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税收政策态势及其稳定效应

2018-12-10汪胜洪

中国经贸 2018年22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税收政策

汪胜洪

【摘 要】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来说,税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实行的税收政策也正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税收政策态势进行分析,了解中国税收政策发展变化以及当前政策的内涵,并通过探究税收政策的稳定效应,为提升对税收政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以及依据。

【关键词】税收政策;社会经济;税收稳定效应

一、引言

在市场运行的过程当中,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制定以及修改,通常都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时代的需求而进行,我国有关税收政策的态势以及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民生所产生的稳定效应,是来源于社会的需求以及变化,同时在税收政策当中的主体、目标、手段等,和政策的效果评价以及信息反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

二、中国税收政策态势

1.中国税收政策发展变化历程

中国的税收政策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税收政策作为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重要政策,在制定和改善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考虑社会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才能够保证税收政策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首先是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平衡的时期,我国自从建国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地区之间在建国之初逐渐形成了平衡发展的现象。在1953年我国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在社會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财税体制,并逐步放松,目的是为了能够减缓地区之间的差距。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税收开展工作都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权利,但是主要的税目增减调整还是依靠中央的政策。接下来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之后,针对我国社会发展当中所出现的新形势,我国针对社会经济建设所采取的政策也产生了变化,自此以后我国针对全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了适应这个政策,相关税收也进行了一定的支持。很多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优势率先发展,例如东部沿海等地,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深圳,由于便利的交通靠近沿海,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深圳一跃成为我国的新兴城市。在部分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针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变动也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例如为了能够保障东部地区发展的迅速和稳定,国家实行了利改税的政策,即是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开展不同的税率,全国统一开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中,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合理的税收政策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剂。不同的具体省市,结合自身特点也开展制定了一系列能够保护不同经济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后是21世纪以来开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能够缩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之间的差距,并且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我国针对西部地区也开展了特殊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有在西部地区设定一些国家鼓励企业并且在税收方面加以缩减,促进企业发展的效益提升,并且不断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加以改善。

2.中国税收政策含义

税收政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在税收方面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国家和政府所利用的税收手段,都是希望可以有效将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1998年以及2008年,为了应对经济的萧条,我国政府对于社会采取的经济政策是较为积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开展增加公共投资,并没有实施减税反而加强了税收征管。这一期间内部对于税收的政策变化是为了可以保证税收政策向顺周期的方向发展。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针对税收政策开展的一系列变革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自此以来税收收入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模式,也是由于受到了税收政策态势的转变。税收政策态势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成为了国家的态度的一种代表。我国针对税收规模的变化,需要能够保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以及产出的稳定。政府的经济策略必须要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政府为了保证国家运作不受到经济的制约,必须要采取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支持政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三、中国税收政策的稳定效应

1.中国税收政策的稳定效应体现

税收政策的实施的过程当中对于国家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税收政策当中,和社会相连接的部分是不可获取的。就我国目前实行的税收政策来说,结合不同地区之间的特点,在税收的方面也会具有一定差距。我国当下实施的政策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战略而进行调整的,税收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效应,在已经制定的税收政策当中,税收制度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自动逆向经济调节。经济发展当中如果出现了较为缓慢甚至是停止的现象,那么税收收入就会由于经济发展的停滞而自动减少,如果经济发展进入到了通货膨胀的时期,那么也会导致税收收入的总量增加,一次实现了对于总需求的抑制。税收政策的这种稳定现象也成为了一种对于整体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控,但是这种调控的能力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不能够完全决定经济发展的态势。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特点也包含了税收效益对于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实力,如果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一个国家的税收主权受到了威胁,那么也是一种对于主权的侵蚀。国家经济主权离不开税收政策的调控,例如在全球贸易区域化的背景之下,北美自由贸易区或者是欧盟等经济体能够在区域范围之内开展统一税务制度的经济贸易,成员国家向团体递交一部分的权利,这样才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为了能够保障国家的主权不收钱饭,在进出口贸易的关税方面也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在税收原则当中,税收稳定原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稳定的内涵就是通过税收增强对于宏观经济的干预程度,从而实现保证经济平稳的目的。首先税收稳定可以有效保证各种价格调价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社会经济发生了通货膨胀之后,那么也是表明社会当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都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这也意味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够被充分调动利用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提升所得税税率,也就实现了有效的价格稳定调解目的,反之亦然。并且伴随着税收的条件,对于社会的稳定效应还体现在了充分就业的方面,当国家内部的失业现象较为严重时,税收也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2.税收政策稳定措施

为了能够充分体现税收的稳定效应,保证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就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稳定。首先,可以采用加强财税政策和产业、金融政策协调的方式来进行,在国家的不同地区当中,财税政策都能够体现出有效的经济调节作用。财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但是在制定过程当中不能够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结合产业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形势。例如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信贷政策,保证能够给予良好的发展前提。其次,在完善资源税以及财产税体系方面,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保证能够将一些自然资源纳入其中,减轻税收的负担,保证不同的地区能够有效将资源转化为经济和财政的效益。有关财产税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也是保证税收稳定的一点,能够有效提升财产管理水平。同时,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必须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和特色产业,发挥出本地的特色,例如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东南发达地区以及老工业基地等地区,都要开展不同的税收政策来稳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来讲,税收政策的制定以及税收政策的效用都离不开社会的具体环境,伴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税收政策来说也需要不断结合时代的特点发生改变和进步,税收的政策态势表现了税收政策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形势,帮助国家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税收政策对于社会的稳定效应也是建立在其科学化、合理化的背景之下。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税收政策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充分了解时代的具体需要。

参考文献:

[1]林龙.中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5):53-57.

[2]李菁菁,朱为群.增强中国税收制度健康保护功能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7(36):21-23.

[3]刘佐.2016年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要调整[J].经济研究参考, 2017(22):51-82.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税收政策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税收政策研究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促进西安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与完善方式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初期不稳定因素与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