艺术就如中国与东盟11国的桥梁一样纵横联系,促进广西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和进步团结。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所以培养每个高职生具备有广西民族音乐素养,学院的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高职生民族音乐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穿花衣 唱民歌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