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腔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性探究
2018-12-08杨军燕员嗣家杰李庆
杨军燕 员嗣家杰 李庆
【摘 要】老腔是具有古老性的陕西戏曲表演形式,在体现陕西戏曲特征的同时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将老腔融入中小学第二课堂,不仅符合中小学教育特征与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老腔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就老腔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性作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老腔;中小学第二课堂;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6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一定的艺术素质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共识,老腔作为陕西戏曲表演形式,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如何让老腔走进中小学第二课堂并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老腔的相关概述
老腔是具有古老性的陕西戏曲表演形式,在华阴得到快速发展与广泛流传,主要涉及两个剧种,即老腔与时腔,之所以称作老腔,一是因为它形成于华阴早期,相较于时腔而言更加古朴粗犷;二是因为它密切相连着湖北老河口说唱,受产地影响而得名。老腔的表演方式是,搭戏台-撑亮子-舞台表演,其中舞台表演需要灯火的支持,即在灯火通明的情况下,使用竹签进行人物挑拨,以此进行表演,这里所提及的任务是采用皮革雕刻而成的。老腔历史悠久,根深底厚,固被纳入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它的演出者并非著名艺术家,而是普通农民,这些农民具备一种本能,即在困苦中找寻乐趣与情趣,并加以提取,只有观看过老腔演出的观众,都会为之感到震撼。
老腔戏包含大量剧目,现存剧目多于两百个,其中三国历史剧、西周历史剧、列国历史剧占据多数。老腔生于华阴,在明代与清代时期,华阴境内班设活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西一带,促进了老腔发展,直至今日,华阴老腔依旧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只是相对萧条,仅有少数几个班设依旧活动于华阴境内。由于存在传儿不传女的习俗,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剩下的演员已经不足十位,但是,老腔老调,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蕴含着艺术闪光,对现代人的艺术学习起着滋养作用,所以,将老腔引入中小学第二课堂具有实践性与积极意义。
二、老腔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性思考
(一)重视政府支持。老腔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撑,尤其是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与地方剧团、学校的联系,共同制定老腔进步中小学第二课堂策略,将戏曲转化为音乐教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老腔与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融合提供便利,而且便于学生掌握戏曲内容,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并形成认同,主动学习老腔,促进老腔的传承与发展,使民族传统发展落实到实处。
(二)强化媒体传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在传播音乐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戏曲传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老腔进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实践也不例外,需要借助媒体进行传播,通过电视台开展的栏目或节日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大的受众群,这些栏目与节目涉及很多戏曲内容,是进行老腔演出的主要渠道。各大媒体应树立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给予老腔在中小学第二课堂发展的充分支持,并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定期举行老腔演出活动。观众具有一定的培养意识,中小学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与地方剧团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积极举行老腔演出活动,通过定期举行演出,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老腔艺术之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老腔历史悠久,根深底厚,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兴趣激发与艺术素养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为了使老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小学还需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老腔文化讲座,提高学生对老腔艺术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深入解读老腔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责任意识与艺术修养。
(四)构建符合现实需求的学校政策。中小学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同时需要从保护与弘扬传统艺术的角度针对校园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构建相应的鼓励政策,多渠道培养学生老腔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艺术基础与学习能力,对于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且对老腔艺术充满兴趣的学生,中小学教师应鼓励他们扮演校园老腔文化引领者的角色,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老腔学习,或者可以利用广播站宣传老腔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老腔成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促进老腔与中小学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
三、结语
老腔是陕西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形式之一,将老腔引入中小学第二课堂,使之成为校园活动的重要部分,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兴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民族传统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瑞蓉,赵海英.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之构想——以山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2]汤洁.地方戏曲文化进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为例[J].中国戏剧,2015(06).
[3]徐蔓.地方民歌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文化意义[J].黄河之声,2017(10).