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变革

2018-12-10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

喻 坚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变革

喻 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素养、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在此视角下的体育教学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传统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师生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相比较,完全是全方位、颠覆性的革命。

核心素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品格;体育能力;体育教学;教学变革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度热议。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如何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变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无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素养、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辨析

1.1 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关于“素养”一词,我国早在《汉书.李寻传》中就有记载:“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素养”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强调其是后天习得和养成的[1]。国外,素养“competency 或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还可以解释为合力奋斗。但以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认知与非认知的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2]。并同时认为:素养本身是后天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习得的,并非一生下来就有如此的心理特征。

它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有计划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自觉培养学生其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而欧盟对“素养”界定是:“素养是适合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3]。随着人们对素养探讨的不断深入,如今人们对素养又有了新的共识,即素养不仅涉及知识与技能,而且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养属于个体心理特征的范畴,它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实现代际的积累与传承。人的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必然带来素养的发展。不过,素养是离不开知识的,离开知识的素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素养与知识密不可分。实践乃素养之母。因此,素养的形成只能以主体能动的活动为基础。可以说,没有主体能动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素养的发展,人的素养正是活动方式诸要素的内化与外显。总之,素养是个体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主体能动的活动形成的,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等各种因素在内的复合整体。它具备“可教、可学、可评、可测、可维持但不可授”的特征,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4]。

1.2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促进个人实现成功和社会良好运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集合体”[2]。欧盟(European Union)指出:“核心素养是所有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所需的那些素养”[3]。它是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我国学者钟启泉教授则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4]。褚宏启[5]、石鸥[6]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或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是个体应具有的起基础和支撑作用的素养。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7]

纵观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我们无论对核心素养如何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核心素养不是一般性的、综合的、全面的素养,而是“关键的、少数的素养”或“核心的素养”。换句话说,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的素养或关键的能力”。其实,在我看来,面对世界经济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想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每个人最应具有的“两大超级”核心素养,那就是:创新能力和健康素养!

总之,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尤其是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进行培养的。核心素养不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或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简单组合,甚至相加,而是一种升华和超越!它只有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才能得以体现。简言之,核心素养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

1.3 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目前,国内外有关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关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杨文轩教授认为的:“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或参与日常身体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符合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殊品格和关键能力”。[8]与此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在遵循“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综合体育应用人才。于秀梅[9]、尚力沛[10]等人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认为:体育和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体育社会情感与品格是个体应具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并且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对象是在学校中的学生这一群体,而体育核心素养关注的对象则是社会上的人。

而笔者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或参加日常身体锻炼,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和符合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主要涉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理念、体育运动技能、习惯、体育与健康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简称。正如:语文指的是语文学科;数学说的是数学学科而也。简言之,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若用公式表示,笔者在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提出的:素养=(知识+能力)态度[11]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核心(知识+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从属于体育素养,应是体育素养中关键的能力或核心的素养。对大众而言,体育核心素养应服务于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包含体育核心素养。值得指出的是,在构建我国体育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与体育教学新体系时,还必须要遵循以“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学生健康发展”[12]为核心理念以及“少而精”的原则,选择并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力争实现四个“素养化”,即: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素养化”;学生学习的“素养化”;体育教师教学的“素养化”以及课程评价的“素养化[13]。

总之,体育核心素养形成并非是体育与健康知识、行为、体育运动技能、情感和态度等诸多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社会中能够有效适应和处理各种变革及其困境的必备的、关键的体育素养。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最终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体育实践,在不断的练习、锻炼以及比赛中慢慢领会、领悟,直到形成。尤其是运动能力中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必须是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及身体承受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才能有效地掌握和发展。[14]

2 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变革

如上所述,体育核心素养只是仅仅回答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研究和优化体育核心素养,实际上,这些都不能完全实现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只有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转型和变革,才能真正落实和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不可否认,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面对有关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阐述,人们就不难发现相同的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称谓。有时却有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的解释。无疑这种“众说纷纭”的解释难免让体育工作者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就显得多么的必要!因为,它们是落实和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学校体育教育而言,体育核心素养是个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丰富的内涵远超以往的体育人才培养规格。从我国体育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来看,由“体质中心”逐渐演变成“三基”;从“三基”到“素质教育”“三维健康”再到今天的“体育核心素养”。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逐步推进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说,核心素养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契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次升华。

其实,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偏正词组,“体育核心”仅是修饰语,而“素养”才是中心词。基于素养的内涵,知识意味着一种探究的对象或应用的资源。素养的形成只有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态度获得充分的调动才有可能;素养的发展强调以问题解决、交往协作为核心的知识运用。教学观念的转变、传授、训练意义上的知识累积并不带来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必须要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上进行全面深化和改革,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教学转型和变革。可以说,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它与传统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师生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传统体育教学与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的具体区别见表1。

表1 传统体育教学与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完全是全方位、颠覆性的革命。毫无疑问,在传统体育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学背景下,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变革将面临许多阻力。但是,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教学必须从根本上促进体育课堂转型与体育学习转型。实现体育教学的“大转型和大变革”。之所以要实现体育教学的“大转型和大变革”,这是因为,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以及体育素养的形成依赖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活动而不是体育教师的教导活动,体育教师的教导只是学生体育素养形成的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要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体育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体育教师的教导为中心。以学生体育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所学体育内容的教学,进行深度体育教学。必须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技能置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并转化为体育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理念走向实践,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能力和体育品格形成以及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标。

[1]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6~73.

[2] 张 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0-24

[3]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18.

[4]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5] 褚宏启,张一梅,田 一.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小学管理,2015(09):4~7.

[6] 石 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9~11.

[7]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27(10):1~3.

[8] 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J].体育学刊.2016,23(06):1~6.

[9] 于秀梅.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 2016,36(07):29~33.

[10] 尚力沛、程传银.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11] 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构建[J].体育学刊,2017(04):5~9.

[12] 喻 坚. 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213~215.

[13] 张 华. 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7~9.

[14] 喻 坚.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真义[J].体育学刊,2016(06):93~97.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Sports and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 Ji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 China.

That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cepts about literacy, core literacy and sports core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ports core literacy mainly refers to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physical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of sports. The sports teaching in this perspective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and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in the sports teaching goal, spor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metho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all is omni-directional, subversive revolution.

Core literacy;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sports; Sports character; Physical abil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G807.01

A

1007―6891(2018)06―0122―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29

2018-10-10

2018-10-1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体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