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高度”的教师

2018-12-08杨承财

当代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度敬畏亲情

杨承财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这句温暖的话像一条河流在教育的峡谷、平原浩浩荡荡,翻起壮美的浪花。面对新时代教育思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又应该努力怎样做才会实现这个梦想?笔者认为,要做一个有“高度”的教师,即教师要有“温度”“厚度”“尺度”,让教书育人抓铁有痕、落到实处,才有可能触摸到这个梦想。

有“温度”是做有“高度”教师的关键。站在三尺讲台,既要肩挑桃红柳绿的春天,更要担负天寒地冻的严冬。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让育人之心如有温度的风,吹绿一片森林;如有温度的河,滋润一片田野;如有温度的云,燃烧一片彩霞。只有做有“温度”的教师,教育才有生命,自身才有“高度”。

有“温度”,首先对教育要有热情。初当教师,也许职业新奇会让你热情彭湃,觉得学校每一块石头都亲切,每一棵小草都温柔,每一本教材都清香。但是,教育的多变性、突发性、长期性、清贫性会磨得教师心情浮躁、容颜憔悴,还要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重重压力和指责,还要面对晋升职称无望的苦苦煎熬,还要面对班级孩子的挑衅却不能惩罚的无能为力,还要面对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单调枯燥,这时很多教师逐渐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患了职业倦怠症,即当一天教师挣一份工资,热衷于打打小牌、喝喝小酒、会会校友、补补小课,甘于平平淡淡,甘于隐身市井,开口闭口争长云短说李道张。很多有才华的教师就这样失去了上升的空间而泯然众人。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的。高中文凭的魏书生老师让热情不断点燃热情,终成一代名师;余眏潮老师一腔热情对教材深耕易耨笔耕不辍写成篇篇脍炙人口的教学艺术华章。有热情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成功。高质量教育的成功,要靠一批批有热情的教师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声呐喊唤醒另一声呐喊。教师不忘初心,保持热情的春风,方能收获姹紫嫣红的春天。做一个对教育事业热情的教师,让自己的职业有“温度”,让自己的人生有“温度”,就不会自卑自叹自抛自弃,才不会无所事事,慢慢地自己就会一览众山小而成为一个有“高度”的教师。

其次,对课堂要有感情。课堂是教育的重要舞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大部分都和课堂的精彩和失误有关。一堂堂好课,让人终生不忘如咀春风;一堂堂坏课,让人厌弃学业如避三舍。好课堂从哪里来?要把课堂当着自己的孩子来养,课堂就变好了。谁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感情?谁不是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千千万万?对课堂充满感情,便会百思想千系念,便会琢磨如何打造课堂的精彩。窦桂梅老师说:你的温度就是您的感染力,您要在课堂里有一个磁场,您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的河流。要让课堂呈现流淌的状态,没有“状态”它怎能流向深处,“鱼儿”怎会游,“水草”怎会长?对课堂有感情,课前要充分酝酿感情,做到“常规三备”(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还要做到“特殊三备”(备情感、备亮点、备意外),这样在课中才会长袖善舞、情韵生动、动人心魄。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有感情的课堂,才会出彩,才会有生命的“温度”,才会有教育的“高度”。做一个有“高度”的教师,就要做一个对课堂有准备的人,不管风霜刀剑严相逼,我要做到姹紫嫣红总是春,不把负面情绪带进课堂,而要让课堂是满满的正能量。

最后,对学生要有亲情。对学生有亲情的教育,可能是最有温度、最有“高度”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待学生的自尊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这个手段,笔者认为对学生有亲情更为有效。有亲情的教师,不仅会关心学生的成绩进退,更会关心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运用;不仅会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还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成长;不仅会关心学生的现在,还会关心学生的过去和未来;不仅会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还会关心品学兼差的学生;不仅会关心学生风风光光的成功,还会关心学生磕磕碰碰的失败……亲情是一种润滑剂,润滑师生之间的关系;亲情是一座美丽的教育桥,连通师生之间的心灵;亲情是一种孵化机,孵化师生之间的美丽。有亲有情,面对迟到学生,你会和风细雨;面对冲到终点的学生,你会为他欢呼。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亲情就是这样在师生之间奔腾的“水”,让老师风范更优雅博大,让学生情怀更美丽动人。对学生有亲情的教师,对学生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会做没有生气的冷面掌柜,而是温文尔雅,风度宜人。老师在学生心里也会变成一个高大的人。亲其师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有“厚度”是做有“高度”教师的基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眼高手低,而要脚踏实地,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长河,积土埃成高山。教师底厚才不惧风吹,才能站得更高。

有“厚度”,一是理想要有“厚度”。当老师要有什么理想?有人反问道。老师不改行,最多也就当个校长罢了。抱有这样观念的老师比比皆是,很多老师为一时的挫折而踟躇不前,为一时的打击而萎靡不振,为一时的享受而自甘堕落,让理想的种子在田野里腐烂,让理想的风帆在大海上折断,让理想的足迹在雷池里打转。教师失去了理想,就像劈浪的船失去了航灯。教师必须要有为人类教育付出的理想厚度,才不會被糖衣炮弹击垮,教师才会成为学生心中高尚的标杆,才会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更多学生的向往和追求。

二是学识要有“厚度”。学生最喜欢怎样的老师?据调查,学识渊博成为其中条件之一。教师的学识修养的厚度多寡,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多寡,一个无学无术的老师绝对不讨学生喜欢。学生喜欢一个虽然上课经常跑题但能经常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老师,但绝不会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储备不丰富,教学中必然一叶障目、捉襟见肘、洋相百出,更谈不上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生动有趣。新时代,对教师的知识要求越来越丰富。因此,我们教师应博览群书,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阅读文学书籍,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阅读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阅读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经常实践,创新自己的知识。不要满足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要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正确与否,在授课中融会贯通自己所学,形成新的正确的知识。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如果不能是海洋,至少也要是一条小溪。教师这条小溪奔腾的力量,决定了给学生这滴水的质量。教师学识的“厚度”,让教师的“高度”有了坚实的基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能写诗填词,还有杨叔子、丘成桐院士等,在中国古典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学无止境,教师要达到一个“高度”,除了学,别无捷径。

有“尺度”是做有高度教师的保障。当老师有“温度”、有“厚度”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尺度”,即心存敬畏,心中有戒。如果没有“尺度”,一个教师的形象就会轰然坍塌。

教师要心存敬畏。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首先,对自己的国家要心存敬畏。国家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没有国,哪有家?不心存敬畏的教师,必做出格之事。周作人教授学贯中西、才高八斗,是“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大师之一,文章平淡冲和,极为人称赞,他可谓有“高度”矣,但是抗日战争时期投降了日本人,做了文化大汉奸,形象秒变一地鸡毛。还有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站在高位的教师大力鼓吹西方自由化思想,抹黑自己的祖国,引起学生思想和信念的混乱。这些教师图一时之快,逞口舌之能,狂妄自大,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国家意识,最后落得惨淡收场。其次,对圣贤英雄要心存敬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圣贤英雄在各个领域开疆拓土,杰出人物各领风骚。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要诋毁拉黑他们。要敬畏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毁掉自己的圣贤英雄,就是毁了自己的长城。俄罗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戈尔巴乔夫在一些人的鼓动下,否定前贤,搞“改革与新思维”,大部分教师也人云亦云,没有对圣贤英雄的敬畏之心,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也黯然出局。第三,要对学生心存敬畏。对学生心存敬畏,教师对学生就会民主、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师生关系才和谐圆润。很多教师做不到这一点,认为给学生那么多面子干什么,学生的尾巴會翘上天。对学生心存敬畏,虽然教师弯下了身子,但在学生的心中却更高大了。因为这是对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这是一种教育的大智慧。

教师要心中有“戒”。“手中有尺,心中有戒”这是古代教育者的形象,也适合新时代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戒得过且过的思想。教书久了,有些教师有点麻木不仁看破红尘、不思进取,年复一年都是抄老教案,在课堂上一二三、ABC完成任务了事。交篇论文,东拼西凑,完全是别人的观点。计划总结也是到网上抄袭,拾人牙慧。当老师很平凡,但我们要拒绝平庸,要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做学术型教师,而不是一个如驴子拉磨般的教书匠,要让自己的思想熠熠闪光,点燃学生内心涌动的火焰。其次,教师要戒贪取钱财的念头。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教师要廉洁从教、不补课收钱、不乱收费用,要守住自己的良知。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这种泱泱之风的人格魅力,为代代学生所敬重,为代代老师所学习,更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教师虽然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伴随一生,但桃李满天下,也足慰平生。第三,教师要戒起伏不定的脾气。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牵连千家万户,关系学生的前途。“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老师会抚平学生心中的挫折和创伤,动不动就怒发冲冠的老师让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教师不能把负面情绪带进办公室、课堂和与学生的谈心中。桃花开了,因为春风来了;道路冰封,因为冬天来了;学生成功了,因为教师笑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给学生最美的时光,你就是一位有“高度”的教师。

用“温度”养育“高度”,用“厚度”铺垫“高度”,用“尺度”保障“高度”,教师的“高度”就会成为最美的风景。用思想的“高度”拥抱学生,用人格的“高度”温暖学生,用人文的“高度”滋润学生,用学识的“高度”引领学生,教师的“高度”就会成为最感人的力量。一个有“高度”的教师,会让教育有质量,会让孩子们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高度敬畏亲情
亲情的滋味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敬畏
谈评课的“四度”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