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
2018-12-08姬亚楠
姬亚楠
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而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一、以体裁为中心选文
以体裁为中心选文,即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的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和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二、以作者为中心选文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以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
三、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
上节讲了从文章的作者、体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选文,是选文的一个思路,但是选出的文章会有很多篇、很多种,那么怎样将其巧妙地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组文的方式。
(一)以“完善增补”方式进行组文
通过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类型的文章缺失,例如有关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类型的文章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对自我的认知不太明确,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此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完善增补此类型的文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优点、正确与家长沟通、表达情感,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长经历创作,趣味性强,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诸如《傅雷家书》《名人传》等励志型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推荐对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群文阅读组文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不同的选文自由组合,达到拓展强化、完善增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选文时目标要明确,应根据难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学生理解阅读能力,否则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适得其反。群文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围绕课程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面,在选文、组文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确保文章不难不易、恰到好处、阅读性强,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落实群文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目标。群文阅读自由性、创造性较强,组文更是千差万别,这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筛选合适的素材,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
(二)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文
顾名思义,拓展强化就是在一个水平基准线上进行不断完善,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比如围绕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过年、特产、奉献等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时代的作品,根据已有的教材篇目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在上文诸如以作者为中心选择的文章基础上,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强化,也可以补充其他作者类似的文章交叉进行,以补充文章作者风格单一的不足,进行拓展强化。
四、以“同文”为中心
选文
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会不相同。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是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等诗文。唐诗中送别诗也很多,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和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同样送别却寄托了诗人不一样的情怀。
总之,无论是针对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阅读教学,如有丰富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