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学阅读促进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8-12-10于春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于春红

摘要:农村历史教师老龄化、专业知识陈旧和专业发展积极性不足的现状,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史学阅读能够提高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农村历史教师的史学阅读和专业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力、学校助力以及教师自身努力,多方合力,共同促进。

关键词:农村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史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36-04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6年和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规划和新版课程标准相继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阶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也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发展为唯物史观、时空观等“素养目标”。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者——一线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历史教师,其专业素养能否胜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专业发展状况能否适应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及如何改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史学阅读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因年龄、职称、学历、学科地位等方面的因素,农村历史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知识老化、职业倦怠和专业发展缺乏进取心、干劲不足、后劲乏力的现象。

1.教师老龄化,缺乏专业发展的热情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坐落在城乡接合部的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共19人。自2005年到现在,我校近15年未再进过一位新教师,当然历史教师队伍也就未曾补给新鲜血液,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其中50岁以上2人,45—50岁之间2人,40—45岁之间5人,35—40岁之间9人,35岁以下1人,最小年龄为34岁,教师结构不合理。最年轻的教师工作时间都接近15年,初为人师的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激情、干劲已大打折扣,专业发展的热情缺乏。年龄大的教师用于锻炼、养生等休闲的时间相对多了一些,而用于读书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使读书也大多读些“闲书”,而非专业书籍。历史教师对于晦涩难读又难懂的史书,读的就更少了。有的农村教师还得帮忙做农活,进行史学阅读和专业发展的热情更是不足。

2.教师职称晋级困难,专业发展积极性不足

职称评定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职称评定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杠杆。但当教师的职称评定遇到瓶颈、职评无望时,教师的干劲会受影响。

在职称方面,我校40岁以上的9位历史教师有8人评上中小学高级职称,40岁以下的10位有1人评上中小学高级职称,其余都是中小学一级职称。近几年,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大幅缩减,出现几十个条件充足的教师竞争一两个名额的现象。因历史学科处于“小科”的地位,又没有竞赛辅导奖,历史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不占优势,竞争力不强,导致连续多年难以再晋级,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受挫,干劲不足。

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家二孩政策放开后,农村地区响应较积极。我校19位历史教师有8位生育二孩,40岁以下的10位教师有7位生育二孩,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专业发展精力。

40岁以上的教师用于专业成长的时间和精力较充足,专业能力也较强,但他们普遍认为能评上中小学高级职称就已经很不错,满足于现状,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止步不前。而40岁以下的教师因家庭牵绊和职评无望等,对教师专业发展望而却步。农村历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普遍出现了“有力无心”“有心无力”两个发展断层。“熬教龄”“等退休”就成了一种现象。

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箭已在弦,这种“等”着干的状态,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3.专业知识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

一些教师认为积累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教学经验,足以应对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史学阅读来更新和丰富专业知识,尤其农村教师因对专业史学图书资源的占有上的劣势,更是很少读史。教师知识陈旧,史学视野狭窄,课堂教学内容干瘪、枯燥无味。2003年开始的課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2003版的教材也用了10多年,教师积累的教学资源被循环使用了几个轮回。教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啃老本”也成了一种现象。

新版课程标准从2013年教育部启动,到2017年定稿,已正式出版发行。而农村历史教师对“核心素养”等概念,只闻其名,不知其意,一知半解,混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课程观念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双基”和“三维目标”层面。从近年来历史教师上传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资源看,教学设计还是依照过去的“三维目标”,没有体现新课程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

农村历史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化的史学体系、固化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新时期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农村历史教师作为农村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二、史学阅读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而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史,也是一个教师的阅读史。教师通过阅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格局和成长点。史学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专业素养的发展,如果也用“核心素养”来概括,主要包括:史学素养和教学素养。

1.史学阅读有利于核心素养下教师史学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1],并指出“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从对“史料实证”的概念解读中可知:“史料实证”是指要对史料进行辨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同时“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对什么是“史料”做了界定和分类,其中包括文献史料、图像史料、音像史料和电子书、电子期刊、网页等数字资源。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必须重视搜集、整理、辨析”,这些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进行史学阅读,进行实证的史料也主要通过大量的史学阅读进行搜集获取,然后再整理、辨析。

历史教师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的过程,也是进行史学阅读的过程。史料阅读有利于丰富历史教师的史学知识,获得史学认识,拓宽史学视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有利于教师科学认识历史规律、探知历史真相,生成史学情怀,促使教师史学理论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历史观念、历史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历史教师史学素养的提升。

2.史学阅读有利于核心素养下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的第三部分“选修课程”的模块二设计为“史料研读”,强调开展学生的史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度研读,并提示:“一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的材料,二要确定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范本及适当的数量”[3]。新课程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史料时,自己必须先进行史学阅读,在课前搜集、占有大量的史料,才能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史料研读的范本,否则新课程下的史料研读选修课教学就很难有效实施下去。“要提升广大教师史料教学能力与水平,史学阅读绝对是一个关键的‘阿基米德支点。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史学阅读,史料教学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4]

史学阅读使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有利于历史教师更好地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立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历史教学的品质。教师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史料进行理性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历史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三、多方合力促进史学阅读助推专业发展

史学阅读是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但对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历史教师来说,要把史学阅读落到实处,仅凭个人努力是很困难的。农村历史教师经济能力低下、远离市区,对图书馆等社会资源的占有机会较少,而史学阅读不是普通阅读,在阅读内容上有特殊的专业要求,需要拥有大量的史学资源。这就需要外部力量与自身主体多方聯合,提供环境与资源,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农村历史教师潜心史学阅读,致力专业发展。

1.主管部门发力

当前农村历史教师的老龄化、知识老化、职业倦怠和专业发展缺乏进取心、干劲不足等状况以及很少进行史学阅读,并不是某一个学校存在的现象,在农村学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力,从顶层战略设计上进行调整,在政策上进行引导,促进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

以引力激励历史教师开展史学阅读。如徐州市教育局的“三师提升工程”,采用市、县两级由“青年良师、带头优师到领军名师”阶梯培养的思路,并对获评的教师进行补助,评选条件上降低农村教师在论文等方面的要求,激发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一些农村历史教师也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进行史学阅读,以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这种上层设计,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引力。

以压力倒逼历史教师进行史学阅读。如徐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借用高考标准化考场,全程屏蔽、监控,实行网上阅卷,成绩排在所在县区同一学科50%之后的不得评优评先。在考查内容上,高中历史学科为:高考题、考试说明、2017版的新课程标准,以及设计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授课。历史教师在考前忙着查找考试说明、新课标等资料,开展有效的史学阅读。这种上层设计倒逼着历史教师进行史学阅读,通过压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学校助力

农村历史教师的史学阅读和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保障。学校内修格局、外造氛围,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有助于历史教师的史学阅读与专业发展。

内修格局与外造氛围。学校发展格局的提升,会使教师扩大眼界和提升活力,促使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格局和成长点。农村历史教师的史学阅读离不开学校阅读氛围营造和史学素材的提供。以我校为例,作为农村中学,为实现弯道超越和高位发展,引进智慧课堂、极课大数据,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人文艺术课程基地、江苏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的发展格局大幅提升。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教师论坛,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系列阅读活动,推动教师阅读和专业发展。建立国学馆、史学馆,充实史学典籍;订阅《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史学期刊,提供史学阅读资源。在教师阅览室提供咖啡,为教师提供舒适愉悦的阅读环境。学校内修发展格局和外造阅读氛围,增强了历史教师的发展意识和阅读意识,国学馆、史学馆的开设以及大量史学典籍、著作、核心期刊,有助于历史教师的史学阅读,促进了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走出去”与“请进来”。学校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组织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走出去”和“请进来”,表面上是教师与专家、高手对话,实际是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技巧、眼界等方面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最大意义是对教师思想意识的冲击,改变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麻痹、自满和安于现状的心态,解放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教师自我给力

外部力量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主要还是靠自身努力。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史学阅读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阅读内容博约。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史学阅读要做到博观而约取。进行经典阅读、深度阅读,注重史学阅读的数量和品质。通过史学阅读提升史学素养和教学素养。阅读历史专著、重点专业期刊、重点期刊中的专业论文、史学理论著作等相关史学内容,增加史学的厚度、宽度,提升史学素养。有针对地阅读历史学科的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细读历史教材、深思历史习题,积累学科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养。

阅读手段多样。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阅读介质进行史学阅读,把互联网阅读和纸本阅读结合起来,线上线下两种阅读介质融合并重,来提升史学素养和教学素养。

农村历史教师因经济能力、区位等因素,对纸本史学资料占有较少,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阅读史学经典,追求阅读质量,寻微探幽,潜心研读。

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数字阅读,进行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阅读,服务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活力与效力。充分发挥QQ、微信功能,把平时史学阅读中的优质内容或与教材联系密切的内容及时拍照、截频、收藏、转发到备课组、教研组的QQ群和微信群里,供其他老师分享阅读。撬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的QQ群和微信群的阅读功能,改变过去仅仅广而告之的作用,打造书香备课组、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讨论QQ群和微信群中的历史素材,把集体备课打造成小型教师论坛,结成农村历史教师阅读共同体和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历史教师共同成长。

同时教师在史学阅读时要做摘抄、记录,读过留痕,做读书笔记、读书博客,随时记下心得体会、观点灵感,勤于笔耕,把史学阅读与史学写作结合起来。

通过学校的助推和主管部门考、评等制度的引领,农村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提高。通过史学阅读,农村历史教师史学素养、教学素养等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相信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会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5.39.

[4]何成刚,沈为慧.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6(21).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