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开展

2018-12-10伍美卉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途径

伍美卉

摘 要: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效整合游戏与音乐为一体,渗透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爱上音乐,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其积极主动的个性。文章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从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途径

作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形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效整合游戏与音乐为一体,在音乐活动中渗透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使音樂知识和技能在幼儿们听一听、唱一唱、玩一玩的活动中被轻松掌握,而且能让幼儿们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和享受,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因此,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以及音乐游戏化教学对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效应,提升音乐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1.内容选择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围绕儿童的兴趣点,选取他们比较喜欢的内容,进而把歌唱和表演、韵律和欣赏相互融合,将游戏作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如《挪威舞曲》这一音乐欣赏课,纯粹的听很难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国外作曲家诙谐风趣的风格幼儿们也理解不了。在欣赏之初,我先试着让幼儿们创编大树随风摆动的动作;在领会一定的摆动规律后,引导他们再次倾听乐曲,跟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在反复倾听乐曲后试着创编鸭妈妈及鸭宝宝的动作;最后创编大风的动作。随着风越刮越大,幼儿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大风与小鸭子的游戏中幼儿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内容设计具有情节性、趣味性

曾经,我教学大班音乐《何家公鸡何家猜》时,在大一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不是很感兴趣,效果也不理想。于是,我进行了反思,在大二班教学时,渗透了趣味性教学方法,画出公鸡、母鸡、小鸡、公园等图谱,并请幼儿来表演歌曲里面的角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幼儿对每个音乐角色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演得很投入,效果出乎意外的好。

3.发声练习具有趣味性、游戏性

幼儿们对动物情有独钟,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练习音色和音准。比如练唱“do,re,mi,fa,sol”这五个音时,我们不仅可以用“学小猫咪爬高楼”的游戏来引导幼儿们听或唱,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幼儿们听到低音“do”轻轻拍腿或跺脚,高音“do”将双臂高高举起抖动小手等,从而增加发声练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二、教学形式的游戏化

1.利用玩具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玩具游戏能够让幼儿们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桶、盆、碗、瓶子、茶缸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们的手里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打击乐器。教师可以给幼儿们提供类似的物品,让他们自由地敲打,通过这些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了解声音的属性,明白声音有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等。而且,幼儿在敲打这些发音物品时,节奏感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训练。

幼儿们对响板、沙锤、双响筒等乐器情有独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敲打中亲自感受。比如,教师让幼儿用沙锤打节奏,让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节奏的魅力,进而引导幼儿们学会按照节奏敲打,在亲身感受之后给歌曲伴奏,这样循序渐进,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2.利用符号图谱引导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

对幼儿来讲,形象生动的图形符号比一味地说教更容易理解,所以,可以让他们尝试借助常见的图形符号来理解和表现音乐。比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启发幼儿用弧线表示“狮王”在睡觉,用圆圈表示眼睛睁大,用曲线表示腿哆嗦,下滑箭头表现小猴从树上掉下来……借助这些形象生动的图形符号来欣赏音乐,幼儿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音乐的情节、结构和风格,理解了每个音乐角色的个性特征,从而细致深入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又如,在幼儿初步认识“do、re、mi”后,教师启发幼儿把它们的音高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画了小草、蘑菇、大树等。思琪看见颜色、大小不一的三个杯子放在桌子上,于是她联想到:爸爸的杯子最大是“mi”,妈妈的杯子第二大是“re”,自己的杯子最小是“do”。当妈妈出去买菜时,思琪认为“re re”出去了,就剩下“mi mi”和“do do”了。教师对幼儿的这些发现和想象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于是,幼儿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画了家中的各种物品,发现了“do、re、mi”三个音高的规律。幼儿们用如此有趣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锻炼及提高。

幼儿在这种多样的游戏里深刻地感受了音乐、理解了音乐,积极地投入音乐活动中,耐心地听、专心地看、用心地唱。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游戏作为音乐活动的载体,不但学习效果有所增强,并且对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有长久的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化

1.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中学习是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制订游戏规则,促使他们自觉地探索规则,并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大黑熊》音乐活动时,幼儿在玩耍中轻松掌握了音乐游戏,表现得特别兴奋,自始至终情绪高涨,所以对游戏的规则掌握得很好。

2.示范法的灵活运用

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提供正面、感情丰富、可以恰当体现音乐内涵的示范,让幼儿模仿,从而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但教师不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味地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每位幼儿的天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创造的心理需要;教师更不能否定幼儿对事物的自主发现以及其独到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幼儿学会模仿,一旦幼儿们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或者在探索中哪怕有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以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和表扬。比如,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很好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鼓掌喝彩。对于幼儿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肯定的目光、热情的拥抱,或者奖励小红花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活动游戏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它可以促使儿童积极自觉地学习,它的一切表现形式,幼儿们都很喜欢并乐于接受,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崇主动学习音乐。音乐活动游戏化使幼儿在集体活动配合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对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音乐的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游戏化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法,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幼儿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欢乐的童年真正还给了幼儿,让他们尽享艺术的真、善、美。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快乐地发展,才是我们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要凭借游戏化教学的魅力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效整合游戏与音乐为一体,在音乐活动中渗透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态和积极态度,使儿童无论是在学习、游戏还是劳动等一日活动中,都能行动合拍、心情愉悦,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陈亚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初探——以大班音乐活动《冬天来了》为例[J].通俗歌曲,2015(12):193.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游戏化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