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面对未知的恐惧
2018-12-10蒋志洲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在遮住眼睛之后,我只能感觉到黑暗,那是一种面对未知的恐惧,因为不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将会遇到什么。
为了更直接地感受盲人出行的状态,记者模拟了两次盲道行走,结果远比想象中艰难……
第一次模拟
距离:50m
行进方向:直线
地点:虹梅路随机路段
方法:选择大约50 m的直线盲道,一把长柄雨伞充当临时盲杖,蒙上双眼。
过程:哆哆嗦嗦走完,用时3 min。正常人1 min大约可以走60 m以上。
第一次模拟走完,没有感觉特别难,后来才发现是模拟方法有问题。在模拟之前,我已经知道将要蒙眼走路,下意识将前方50 m的环境牢牢记住,形成一幅心理地图,知道前方没有障碍物,也没有坑。模拟失败。
第二次模拟
距离:50 m
行进方向:直行右转
地点:一条完全不认识的街道的转角处。
方法:直行距离约10 m,设定转弯行走40 m,其他不变。
过程:前10 m,走得还算顺畅,心理地图仍然存在,虽然强迫自己不要记住,但只要一蒙上眼睛,就会自动出现,这是本能。
到了转角,心理地图没有了,行进提示来自于脚下盲道和盲杖触碰。面对未知,很可怕,行进速度马上慢了下来,迈出的每一步,都要用盲杖反复敲打身前的路面,直至确认安全,才会行进。
30步左右,碰到了障碍物,凭借盲杖的敲击,判断为一辆自行车,走到跟前,往前再探,仍然是自行车。要继续行进,必须要离开盲道,寻找新的定位提示。
算上盲杖和手臂,我的延伸距离约1.8 m,我开始向右边移动,因为模拟是直行右转,那么此时我的右边应该更远离车道,更安全一些,希望能够用盲杖碰到街边的花坛边缘或者台阶来帮助定位。
动了两步,什么也没有碰到!由于移动的时候方向发生改变,这时我已经不能判断方向了,四周一片漆黑,手里只有一根棍子,很无助,也不敢乱走,因为根本不知道会走去哪里。
模拟结束了,虽然没能走完预定的距离,但确实体会到那种无助,还有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