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歌唱中培养乐感
2018-12-08高娟
高娟
【摘 要】乐感是歌唱的本质,只有把乐感运用到表达思想感情时歌唱才具有艺术价值。乐感是培养每个爱唱歌的人应当具备的音乐基础,同时乐感也是表现音乐美的最基本形式,是通过将技术转化为艺术的过程,只有在歌唱中更好地运用乐感,才能赋予音乐鲜活生命的灵魂。培养乐感是赋予音乐鲜活生命的灵魂的前提。
【关键词】乐感;意义;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70-01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可以使人的心灵达到平静。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提出,音乐应当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谁能说透音乐,就能超脱常人的苦难,由此可以说明,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还具有拯救人、塑造人的作用。在现代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持,通过节奏、旋律的多种组合,带给人愉快、痛苦、彷徨等不同的精神体验,也为人提供了思想与精神上的寄托。
一、如何在演唱中进行乐感培养
(一)音准感的培养。人对音乐高度准确性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即为音准感,其包括了听的演奏(唱)能力听辨能力,要实现音准感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乐感是在听觉的审美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要通过音乐的聆听活动,获得感知、记记、联想等心理活动,才能更好体验到音乐的味道,感受到音乐的规律。人对于音准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听觉与演奏(唱)器官,对于音准感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凭借音乐经验进行准确感知,另一种则是相对音感,是一种大众较为普遍的音乐能力。
另外广义的音准感还包括和声音感,即和谐感,这需要在多声部的合唱中做到保持自己声部音准正确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它侧重于纵向听觉。多声部音乐重要的是自己在唱的同时养成倾听其他声部的能力。1.听音程学习,包括对单个音程性质、音高的学习等内容,也是和声听觉训练的第一步。2.听和弦是和声听觉训练的第二步。和弦结构中各音之间具有一定的音程关系,表现一定的协和度。3.调内和弦的连接。先从正三和弦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训练逐步加入副三和弦的连接。4.四部和声的听辨练习。5.多听录音范唱,通过音准、音色感染,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增强乐曲感知能力,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节奏感的培养。音乐的节拍可以分为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两种类型,均分律动的时位感是匀速的,可以打出拍子来,而非均分律动时位感不匀整,不能打出拍子,也是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散板”。要实现良好的节奏感培养,可以从律动培养方面入手,在不同的表现内容之下,节奏律动呈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丰富的形态又与自然中的节奏律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不同节拍时值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快与慢、规整与自由的律动规律有明确的体会。基本节奏型主要分为平均形、长短型、短长型三种类型,其中平均型具有节奏平均的特点,以相同时值进行节奏型的构成,而长短型节奏则更加富有推动力,属于前短后长类型,短长型具有前短后长的特征,是一种复合型的节奏型。
(三)很好地感受旋律,促进乐感。旋律即曲调,俗称为调子单声部表达的乐思,指按一定音高、时值和节律有机地排列,在音乐审美中,乐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能关注学生乐感的培养,学生将无法对音乐的美有深刻的感受,也就无法对音乐的美进行准确表达。学生乐感的培养,要从学生听觉出发,通过听觉的审美心理反应,获得感知、记忆、联想等丰富心理活动,从而感悟到音乐的美。因此,要关注运用趣味化、审美化的听音等技能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学习状态对音高、节奏等技术进行训练,获得识别与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识读乐谱,感悟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获得听觉的积极与良好的审美体验。
(四)用心灵去歌唱,做到声情并茂。用心灵去歌唱,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行为。著名的大提琴家卡萨期认为,音乐表演不是机械照搬与理解乐谱上的术语,而是通过演奏对作曲家的精神进行再现,同时,他认为演唱者应该使写下的东西复活,把生命注入其中。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技巧完全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的基础,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无法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完整的传达,使听众的心灵产生触动。心灵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者有可能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用心灵去歌唱,应该是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做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以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要实现真实的音乐情感流露,需要表演有纯熟的表演技术,同时也要将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从内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情感,才能使音乐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二、結语
综上所述,阐明了如何在演唱中培养乐感。只从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显然并不科学,只有通过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视角分析,运用辩证统一的规律进行教学指导,以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形式,才能真正对乐感培养的途径有所了解,并真正实现在唱歌中进行有效的乐感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前著.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喻宜萱.声乐扮演艺术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1980.
[3]论音乐表演艺术[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