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放材料优化大班读写区活动
2018-12-09卢文艺
卢文艺
摘 要: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自信、大胆。读写区,是幼儿园经常开设的一个活动区域,有效的读写区,是幼儿享受听、说、读、写的最佳去处。只有在读写区提供多样化、游戏化、生活化、动态化的材料,幼儿才有可能在读写区快乐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读写区 投放 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12-01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自信、大胆。读写区,是幼儿园经常开设的一个活动区域,有效的读写区,是幼儿享受听、说、读、写的最佳去处。在读写区,教师应该如何投放材料,促使大班幼儿有效开展读写区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1 多样化的材料,孕育幼儿的读写之苗
精心创设的读写区,应该为幼儿提供成为有效的说话者、倾听者、阅读者和写作者所需技能的学习机会,老师首要做的,就是为幼儿的说话、倾听、阅读和写作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保证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开展。
图书类材料。大班读写区投放的图书应该生动、丰富,能吸引每个幼儿读写活动的开展。比如栩栩如生的立体书、可以抽拉的活动书、形象逼真的发声书、拼拼讲讲的拼图书、亲力亲为的自制书、活泼动感的电子书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能力的幼儿对图书的选择。从图书的内容来看,教师可以投放动漫类、童话类、科普类、认知类等图书,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不定期进行更换。
表演类材料。所有的学习不一定都是游戏,但所有的游戏一定都是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表演类材料,鼓励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感受理解故事、学习人物对话、体验故事情感……表演类材料包括手偶、指偶、线偶、头饰、服饰、皮影等。如我们提供了童话《三只小猪》的角色头饰,表演区,孩子们积极主动的表演游戏如火如荼地进行:三只“小猪”戴上小猪头饰后憨态可掬,一只“老狼”戴上头饰后张牙舞爪,结合孩子们的表情、动作、体态……故事演绎的非常精彩,小观众们忍不住鼓掌喝彩!
操作类材料。在读写区,老师如果能提供一些自制的操作材料,用可操作的游戏材料保持幼儿的兴趣,那么幼儿就能在动动、说说、玩玩的游戏中获得发展,体验乐趣。故事盒、游戏话筒、感觉箱、故事大转盘、图画猜谜册等,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读写区操作类材料。如:我们做成三大块骰子,一块是表述时间的图文,一块是表述地点的图文,还有一块是表述事件的图文,幼兒玩掷骰子游戏,然后将三幅画面合起来描述,也可以根据三幅图进行想象和创编。
2 游戏化的材料,点燃幼儿的读写激情
读写区常规的图书类材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活动需求,只有不定时投放一些新鲜有趣的游戏性的材料,不断吸引幼儿,才能保持幼儿活动的热情,保证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我们投放一个大纸箱制成的电视框,幼儿走进“电视”,进行播报天气、播报新闻,大话故事、开心一刻……游戏性的场景再加上小观众的捧场,使得很多幼儿平时不屑于讲述的事情都可以在“电视节目”中精彩地演绎出来。再如“说相反”台历册,我们选取一些合适的相反图片,做成一本“说相反”的台历册,幼儿一边翻阅,一边说说相反的词语,并和同伴玩玩“我做你猜”动作游戏。在游戏化材料提供下,幼儿游戏化读写活动的开展更加积极主动,氛围更加愉悦轻松。
3 生活化的材料,绽放幼儿的读写之花
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读写区生活化材料的提供,使幼儿活动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源于户外的生态物。自然界也有很多材料可以被幼儿园充分利用,成为孩子读写区的材料,如沙子、树枝;泥巴、小石子等。如:我们提供了“有趣的象形字”图片,形象地展示“日”、“月”、“木”、“火”等一些笔画简单的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再提供泥巴、沙子和小树枝;或者小石子,鼓励幼儿在泥巴、沙盘上用小树枝来画画有趣的象形字、用小石子拼拼摆摆有趣的象形字,这样的书写,更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成功感!
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老师要擅于引导幼儿围绕生活中的经历来展开活动。如:我们收集了幼儿的旅游照片,在读写区中制作成了一块旅游墙,鼓励幼儿拿上游戏话筒,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旅游故事,滔滔不绝地讲述旅游中的趣事、新鲜事,幼儿的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
源于课程的延伸。儿童诗《春雨》是《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此活动结束之后,我们投放了与儿童诗内容相匹配的图片材料,并且制作了与句式相对应的图片底板,我们有意识地在底板上进行了留空,鼓励幼儿自己进行创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反复感知各各种重复的语言结构和汉字,学会了主动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4 动态化的材料,收获幼儿的读写之果
资源共享。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也为孩子购置了很多精美的图书,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班级读写区开辟一个“图书漂流角”,鼓励幼儿将自己家中的图书带到区域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图书内容,同时也可以邀请朋友来阅读自己的图书。一个学期下来,幼儿阅读图书的数量大大增加,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明显变多了,可谓一举两得。
调整更新。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新,既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又要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如在《制作小图书》一角中,我们投放了一些现成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图片,以及大树、草地、花园等场景图片,另外也提供了制作图书必备的剪刀、胶水、订书机等材料,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和形象,粘粘贴贴,编编说说,幼儿在区角中很快体验到了自制图书的乐趣。但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形象,对故事的场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老师撤掉了现成的图片,提供了纸、笔,以及一些简笔画的工具书,鼓励幼儿绘画表达,自由创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查阅工具书。果真,孩子的故事更加生动了,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森林、神秘的大海,都成为了他们故事的发生地点,机器人、大恐龙、小海龟……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他们稚嫩的笔下诞生。待幼儿的故事成型后,我们又提供了录音笔,鼓励幼儿将故事录下来,既可以放给自己听,也可以放给好朋友听,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增强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读写区材料,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在读写区提供多样化、游戏化、生活化、动态化的材料,幼儿才有可能在读写区快乐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