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匹配

2018-12-10余榴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余榴榴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数学课堂练习能充分地考虑学习的内容、目标和练习的形式,并能做到最佳搭配,教学效果就会好,反之教学效果就会差。

关键词:数学课堂;练习匹配;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还是评议课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帮助等。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时间是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所谓的练习就是一种反复的学习,或者是为了巩固某一学习效果而布置的作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练习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巩固知识需要练习,形成技能需要练习,掌握方法需要练习。还有,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练习中形成的;学生的知识变成能力是在练习中实现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在练习中养成的。但是,在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意练习,学生练习的效果特别差这样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练习形式的单调,练习内容缺乏趣味,练习时间长造成学生疲劳,教师缺少激励措施等因素叠加造成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设置的练习不匹配造成的。笔者本人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课堂练习的匹配问题。

一、数学课堂练习不匹配后果严重

关于数学课堂练习不能匹配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不想从理论上去探讨。先打个比方,“练习”就好比栽树后,我们想要小树活过来,并想它快快地长起来,所采取的所有行动。土壤中水分明明足够,你还要拼命地浇水;小树明明缺水,你却不给浇水,认为新栽的树不能多浇水,水多了树会被淹死;新栽的树明明不能施工业化肥,你偏要给它再施尿素……你这样去做,树能活过来吗?树不死那才怪呢。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种树一样。学生刚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或技能,我们没有根据小學生的学习规律,没有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即学情,而是胡乱地弄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瞎练,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可能还会搞乱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这哪儿是学习,简直是遭罪。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课的前面部分还是顺利:(1)出示主题图,问:“你看到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也按照教师的想法说出了“角”字;(2)“老师把这三个物体的三个角描写下来!”如下图:

教师接着引导:“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你们看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沉默了,没有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问了几遍,仍然没有一个学生想发言的。这时教师急了,但教师还是想让学生自己能讲出来。教师改变教学环节,立即出示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学生还是没有要发言的,教师只好一个一个指着图问:“这个是角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它开口向上了,尖子向下了”……“第二个是角吗?”“是的,有个尖子,两个线”……

这里先不讨论这位老师引导的是否恰当,我们先来讨论他在这儿安排的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合适吗?匹配吗?

教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其实教师心里默认了:学生已经知道判断角的标准了,然而小学生脑中没有形成角的本质特征。就是我们成人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有标准,没有标准怎么去判断?孩子也是一样,何况孩子就是知道了标准,也不一定能利用标准进行正确的判断。在小学生心中,没有角的正确表象,不知道角的本质特征,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这样练习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不但不能为学生初步形成清晰角的表征,还可能让学生对数学上角的认识更加模糊混乱,这样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而且像这种判断型的练习,应当配在学生对概念或知识基本理解和掌握后布置,用来进一步巩固加强辨别对刚学过的概念或知识的认知,而提前使用是不合适的。

二、数学课堂练习如何做到最佳匹配

数学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练习的最佳匹配,能让达到的目标时间更少些,达到目标更早些,达到的目标更好些。练习的最佳匹配,也就是设置的练习恰当,可以减少学生走弯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一般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内容,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还有练习的形式等方面来进行练习设计。

1. 新学习的内容,搭配模仿练习

当小学生刚刚学完某一新的数学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让学生练一练。例如,读数写数、运算顺序、笔算竖式、画图、解方程等,这些有显著程序性的知识,小学生又必须掌握的,特别适合配搭一些模仿性练习。设计的模仿练习,应当与前面的典型例题结构、形式、叙述方式、情景、解决的程序等尽量相近,只是改变一些数值,主要想让学生熟悉这类知识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和操作程序后,逐渐改变练习形式、叙述方式、情景等,即平时我们所说的变式练习。

2. 需记忆的部分,可以采取反复练习

有的数学知识不仅要理解、掌握,还要熟练牢记,这部分数学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像2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口诀,常见的数学量关系,各种常见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数位顺序等。这样数学知识对学生终生有用,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必须让学生扎实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达到熟练记忆,到一定时候要达到自动化程度。这些练习可以放在课的开始,可以安排在课的中间和课后,但尽量不掺混在其他有思维性练习活动中,以免学生对其他认知的影响。这种练习形式又称为强化练习或强化训练。可以采取集中练习,也可以采取分散练习。为了小学生兴致,可以采取竞赛,如比正确率,比速度等形式,对比赛优胜者,进行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3. 易混淆的知识,搭配对比练习

小学数学学习中,类似的、相近的、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多的。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分辨其异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将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分析、区别、判断等,搭配一些判断题、选择题、说理题等比较适合,也可以组织辩论赛等。

4. 重点难点关键,搭配专项练习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那些极具基础性、迁移性的重点知识,远离小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域的难点知识,对小学生学好数学会起关键作用的知识,教师都应当设计针对性练习,指导小学生进行专项性练习,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夯实基础,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例如,小学生在笔算时,经常会丢掉进位数,教师应当针对这点设计专项练习,题型有:该进位的没有进位;不该进位的进位了;进位数多了或少了,等等。将这些题让学生判断并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错了,错在哪儿?把错的改正过来”)……

当然,数学课堂练习的搭配方法不止上面四种。其实,还有很多种搭配方式,例如,将有争议的问题,配搭辩论的练习;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时,可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操作练习,通过看、摸、割、移、摆、拼、想象等相应的练习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数学课堂练习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更不能随意拼凑了之,而是应该根据所教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达到最佳匹配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这样看来,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匹配还是需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好好研究的。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