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就+VP”构式语义分布及习得考察
2018-12-10孙安琪
孙安琪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就+VP”构式的18种语义,考察了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各语义功能的分布情况,与汉语母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就+VP”结构的习得顺序应该为:承接>范围>时间>说明>情态。在每一类别的内部对具体语义的难易程度做了简要的描述、推测和说明。
关键词:“就+VP”构式 语义类别 习得顺序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就”是一个使用频率高,功能复杂的词,词性涉及副词、连词、介词、动词,也可以作为成词语素参与构词。在副词词性下,还包括范围、时间、说明、语气等多种语义功能,当语义指向为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结构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语义,因此历来是研究的重点。
(一)副词“就”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副词“就”的研究,总的来看分为语法意义、语义指向、就的主观量、“就”与“才”的对比研究四个方面。
马欣华、常敬宇(1980)最先对副词“就”的语义进行了详细描写,列出了副词“就”的17个义项。陆丙甫(1984)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指出“限制范围”是副词“就”的主要作用,此外还有强调“语气”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注意到了“就”的轻重音表现,对今后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邵敬敏、饶春红(1985)提出了“指”“项”“联”的概念,认为副词“就”是一个“双指多项多联”副词,既可以前指,又可以后指,还可以和句中多项成分发生联系,在语义上同时联系多个对象。周小兵(1991)从“就”和“指”的对比研究,认为从语义指向上看,“就”的大部分用法属于限定体词。贾其华(1999)指出,“就”既可以限定体词,也可以限定谓词,但限制的对象一般在“就”之后,这时,语义指向既可以是前面的体词,也可以是后面的谓词。
“语用标量”(pragmatic scale)是Fauconnier(1975)首次提出的。在国内,施关淦(1988)最早对“就”的主观量进行了研究,认为时间副词“就”不一定单独表示时间或者时量,而表示说话者在时间方面的主观看法。陈小荷(1994)明确提出来了“主观量”,分析了“就”“才”“都”的主观量,认为“就”无论是前指还是后指,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李宇明(2000)讨论了“就”作为语气副词的主观量问题,提出了“就”后面的表量成分表示的是主观大量时的条件,即如果“就”前面出现了限定范围的词语(特别是表示范围小的词语)、表示时间短或不经意之类的词语。
沈家煊(1999)从对比分析了“就”在数量、时间、时体、情态等次类上的相关值和参照值,总的来看,“就”是一个有标记的正向词,相关值>参照值。也就是说,说话人主观期待的值大于实际值。
王还(1956)最早将“就”和“才”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描写,从表示时间、表示数量、表示条件、表示“只”、在动词前面表示时态这五个方面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白梅丽(1987)最早从语义增减的角度对“就”和“才”的语法意义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用“正”或“副”,用“增值”或“减值”来衡量二者在表示时间、方向、数量等功能时的语义值。
(二)研究主旨
以上研究对后来副词“就”的研究有开创之功,许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就”的语义类别和句法形式进行分类、细化和描述。但长期以来,对副词“就”的各项语义在共时语言中的使用分布情况还少有量化的研究,与中介语使用分布的对比研究也不多见。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结合汉语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已有的“就+VP”结构的具体语义以及“就”的类别是否有进一步的补充?
第二,汉语中介语中,“就+VP”结构语义的使用分布有何特点?与汉语母语有何异同?
第三,这种异同表现出留学生对“就+VP”结构怎样的习得顺序?
(三)研究范围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就+VP”结构的语义,本文筛选和研究的语料中,副词“就”的语义指向都为紧随其后的动词或动词结构。例如:
(1)你们非要带我去看比赛,我就不去!
(2)谁说大家都要去看比赛,我就不去!
例(1)中,“就”的语义指向为后面的动词“不去”,表示强调情态,对“不去看比赛”这件事情持有坚定的态度,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例(2)中,“就”的语义指向为前面的“我”,表示只有“我”不去,“就”虽然也是表示范围的副词,放在动词之前,但是并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就+VP”结构的语义特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以及两个语料库中“就+VP”相关结构的实际用法,本文按照“就”的副词类别将出现的各类构式及语义归纳如下1: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通过检索“就”,在两个语料库中分别下载了前50000条语料和前20000条,经过Segtag分词标注处理后,使用Ultraedit软件进行再次加工,只保留与“就+VP”形式一致的语料:
邓小平/nr 同志/n 早/a 在/p 1977年/t [就/d] 指出/v:“我国/rn 现在/t 科研/n 人员/n 少/a ,队伍/n 小/a 。 ”(CCL语料库)
除了/p 广州/ns 以外/f 我/rr ;[就/d]; 去/v过/ug 韶关/ns。(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二)数据统计
经过处理,在CCL语料库中析出49412条语料,在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庫中析出12399条语料。接下来,把语料文本放入excel中形成以“[就/d]”为中心的三列表格,并各自随机选出2000条做进一步的详细筛选和语义分析,分别得出1380条、1984条语料,本文按照得出的语义表格进行标注,将两个语料库中“就+VP”结构的绝对数量对比统计如表2,各项语义排序和占比统计如表3:
将更直观的百分比对照呈现如图1:
将排序差统计如表3:
四、结果与讨论
从绝对数量上我们关注到,在相同数量的“就+VP”语料中,CCL语料库中副词“就”的语义指向为后面动词结构的句子远少于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在筛选和标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就”指向主语等其他成分的句子在汉语母语者中更为普遍,二语学习者的“就+VP”结构使用中,99%的“就”语义指向都为后面的动词,也就是说,在副词“就”的语义指向选择上,汉语母语者比二语学习者更丰富多样。
(一)语义11、12
语义11:
(3)(女性)失去与男性平等自由参与公共领域的机会,她们的地位就变得不平等了。(CCL语料库)
(4)当本国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国内的价格水平就会上涨。(CCL语料库)
语义12:
(5)一到周末,他就带我去公园玩。(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6)我们一做错了什么,她就会马上骂我们。(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从“就”的功能类别来看,无论是汉语母语语料库还是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其中,“就+VP”结构中,“就”表示“承接”时(序号11、12)使用率最高,CCL语料库中共492例(序号11:440例,序号12:52例),占比35.6%,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共596例(序号11:344例,序号12:252例),占比3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者比例相当,但是二语语料库中序号12使用率排名第一,母语语料库中序号11排名第一,这说明,二语学习者在使用“就”表示承接的时候,更加倾向于选择“一(刚)……就……”这一固定结构,对于语块的记忆和选择,也是符合语块习得研究的。(谭爱华、廖维娜:2015)
(二)语义13、14
表示解释说明的语义13(对前面的名词或情况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14(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名词或情况),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率也都比较高。
语义13:
(7)我们许多人现在都愿意承认科学工作的范围要比经验工作大得多,也就是说,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扶手椅上的心理学家(即理论心理学家)。(CCL语料库)
(8)狗的性格也像它的主人一样,就是不喜欢开玩笑,非常酷。(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语义14:
(9)“彼于致福者,为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他所待者,就是风。(CCL语料库)
(10)我发现从韩国来的家人给我的礼物,就是相册。(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语义13、14中,副词“就”后面大部分是“是”字结构或“是”字句,还有一部分由“也就是说”来引导的解释说明成分。主要原因在于,“就是”这一状中结构已经凝结成复合词成为汉语中的常用词,对于母语者和二语者的选择和使用都没有困难,加之“是”字句也是汉语中常见和重点学习的句式,因此13、14这一语义和相应的结构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都在前列,也不足为奇。
另外,“是”字句的复杂度和难度对于二语学习者也不小,CCL语料库中这两个语义的使用率高于中介语语料库,原因也在于此。
(三)语义7
在“就”表示时间时,语义7(未然,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发生或者变化)的使用上,中介语的数量和占比都超过了母语。
(11)今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从春秋战国来讲中国哲学。(CCL语料库)
(12)因为宿舍十一点就要关门,所以我们要赶快回宿舍,免得门关了。(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13)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四月了。(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其他表示时间的语义中,“就”的使用并不占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原因在于,留学生接触副词“就”比较早,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对比,所以在与时间副词的搭配上、对已然和未然的区分上,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也不够熟练,倾向于使用表示未然的简单结构。
以《发展汉语》为例,教材中直接出现副词“就”的讲解虽然比较早,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就”在第一册出现,表示时间的在第二册出现,但是相关的语法讲解还不够系统,对“就”的一些语义功能和义项并没有做出正面的讲解,如“强调数量多少”“强调动作发生的晚、用时长”等义项;对涉及的义项,如“强调说话人认为动作行为发生得早或快,事情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这一义项,只是解释为“强调事情发生得早或快”,讲解简单,不够全面,。
表示强调情态的
(四)语义17、18
在中介语的使用中,表示逆转情态的“就+VP”在数量和占比上远少于母语使用,表示深究情态和强调情态的用法也不占优势,只有表示将就情态的用法在数量上超过了母语。
语义17:
(14)杀了鸡,猴果然就害怕了。(CCL语料库)
(15)朱子的权威太大,朱子讲大学,所以人人讲大学,就是王阳明也是从大学入手。(CCL语料库)
(16)不过我很了解,他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语义18:
(17)不仅是在这本书中,就是在现实中和新闻中,我们看到了多少这样的事件?(CCL语料库)
(18)多多少少先卖了换一点钱再说吧,以后再画衣服更好的作品就行了。(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19)就拿我来说吧,你要是去问认识我的人,我是怎样的,他差不多会这样说。(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与表示“范围”“时间”“承接”等都不同,在表示情态这其中还加入了“主观”这一義素,这就已经比其他几类给二语学习者的理解和使用增加了难度,而表示“逆转情态”的“就+VP”结构,表示的是由于对某种情况或现象的主观否定而形成的对立和转折,因而表示“故意跟客观情况或人们所期待的相反”,因此无论是从“就”的语法化还是留学生的理解认知上,语义17都处于末段,不容易被习得和调动,因此使用率并不高。
在日常交际中,“X就X”“不X就X”等固定用于可以表示将就情态,一些经常用于口语中的“就+VP”的惯用格式也可以表示将就情态,如“舒服就行”“那就算了吧”等等。可以说,在所有表示情态的“就+VP”语义中,语义18更接近日常使用,因此相对于其他三项,更容易被二语学习者习得。
五、结语
总的来看,“就+VP”结构共可分为范围、时间、承接、说明、情态五大类,细化为18种语义。
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使用来看,承接类和时间类的数量和使用量最为接近母语者的使用,原因在于,“就”在从动词到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中,(时间)距离近当属第一个步骤,因此也更容易被理解和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复杂性,时间类细化出多项语义,因此二语学习者在时间类内部的理解和运用上呈现出了不平衡的现象,在承接类的使用中也更倾向于选择12,而较少选择无标记的非语块形式11。
在范围类的各项语义中,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使用量都不高,原因可能与语料数量有关,但更有可能的是,由于需要与数词结构连接使用,因此还要考虑到是否需要这样的语义结构或语言的简洁性。但从为数不多的二语语料来看,表示数量范围的准确率比较高,说明范围类语义也是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语义。
由于“就是”“也就是說”“是”字句等词、语块、句子的复现率比较高,因此相对于所有的语义来说,13、14也是二语者使用率较高的语义。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断定这就是最先被他们习得的语义,因为,“是”字句的复杂性导致句子的正确率并不高,因此表达这一语义的“就+VP”结构的习得,还要看他们对“是”字句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从使用数量和占比来看,表示情态的“就+VP”结构最容易给二语学习者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因此使用率较低,而且与母语者的对照中呈现出严重的失衡情况。
本文首先可以大致得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就+VP”结构的习得顺序应该为承接>范围>时间>说明>情态,并在每一类别的内部对具体语义的难易程度做了简要的描述、推测和说明,但由于语料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对语料正确率缺乏具体完整的统计,因此本文暂时没有将18个语义综合在一起进行习得顺序的排列。
另外,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副词“就”的语法化历程、教材的编排和讲解、二语学习者对语块的以来和掌握,都是影响“就+VP”结构习得的因素,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加注意和调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19.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白梅丽.现代汉语种“就”和“才”的语义分析[J].中国语文,1987,(5).
[5]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6]Fauconnier·G.Pragmatic scales and logical structure.[J].Linguistic Inquiry,1975,(3).
[7]贾其华.限定副词“就”语灯指向及语句的语义蕴含[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3).
[8]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1).
[9]陆丙甫.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J].汉语学习,1984,(1).
[10]马欣华,常敬宇.谈“就”[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
[11]邵敬敏,饶春红.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
[12]施关淦.试论时间副词“就”[J].1988,(4).
[13]谭爱华,廖维娜,基于语料库的语块习得模式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C].2015年5月。
[14]周小兵.限定副词“只”和“就”.[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15]王还.“就”和“才”[J].语文学习,19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