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核心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018-12-10吴凌艳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空间观念直线

吴凌艳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找准一节课的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一节课的“主线”。文章主要谈谈如何确定课堂中的核心问题,以及注重问题串的设计,引领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核心问题;空间观念;《直线、射线和角》

《直线、射线和角》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一节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概念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较高。下面我就以本课为例,谈谈如何确定课堂中的核心问题,以及注重问题串的设计,引领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一个环境极佳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引发有效的数学思考。

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一课的课前交流时,播放“月球豪华六日游”的视频。教师问:“中秋节就快到了,你们想去月球吗?最近星际旅行社推出‘月球豪华六日游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播放有关月球的图片和旅游的信息,主题是“我们带你去月球”,豪华游费用200万,出团时间2036年4月1日。)从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感到非常震撼,被深深地吸引了。等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再问:“想必大家都心动了,吴老师也心动了,那在上‘月球前,咱们得好好地了解一下地球与月球的相关知识,今天咱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从而引入新课。

接着导入:“同学们,探索宇宙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巨大的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光线,这束光走了约38万千米到达了月球。教师问:“同学们,你能用一条线来表示从地球到月球这段光线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考。

以上的创设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还可以勾起学生们想要去探究的欲望。通过这样的情景串的设计,从课前的交流到课中的探究始终围绕同一个情境,整节课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找准起点,生长问题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的学情,找到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认清新知的特点,以此来设计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成为有生长力的课堂。

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时,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其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能用一条线来表示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段光线吗?”学生自己在课堂作业本上尝试画一画,从动手操作中复习了线段的特点。接着第二个问题:“让我们回到浩瀚的宇宙中,仔细观察,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无限延长,知道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这样的线叫“射线”。第三个问题:“刚才我们由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大家再看线段(课件演示另一个无线延长)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仔细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再一次让学生想象,体会两端无限延长就是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以上笔者以线段知识为生长点,继续学习射线和直线,通过三个富有层次的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积极思考,从线段到射线再到直线,从有限到无限,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深入思考、探究,培养空间观念。

三、把握联系,提升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人的主动的认知过程,即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而这种联系性是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比较来表现的。在知识内在联系之外设计有效的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质把握。

例如,在教学完射线、直线、线段的概念之后,为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线家族的两个新成员:射线和直线,那它们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回答:“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直的。”接着我再问:“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通过比较,学生能够看到: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这是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的重要着眼点。学生能够想到: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这是学生们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本质认识。

以上的教学,我们利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设计了两个问题,两个问题紧扣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内涵的认识,而且对这三种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完善了知识的建构。

四、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生活,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针对认识两点间的距离这一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体会线段的价值,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一是“今天下午吴老师要从福鼎回到屏南,从福鼎大酒店到动车站有这样的三条路可以走。你建议吴老师走哪一条路,为什么?”由于给予现实的情境,学生很有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了“连接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線段最短”以及“我们把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二是“现在我把福鼎大酒店看成‘A点、‘动车站看成‘B点,A、B两点间的距离是( ),这里有3个答案:一号线长7千米,二号线长5.4千米, 三号线长6.7千米。”学生都选择了二号线长。

以上的教学,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走二号线是最近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感悟到“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而且通过把实地变成A、B两点,用A、B两点间的距离来描述长度,让学生对“两点间的距离”又有了思维上的、认识上的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提炼是建构有效教学的根本,核心问题串联知识,凸显数学本质,适时用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就能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苏明强.提炼核心问题 启发数学思考——以《“重复”的奥妙》为例[J].福建教育,2017(Z1):87-89.

[2]方 嵘.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2018:46,75.

[3]陆玉辉.“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16):45-46.

[4]张玉平.让思维可见 让学习发生课堂教学感悟系列——大问题引领高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23-25.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空间观念直线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